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一个被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选为加拿大最佳留学城市的地方,长久以来吸引了不少留学生慕名前往,MM就是如此。

然而,在加拿大生活了9年,她逐渐发现,在高福利和好教育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

以下内容由MM自述:

01

2012年,我成功申请了加拿大留学,来到蒙特利尔。



这里属于魁北克省,跟加拿大其他地方不一样,聚集着大量的法裔加拿大人,是法语区域。当地政府对法语极其推崇,甚至还出台了被称作101法案的法语宪章,规定魁北克省只有法语一种官方语言。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奇葩”规定,自然还是因为加拿大整体英语过于盛行。政府为了尽力保留语言传统,不得不强行将法语人口占多数的魁北克省从英语文化的强势影响中解放出来。

然而魁北克临近省份以及主要贸易国美国,基本上都是说英语,加上大量只会英文的外来移民者的涌入,导致在101法案之前,魁北克本地法语反而被英语压制侵蚀,甚至出现不少英语词代替法语词的现象。

蒙特利尔本来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101法案之后,当地许多不会法语的企业都转移到了多伦多,导致蒙特利尔的城市地位下滑至第二。

这也导致蒙特利尔整座城市看上去并不那么”高大上“。记得我刚到时是在八月底,夜里12点的飞机,从机场到住宿的友好家庭,印象最深的是路上漆黑一片的窗景。



本以为作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不说和北京比,现代化程度起码该和国内一二线城市差不多。

但事实上,这里晚上除了市中心以外,偏远一点的地方不仅没有路灯,甚至连建筑都没有,完全不像北京上海这种高楼灯光闪烁。夸张一点来说,简直像是在国内农村。

等到一个多月后,我去的地方多了

也就开始能够欣赏这种不一样的“安静”了

这边的建筑都是法式欧式的

兼有自己的城市特色,很有点北美小巴黎的感觉

不过蒙特利尔的冬天过于漫长,从10月末一直到4月,可以说半年都在过冬了。它的纬度和哈尔滨差不多,但降水量比哈尔滨还要多。一天下来,如果不扫的话,雪能堆积到你的膝盖。

因为下雪,冬日出行多少有些麻烦。虽然当天铲雪车燃车会马上出动,保证主路汽车行驶的地方没有太大影响。

但行人有时就会被结冰的路面滑倒,许多留学生不得不因此考虑在地铁站附近租房。

02

说起蒙特利尔,不得不提的还有魁北克的教育体制,这是唯一选用六年制小学和五年制中学教育体制的加拿大省区。

学前班有面向4岁和5岁的,但不是所有学校都有4岁学前班。

我硕士毕业之后,就在蒙特利尔组建了家庭。我们家两个女儿,姐姐今年4岁半,两年前上的幼儿园。这里的幼儿园特别难排队,有的要排两三年。2019年疫情严重,我又怀二胎不方便照顾,刚好家附近有个英语幼儿园有位置,就让她去了那。



当时我们的经验不足,完全没考虑到全英语的幼儿园会对后面的小学报名不利。直到今年孩子准备上学前班,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提前招生报名,这才了解了里面的一些门道。

蒙特利尔的一些特色公立小学和部分私立小学,在正式入学前一年的九十月份都会举行提前报名,面试的时候就会考虑孩子的法语能力。

像是我们家,在全英语的幼儿园读了两年,法语等同不会,提前报名基本就没戏了,只能等到明年1月再报学区。不过有了这次经验,我们以后可能就会让小女儿上法语幼儿园。

蒙特利尔的公立中小学,除了注册费、报名费、学杂费外,其他都是免费的。这边义务教育阶段是6到16岁,6岁开始上小学,小学六个年级,12岁进入中学,总共五年,其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等同于初中,九、十、十一年级称为高中。

中学毕业以后,中学毕业后有两个选择

一是直接入读职业培训学校

二是进行预科学习

职业培训大概是一年半左右的课程,读完之后可以凭借职业培训毕业证书(类似国内中专、职高文凭)或者专业化职业证书(类似国内岗前培训证书)直接上班。



预科是魁北克特有的教育设置,就读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年,一种是三年,统称CÉGEP。两年的属于大学预科,读完后可以继续进入大学深造。

