【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近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OSA)网站披露,中国空间站今年两次实施紧急避碰,均系躲避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卫星,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对SpaceX及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大肆占用太空资源的行为感到不满,多家外媒也关注到了此事。路透社报道称,有中国网友吐槽SpaceX“制造太空垃圾”,马斯克被猛烈抨击。《卫报》、《独立报》、《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半岛电视台等媒体也引述了类似内容报道此事。

根据“星链”计划,SpaceX预计将向太空发射4.2万颗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了1900颗。该计划自启动之初就被太空专家担忧会“增加卫星碰撞的风险”。



多家外媒报道马斯克在华“挨骂”一事

当地时间12月27日,路透社发布题为《中国网友在空间站险些出事后猛烈抨击马斯克》一文,引述了多位中国微博用户对SpaceX及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吐槽。

据报道,有微博用户表示“星链”卫星“只是一堆太空垃圾”,而还有用户则将其描述为“美国的太空战武器”。

一位用户写道:“星链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全人类都将为他们(SpaceX)的商业活动付出代价。”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在报道中引述微博用户说法称,“马斯克是美国政府和军方创造的新‘武器’”。英国《独立报》则关注到有微博用户主张“抵制特斯拉”。

除此之外,《金融时报》、《卫报》、半岛电视台等媒体也在报道中引述了微博用户的类似发言。

观察者网也注意到,相关消息公开后,不少网友都对马斯克与SpaceX的“星链”计划感到不满。




虽然路透社在报道中特意强调“此事尚未得到独立核实”,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已在12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公开证实此事。

赵立坚指出,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赵立坚强调,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方始终本着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精神和平利用外空。美方应该尊重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体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在轨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空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截至目前,SpaceX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一直以来,马斯克对中国市场极为重视,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特斯拉公司更是在中国一度引发新能源车热潮。

然而,即便是在中国吃香特斯拉,其声誉也因数起事故、丑闻和数据存储问题而受损。



2019年5月,首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升空 图源:SpaceX

公开信息显示,马斯克在2014年提出了“星链”计划,试图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该计划最终将向太空发射4.2万颗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了1900颗。

不过,“星链”计划自启动之初就引起许多太空专家的担忧——数量如此庞大的卫星如果全部发射进入低轨道,可能极大增加卫星碰撞的风险,还可能对天文观测造成负面影响。

2019年,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就曾紧急改变轨道以规避星链-44卫星。当时这颗“星链”卫星下降到了320千米的高度,测试其自动脱离轨道的技术,结果却靠近了正在这一高度运行的“风神”卫星,导致碰撞风险。

美国福布斯新闻在当时的报道中称,SpaceX的“星链”卫星配备有自动避碰系统,可以跟踪在轨碎片和航天器并自动回避,但在此次事件中该系统似乎并未起到效果。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航天研究小组负责人休·刘易斯还向太空新闻网表示,“星链”卫星依靠的自动避碰系统本身就可能构成“威胁”,这种系统被用于躲避其他航天器或太空碎片,但它也会改变“星链”卫星的预测轨道,使碰撞预测变得更加复杂。

在卫星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大量太空碎片已对航天器构成威胁。欧洲航天局此前估计,现在地球轨道上可能分布着至少3.65万块宽度超过10厘米的碎片,100多万直径在1厘米到10厘米的碎片,以及超过3.3亿个尺寸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的微小碎片。国际空间站在12月3日也曾紧急调整轨道,躲避太空碎片威胁。

惊险!今年2次!美国卫星突然逼近,中国“天宫”紧急躲避!这背后有何阴谋?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2021年12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依照《外层空间条约》相关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普通外交照会。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的发布信息截图

尽管这份照会中,没有对美方的行动提出抗议,仅仅是一份“叙述性”的外交文件,但“星链卫星”、“太空碰撞”一类描述,依然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人都在讨论,马斯克的公司,这是打算跟我们搞美国版“星球大战”了吗?



如何评价此事?

