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庆祝西方节日”的呼吁,近几年来在中国时有所闻。2021年圣诞节之际,一份由广西融安县教育局发布的“禁止过洋节通知”在网上引发讨论。


近年来在中国,过不过圣诞节多了一层政治色彩(资料图片)

该份《 关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由融安县教育局发布给中小学和幼儿园。通知书写道,像是平安夜、圣诞节等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因此,该县的教育局宣布“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并且希望全体师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做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模范!””通知书还提供了公安局电话,鼓励民众检举平安夜和耶诞节庆祝活动。

只针对平安夜和耶诞节

对此,融安县教育局向媒体《 极目新闻》确认了文件的真实性,称该通知书为系统内部文件。融安县教育局表示:“文件的目的是希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能用‘禁止’有点过火,引起了舆情。”教育局也称,此次公告只针对平安夜和圣诞节,不针对其他西方节日,“如果有涉及个人信仰的问题,可以小范围地个人过”。

融安县当地一间幼儿园向媒体透露,已经接到此通知并会严格执行,并且表示早已不庆祝西方节日,平时活动都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



山东济南曾经在2013年举办过圣诞老人游行。

此事件引起微博网民讨论,有人认为不是不让人过节,而是“不要在教育系统内带这种风气。私下自己去过,不要以班级组织和宣传这种宗教性质浓重的节日。”一些网民称:“既然要弘扬传统文化抵制洋节,麻烦把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寒食节、中元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改成法定放假节日”、“希望用同样的力度禁止洋人过中节比如春节”。

抵制洋节的争议在中国时有所闻,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宿舍管理员以感恩节名义,向住宿学生赠送巧克力之后遭到学生抗议。校方事后发布的官方声明中,也提到了“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另外,影音平台“芒果TV”去年播放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也被观众发现,所有圣诞装饰都被打上了马赛克。

洋节被视为宗教渗透

追溯“抵制洋节”的历史,早在2006年就有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发出倡议,认为需要抵制外来西方文化的扩张,从而让公民更自觉地维护中华传统文化。近年来,“抵制洋节”更是多了一层官方政治的色彩。各地方政府经常要求商家不得以“圣诞节”的名义进行促销,并要求拆除圣诞装饰。而在中国高校,近年来对圣诞等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尤为敏感,许多学校都发布规定,禁止庆祝圣诞等西方宗教节日。



上海东方明珠塔旁的圣诞装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11月在《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警惕宗教渗透的危险”后,高校“抵制洋节”更是被上升到“警惕宗教渗透”的高度,“通过西方节日尤其是宗教节日宣传宗教”被视为向中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圣诞节就不爱国?成都日报:不能情绪化 参加正常文化活动是允许的

近日,随着圣诞节的到来,#长津湖 圣诞节#词条冲上热搜。网友们热议“长津之后再无圣诞”“我们的平安是中国军人守护来的,而不是圣诞节”以及“西洋节日是一种讽刺”,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难道过圣诞节就不爱国了吗”。

过圣诞节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不能上纲上线为意识形态渗透、更不能粗暴地定义为“不爱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文化和各种节日进入国内,并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鉴于文化本身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化交流是自然现象,且此类活动多在“红线”范围内举行。

作为普通网友,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国不能情绪化,参加正常的文化活动是允许的。而是否爱国的判断标准也是全方位、多重性的,是否过圣诞节更绝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