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圣诞前,这尊光屁股的小雕像会大量地涌入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集市。/Caganer.com

热红酒、圣诞树、《真爱至上》——当代都市丽人的圣诞标配。

不过,讲求个性化、差异化的潮人,怎么可以忍受地球人都过着同一种圣诞?

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当地人就有一种奇奇怪怪的圣诞习俗,甚至还有点亵渎上帝——摆放“便便小人”雕塑。

“便便小人”,在加泰罗尼亚语中为“Caganer”,意为“拉便便的人”(Shitter)。这个头戴红帽的白衬衣小哥,身着黑裤,半蹲在空中(身为西班牙人,这位小哥不懂如何“中国蹲”),屁股蛋的正下方,有一坨粑粑。

每年圣诞前,这尊光屁股的小雕像会大量地涌入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集市——以至于你百思不得其解,这样一个大不敬的男孩是如何跟至高无上的耶稣诞辰日搭上关系的?



身为西班牙人,这位小哥不懂如何“中国蹲”。/Caganer.com

毫无疑问,这个拉粑粑的人并非是《圣经》中记载的正统角色。关于“便便小人”的具体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小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绘画里。

在加泰罗尼亚语中,耶稣诞生的场景叫作“pessebre”,也称“马槽圣景”。这个故事的主角有三:圣婴耶稣、圣母玛利亚、玛利亚的丈夫圣若瑟,以及一些不太核心的牧羊人看客。

但到了18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在马槽附近的草丛中,还藏着一个光屁股的男孩正在“噗噗”。



耶稣诞生的场景叫作“pessebre”,也称“马槽圣景”。/pexels

如果放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中,“排便”这样的情节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粪便是污秽而低俗的,我们一想到大便,上帝的圣洁感就会受到冒犯。

中世纪的基督教认为,灵与肉相互排斥、二元对立,肉体的欲望如同魔鬼的引诱。因而基督教徒的终极目的就是超越肉体,达到“唯灵主义”。

关于便便和基督教的关系,梁文道也曾写过:“粪便是一个比罪恶还要尖锐的神学问题。”——如果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亚当,那么就必然涉及到,上帝会不会噗噗?

因此,“便便小人”在圣诞节的“乱入”,的确带有一种民间的恶搞意味,但同时,这种戏谑的背后,也是一种对人性的包容和肯定——即使在神面前,该拉的时候也还是要拉。



“便便小人”在圣诞节的“乱入”,是一种对人性的包容和肯定。/Youtube视频截图

除了“便便小人”以外,加泰罗尼亚地区还有一种有关便便的圣诞习俗——Caga Tio,意为“大便木头”(Shitting log)。

圣诞节前夕,人们会在厨房或客厅里摆放一截木头,然后给木头贴上眼睛,盖上毛毯。此后,一家人就会给这根木棍“喂”食物,包括面包干、橘子皮,以及地中海地区很常见的长角豆(carob)。

到了平安夜,孩子们就会敲打这个“木头人”,然后给它唱催便神曲——“大便吧木棍,拉出牛轧糖、榛子和奶酪!如果你不好好大便,我就用棍子打你”。

当然了,木头人不会排便,正如圣诞老人不会从烟囱里钻进来给孩子礼物。于是,夜深,孩子们的父母把礼物藏在木头人的“屁股”下面,假装是它拉出来的。



加泰罗尼亚的圣诞礼物不是圣诞老人送的,而是“便便木头人”拉的。/Youtube截图

其实,在加泰罗尼亚地区,不仅是圣诞节,一年四季里“便便”的人气都很高,群众基础广泛。

当演员上台表演前,人们会说“Mucha mierda”,字面意思为“好多狗屎”,但真实的意思却是“祝你好运”;吃饭前,人们会说“吃好,拉好”,完全不忌讳在食物面前说“粑粑”。

此外,加泰罗尼亚语中,形容关系亲密、如胶似漆的两人可以说“culimerda”,意为“像屁股和粑粑一样”(紧密)。

在巴塞罗那,粪便学(Scatology)甚至是一门严肃的学术研究。



如果有人对你说“好多狗屎”,那就是祝你好运!

巴塞罗那的历史学家卡尔(EnricUcelay-Da Cal)说道:“粪便等于肥沃,等于金钱,等于运气和繁荣。”在中国,智慧的农人也会强调便便的好处——多上粪,庄稼好,还看施肥巧不巧。

卡尔接着指出:“这符合加泰罗尼亚对平等主义的喜爱:每个人都要拉屎,不管他们有多重要。”

当然了,“便便=好运”也离不开现代商业文化的渲染。

全球最大的“便便小人”公司的老板喊话:“不把便便小人放进婴儿床,就会带来厄运!”



没有什么人能逃过“噗噗”,性感女神也不例外。/Caganer.com

如今,“便便小人”早已不限圣诞节专供的“红帽子小哥”形象,各类公共人物都拥有了自己的噗噗形象,从艺术家弗里达到伊丽莎白女王、欧美各国政要,不管他们本人是否愿意,都逃不过被“便便”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