关于这个问题,大伊万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从地面观测到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链(star1ink)卫星群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星链卫星对中国空间站的两次“危险接近”,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其实是比较小的。但是作为必须万无一失的载人航天工程,即使是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也必须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并为此消耗宝贵的空间站燃料,从而给我们的空间站组合体在轨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照会指出,今年以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所发射的“星链”卫星星座,曾经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发生在2021年7月1日,编号星链-1095号的卫星发生降轨,迫使中国空间站紧急避撞;

中国空间站与星链-2305号卫星轨道示意图(图源:航天面面观)





第二次发生在2021年10月21日,编号星链-2305号的星链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危险接近,轨道机动状态未知,迫使中国空间站再度进行了紧急变轨机动。

中方照会部分内容截图





马斯克与他的星链计划





同时,说星链卫星是美国版本的“星球大战”计划,认为星链卫星可以作为“太空陨石”、“太空障碍”,成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之类的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伊万认为,星链卫星目前还没有这么高的地位,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真正的黑点并不在这里。



“危险接近”的原因

说星链卫星的两次“危险接近”,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比较小,咱们还是看星链卫星的轨道性质好了。



其实按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设计,星链卫星的轨道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由猎鹰-9火箭将星链卫星带到LEO轨道(近地轨道),然后星链卫星使用自己的星上电推,从200多公里的低轨道爬高到500多公里的高轨道,还有些卫星则最终部署于1000多公里的高轨道。如果这些星链卫星运转正常的话,它的轨道设计,是避开当前的国际空间站高度(340到360公里),也是避开了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400公里左右)的。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理论”上,事实上,星链卫星星座从发射后,是存在一定的故障概率的:比如星上电推故障,星上电推出现故障后,将导致卫星逐步降高,从原有的500公里、乃至更高的轨道,降低到400公里和更低的轨道高度上。由于星链卫星数量较多,在大多数轨道倾角上都有部署,如果有特定的轨道倾角卫星发生降高,与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轨道倾角发生交汇,那么在特定的情况下,二者就有可能发生碰撞。

中国空间站与星链-1095号卫星轨道示意图(图源:航天面面观)





比如2021年7月1日导致中国空间站紧急避撞的星链-1095,该卫星似乎就是星上电推故障,在2021年7月轨道维持在382千米左右,但在2021年9月就坠入了大气层,意味着该卫星确实是出现了电推故障,导致运行轨道无法维持。

SpaceX 星链卫星在轨道上的渲染图





从概率角度来说,实际上这种碰撞的发生概率,是非常小的。但是从载人航天运行安全的角度来看,首先星链卫星在轨道降高时,由于星上推进系统失能,因此它的轨道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这也是为何中国代表团,在星链-2305卫星的描述中,使用了“机动状态未知”的描述;其次由于咱们有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即使是万分之一的碰撞概率,理性选择也必然是实施轨道机动。否则,对于某个个人来说,概率其实只有“有”和“没有”两种。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相关国家第一次就马斯克的星链,向联合国提出外交照会了。比如欧空局,就不止一次地提出,星链卫星的轨道倾角,可能会对欧空局的卫星运行造成威胁:认为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风控管理上极度不规范,跟草台班子差不多。就在本月月初,欧空局局长阿施巴赫还抱怨说,星链卫星挤占了太多的轨道资源,可能会对欧洲的商业航天造成负面影响,言外之意还是指责星链计划破坏了人类在航天领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中国空间站





从这个角度来看,星链卫星因为电推问题而频繁发生的轨道降高,在太空中“玩杂耍”,让中国空间站与星链卫星的碰撞概率有所上升,这完全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责任,却需要中国空间站自行进行规避机动,消耗宝贵的燃料和设备寿命。而SpaceX与美国NASA签署了协议,如果该公司旗下的星链互联网卫星与国际空间站或美国NASA其他航天器过于接近,这些卫星就会主动进行机动。这也是马斯克这位科技狂人的黑点,完全没得洗。



是“星球大战”吗?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读者都觉得,太空杂耍,可能给空间站造成威胁,那星链卫星不就是“太空陨石”嘛,从而成为事实上的新一代“星球大战”项目;还有些人则认为,星链卫星可以作为所谓的通讯卫星阵列,直接服务于美军的全球作战、甚至弹道导弹预警等。



但要大伊万认为,目前的星链,是有军事、政治运用潜力的。但是,并未超过典型的通讯卫星范畴,即使它具备所谓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红外预警能力,其工作效能也大概率赶不上美军旧有的DSP卫星或新一代HBTSS低轨道红外侦察卫星星座。这个技术水平,距大家想象的“星球大战”或者说太空战,这差距就更遥远了。

美国导弹防御局 (MDA) 的高超音速和弹道跟踪空间传感器 (HBTSS) 





