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原文标题:《花1200块吃战斧牛排,感觉不如街头羊肉串》,题图来自:《小时代》


因为圣诞节吃饺子,我被朋友狠狠嘲笑了“山猪吃不了细糠”。


我和朋友简直是消费升级的典型正反例,她在工作几年后已经进化为了精英白领,对法餐日料米其林如数家珍,家用电器也换了一批,浑身上下都写着新中产几个字。


而我,则是消费升级失败的代表。


山珍海味如浮云而过,膏粱锦绣激不起波澜。倒不是不想消费升级,而是接受无能。


幸好,像我这种消费升级大失败的人还有很多。


消费升级失败者,自称“山猪教”。


吃烤肠只爱淀粉肠、刷牙用不惯电动牙刷、就爱喝假装牛奶的乳味饮料、做料理只会用大炒锅、睡不了高级酒店的软床……


尝试无数被誉为高档、精致的事物后,非但没有感受到生活品质的升级,只感受到了满头问号。


最后拂拂衣袖只留下一句自嘲——


“山猪吃不来细糠。”



这是一句喃喃于无数普通人耳边的魔咒。


当你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太土了”的时候,就已经中咒。


同事文莎莎最“山猪”的时刻,是她发现自己适应不了真丝睡衣。


别人都说真丝睡衣犹如清风拂面,就像吃了十条德芙般丝滑,可她穿上后差点患上深海恐惧症,因为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鱼。


还是那种摊子上买回来已经不太新鲜、摸起来有层粘液的鱼。


刚穿上睡衣没躺两分钟、她就赶紧把衣服脱下了,生怕再穿一会自己会变成《西游记》里的奔波霸或霸波奔。


几天前我们向读者征集自嘲“山猪吃不了细糠”的瞬间。


看完大家的答案后觉得,今后我们恐怕再也接不到爱马仕广告了,这事在座各位都有责任。


我总结了几条山猪行为准则,第一条是要最平价的比喻、去摧毁高档商品的氛围感。


@冰雪王爵 说单位发的鱼子酱不知道怎么吃,只好赶在过期前放到自己做的刀削面里,混着面汤一起吃掉了,没什么味道。


不仅没味儿,还觉得鱼子酱煮熟了后看着像小米。


以一己之力,把纪录片中象征财富的鱼子酱拉到了真·细糠的水准。



常被粉丝嘲笑“山猪”的UP主@桓桓真的很文静,为了证明自己,翻出衣柜里唯一的裙子去吃高档法餐。


但吃上细糠的第一步,就栽在了惠灵顿牛排上。


美食家是这样介绍惠灵顿牛排的——包裹的酥皮表面酥脆、吸收了牛肉的汁水,内里的牛肉滋味十足……


但到了她嘴里——


“那啥,这玩意儿确实挺像烤包子。”


888的牛排,瞬间掉价成8块还嫌贵的街头小吃。



山猪行为准则第二条,是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不许在高档体验中感受快乐。


有女生吐槽,自己斥巨资送男友的真皮商务包、对方几乎不背。


问了后才知道,他觉得真皮包的自重太重了。


尤其是在放进商务电脑后,整个包的重量达到了人体所不能承受之水平。


背着它通勤时,一度冒出“《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是不是进化成了电脑人”的奇怪想法。


因为他觉得自己仿佛背的不是通勤包,而是背了一个能手刃战斗机的擎天柱。



真皮这一延续了千百年的鄙视链顶端产物,绊倒的不只是包包受害者,还有奢侈汽车受害者。


有人一拉开低底盘的豪华轿车,就被真皮座椅的味道熏晕了。


更别提上车后,低底盘的设计总让自己有一种离地面太近、臀部马上要与路面擦出火花的错觉。


下车后嘴上恭维两句“您这车推背感好”,胃里泛起晕车想吐的酸涩。


从此往后再也对玛丽苏小说中的加长豪华轿车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它们越看越像腊肠犬。


“罢了,这世上最适合我的车还是那辆百万档位的——”


“公交车。”


大约是源于“吃不了细糠”的比喻,许多人说起这句俗语、第一反应联想的是吃。


然而山猪的诅咒不分领域,均匀散布在生活各处。


可能是团建时第一次住2000一晚的高级酒店,对过于柔软的大床不知所措。


翻来覆去找不到合适的姿势,开始想念家里66一个的荞麦枕头与硬床板。



可能是人人都说好的品牌帆布鞋,自己穿着磨脚又开胶。


都市丽人的脚上流行一年一换,什么切尔西靴、过膝靴,都市土人却只对运动鞋不离不弃。


300一支的电动牙刷固然很好,可它的最终归宿依旧是第一次没电后再也不想充电、直接当普通牙刷用。


很多时候“山猪の自我怀疑”会出现,完全是因为细糠太贵。


那高昂的价格,那精致的格调,那众口称赞的评价。


怎么看,欣赏不了的原因都出在了自己身上。


中间还夹杂着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胃啊,你怎么就吃不惯大龙虾呢?”


“嘴啊,你怎么就不爱生鱼片呢?”


“皮啊,你怎么就穿不惯真丝睡衣呢?”