通俗点来说,这种大学预科就是将其他省份最后一年和大学的第一年单独拎出来,组成的一个教育阶段。魁北克的学生读完两年预科后,可以直接入读大二,只需要再读三年大学就能拿到本科文凭。

除了两年的大学预科外,CÉGEP还有一种三年的技术预科,毕业后相当于国内的大专水平,拿到的是DEC学位。这种预科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社会技能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学费比大专便宜。

选择这种预科的学生是一般是为了直接参加工作,毕业后就可以就业。

03

在蒙特利尔,大学数量挺多,有和多伦多大学不相上下的麦吉尔大学,还有康考迪亚大学、蒙特利尔商学院等众多名校,教育资源上是很有优势的。

有些人一提到加拿大

就以为国外教育压力小

但事实上,全球都存在“鸡娃”现象

即便是在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国家,“内卷”依旧存在



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未来,首先肯定得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尽管享受着众多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当地的家长们也无法完全“躺平”。

据我了解,华人这边的课外班还是蛮多的。打开我的朋友圈,能看到不少培训班广告,有中英文补习,有编程等兴趣课,还有小升初冲刺班等等。

首先要面对的是语言学习

一个是英语,还有一个就是中文

毕竟大家都是华裔

还是希望孩子身上能多保留些中国的东西

一般来说,公立学校只有一节英语课,肯定需要更多的额外补习。英语毕竟是世界通用语言,虽然魁北克的学校强调法语,但只要孩子的英文足够好,就算读法语上来,也可以去考康大等英语学校。

这或许也是很多华人家长注重课外给孩子辅导英语的原因,他们不希望孩子只会法语而被困在魁北克,还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广阔的选择方向。

此外,蒙特利尔的小升初也是要考试的。为此,冲刺班也就应运而生。疫情前,这类冲刺班还会组织孩子们集中刷题,疫情期间,大部分都改了网课,主要讲解考点,教授一些考试技巧。

除了小升初外,甚至有夸张的幼升小培训。我甚至听说,有孩子还穿着尿不湿,就被爸妈送去上课——为了以后能上一个好的小学,这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虽说在升学面试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没必要优胜教育。但事实上,这是不少人的实际选择。不仅仅是华人,本地人也很重视孩子教育。

据我了解,本地人口头佛系,偷偷请私教来家里补习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毕竟要想让孩子未来稳步发展,还是要帮助他们踏踏实实走好每个学习阶段,没有人想让孩子中学毕业就读个职业培训然后出来工作。

04

在蒙特利尔生活,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里的社会福利高,但看病却很困难。

之前我老公眼睛长了一个麦粒肿,这是个小毛病,按说在国内,随便去个小地方开个药就行了。

但是去看了这边的医生

先是让热敷,敷了一个月不管用

然后复诊还要再排队,等时间才能约见



像我们孩子发烧,像在国内可能去医院抽个血化验就能知道是病毒细菌,我们这边真的是自家孩子病了、附近孩子都病了,只能自己在家洗鼻子、多喝水,去医院等上好几个小时,查不出什么不说,还可能再传染上其他别的什么病。

这边看病,除非是特别紧急,像是小孩呼吸困难之类,才会马上给你看。像这种小病发的伤风感冒,我们都是自己在家,药也不吃,就是靠洗鼻子这样硬扛过来。

如果发烧很高的话,就自己吃点泰诺

住院也很难

除非是确诊有很重的病

现在甚至疫情确诊了也很难提供床位,都是居家治疗。而且保险的话二住会涵盖一些,医疗却是不包括的(新冠情况特殊,如住院则免费,视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私人诊所,现在也要排队,而且花费相对来说都会比较高。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更希望能够回国发展。和满街不戴口罩的所谓“自由”相比,我觉得国内的集体主义,反而让人亲切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