毕竟,从先前“星球大战”的具体作战场景来看:要么要求卫星必须具备迅速改变轨道倾角,甚至直接实施轨道机动的能力,要么卫星上必须安装动能、激光杀伤武器。毕竟,只有能够迅速、自主改变轨道倾角,实施轨道机动飞行,才能在不同的轨道面上,对敌对航天器形成威胁;只有安装了动能、激光杀伤器,才能将卫星改造为“杀手卫星”,给“非合作航天器”实施毁伤。

美苏“星球大战计划”





而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目前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轨道机动能力。毕竟他的卫星体量太小,只有几百公斤重,电推带来的速度增量也极为有限。部分星链卫星的轨道抬升甚至要花费几个月之久,这和“星球大战”的要求差距太大。而部分星链卫星因为星上电推故障发生降轨,或者非自主的轨道机动,与其说它是“人造陨石”,倒不如说这就是一典型的太空垃圾。只不过这太空垃圾因为发射数量太多,在故障概率一定的情况下故障数量比较多,造成的威胁更大而已。

“星上Wifi”





同时,星链卫星可能的军事、政治运用,大伊万认为,目前也就集中在为美军提供通讯服务,或者帮助美国的情报部门在全世界各地煽动“颜色革命”上了。毕竟星链卫星作为事实上的“星上Wifi”,其实是给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不经过路由器、不经过陆基通讯网络就可以直接上网、直接联络的手段。而这种通讯和联络手段,美军的战区数据链、战区互联网当然可以使用。部分特定国家国内准备捣乱的反贼拿着数据终端也可以用,只要秘密设立一个星链的地面基站即可。而未来星链上线激光通讯卫星后,连地面的接收基站都可以不用,相关国家进行监管将更加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星链卫星真正的作用,或者说在军事上、政治上,可能对相关国家造成的威胁,其实在这里。至于什么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大伊万认为还是那句话,星链卫星的体量太小,安装不了多大孔径的红外预警阵列,也无法安装多强大的星上电源,这使得它在主动探测方面,除非有黑科技加持,否则实际探测效能将相当有限。



外太空是“法外之地”?

在明确了星链卫星的“黑点”、美国国家机构因为星链卫星,可能获取的军事和政治上的战术优势后,大伊万得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切都是未知的,谁抢到算谁的





其实在咱看来,也许按照马斯克的想法,完全就是按照“大航海时代”的路子在玩星链卫星、甚至在玩航天。大航海时代是什么路子,世界各地相对于西方世界而言,都是未能开垦的处女地。没有什么法律监管,也没有什么国家力量约束,大家谁抢到就算谁的,谁先占了谁就能在这块地方按照自己的想法确立规则。

星链计划





星链卫星是如此,甚至马斯克的星舰计划也是如此:星链卫星是先通过大量发射卫星,把大多数轨道倾角都给你占满了,等到轨道倾角占满后,地球轨道的相关“通行规则”,那马斯克当然就能上去分一杯羹了;星舰计划规模更为宏大,马斯克之所以心心念念想到火星去,甚至还想把自己弄到火星不回来,固然有吹牛的成分,但也并不排除他是想给人类未来的太空开垦“确立规则”,把火星当做新大陆,把星舰当做新的“五月花”号帆船。毕竟,无论到什么时候,“规则确立者”总能获取更多的利益,毕竟他是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斯克属实是把当前的太空探索的本质看的非常透彻,属实把太空探索给玩明白了。

星舰计划





其实,目前除了马斯克,还有其他一些美国人,都纷纷“想明白”了。比如亚马逊的贝佐斯,除了自己的蓝色起源公司,和马斯克在阿尔忒密斯计划上的拉拉扯扯,目前贝佐斯自己还有一个柯伊伯带计划:同样准备在地球轨道上部署三千多颗卫星星座;还有一家异军突起、依托发射联盟(ULA)的Oneweb公司,更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要在地球轨道上部署32万颗卫星的宏大计划。

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





因此,从星链卫星这两次对中国空间站的危险接近,大伊万认为:不仅要担忧这种满天乱飞的小型卫星,可能会对人类的航天活动、尤其是载人航天活动造成影响;更应该担忧这些西方科技巨头利用当前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监管缺位、缺乏合作的现状,在太空中到处“跑马圈地”,可能会对太空开发造成的乱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强化对太空开发的监管,对诸如星链、柯伊伯带计划加强风险管理和法律监督,确保“法律跟得上现实”,确保人类能够和平、有序、安全地利用太空,其实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美国在美剧《太空部队》中虚构中国卫星不顾太空规则,剪断了美国卫星的太阳能板。而现实中可能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