带着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冲劲,许多人决定为咽下“细糠”竭尽全力、做出了非凡努力。


无数至今觉得咖啡喝起来像涮锅水的朋友,对抗方式是疯狂加奶加糖。


进星巴克后只点比奶茶还甜的星冰乐、焦糖玛奇朵;走进80一杯的小众咖啡厅,得往拿铁倒三包糖才下咽。


谁不知道手捧一杯美式看着很酷,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via @柴纸蟹<br>
via @柴纸蟹


@桓桓真的很文静 吃的那顿法餐里有一道牛肉塔塔,实不相瞒,我也试过。


是把高级的生牛肉与蛋液香料混合后,放到一块玉米片或土司片上吃。



看到这道菜时,我的想法与这位UP主很像:


“生牛肉拌香料,这确定不是去年三十夜没包完的饺子馅?”


吐槽完毕后又很纠结,吃吧,感觉确实很委屈自己。


不吃吧,大几百的价格又很委屈钱包。


最后我只能把它往牛排的铁板上一放,然后用刀叉翻动、试图把一团团生牛肉烤熟。


那时,我仿佛是小区门口做了十年烤冷面、心已经像铲子一般冰冷的的小吃摊阿姨。


你问烤熟了啥味儿?


当然是没皮的饺子味儿。



与我产生灵魂共鸣的,是一位朋友。


他在吃680一位的高级烤肉自助时,对厚牛排十分犯难。


理智告诉他,最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铁板上放油随便煎一煎,再撒上餐厅提供的胡椒粒与粗盐。



但他的胃却在发出魔鬼低语,看见那盘青椒了吗?看见那碟洋葱了吗?都拿上。


“是胃的错,都是胃的错。”


“所以,这就是你在高档自助餐厅,拿5A和牛炒了盘爆椒小炒肉的原因吗?”


“因为我觉得牛排的普通做法好没味儿。”


不过说实话,牛排这种带点生才好吃的食材,本身就会劝退一批人。


一听说是生食,再名贵都连夜跑路不肯吃。



就有不少读者悄悄透露,他们吃日料时,要是同桌有人点了生鱼片、那他必点一个寿喜锅。


不为别的,就为找一个涮鱼片的地方。


什么鲷鱼三文鱼,吃在嘴里都觉得像肥肉还心里膈应。


非得涮熟了再吃,尽管它在锅里涮熟了后还没清蒸鱼好吃。


via @盗月社食遇记 <br>
via @盗月社食遇记 


许多第一次产生“山猪吃不了细糠”的念头时,心里或许还有些许羞涩与不好意思。


非常想把自己伪装成见过大世面的清冷模样,看起来随时准备闯进顾里家的奢华派对、往她头上倒酒。


次数多了后,也就麻了<br>
次数多了后,也就麻了


如果说之前的心态,是尴尬中带点自嘲的“土人竟是我自己”。


后来,就变成了“土人就是本大爷!”


进化到这一阶段后,你就可以参与“Who is the real 山猪”大赛了。


没错,哪怕是山猪,也是有等级的。


再平民的事物,也像奢侈品分级一般争出个三六九等。


哪怕是圣诞节吃饺子这等土人行为,吃手工饺子的山猪显然赢过了吃速冻水饺的。


这场比赛将毫无技巧可言,全是个人情绪。


明明都是用不惯贵价护肤品的朋友,也会为大宝与凡士林谁才是平价之神而争论。


都是吃不惯海鲜的同学,却也要为烤冷面与煎饼果子谁才是校园小吃摊之王而大打一架。


都是在家常馆子里吃鱼,南方人便能嘴角一勾地分析这鱼有土腥味、河腥味还是海腥味。


北方人的战场则在羊肉上,笑说受不了羊膻味儿的南方人真是“so weak,so weak ”。


有次老板请吃饭,一道菜是用青椒调味的鲍鱼。


当时我本以为,只爱吃辣味鲍鱼、不爱吃炖鲍鱼品原生鲜味的自己,已经足够山猪。


但也会在邻座同事觉得“鲍鱼不好吃、辣椒好吃”的瞬间哈哈大笑。


满意地对此评价,你比山猪还山猪。



请警惕,在“Who is the real 山猪”中,很可能会混入凡尔赛阵营派来的卧底。


他们会在普通人还在争论鸡肉是滑的好吃、还是柴的好吃时,轻飘飘地甩出一句:


“唉,我买房时还是挑了老小区的,新小区住不惯、吃不了细糠。”


“一直觉得爱马仕的包不好背,只能背蔻驰的、是我山猪了。”


顿时把细糠的讨论范围,上升到了买房、买奢侈品的纳米级细度。


倘若发现这种哄抬糠价的行为,请积极制止。


质问他这吃的是糠吗?这吃的明明是大猪蹄子。


提防山猪界工贼,人人有责。


很多时候,“吃不了细糠”不过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地域差异。


一个人的口味如何,很可能是被家里的口味决定。


爱用什么护肤品、坐什么类型的车子,还可能与皮肤情况与身体情况相关。


或许,人人都是山猪。


能生来就不为山猪的,只有那金字塔尖端的0.01%。


又或者,人人都不是山猪。


什么粗糠细糠,人活着不就如浮萍起伏,运势来时吃好点,运势走时吃差点。


今年圣诞,吃饺子了吗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