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离开联邦法院的哈佛研究科学家查尔斯·利伯。他被指控就参与中国吸引受外国教育的科学家的项目一事向美国政府撒谎。 KATHERINE TAYLOR/REUTERS波士顿——作为美国顶尖研究化学家之一的查尔斯·利伯痛苦地坐在哈佛警察局的一张椅子上,试图向两名FBI特工解释,他为何同意与一所不太知名的中国大学合作,结果双方合作关系恶化,并让他被美国政府找上了麻烦。
法庭上播放的审讯片段显示,利伯说那所大学有经费——“这是中国吸引人的手段之一。”
但他说,经费不是动机。通过培训年轻科学家,让他们掌握自己所开创的技术,他希望在评选最高科学荣誉的委员会面前提升自己的资历。
“这真是很丢脸,”他说道。“每个科学家都想获得诺贝尔奖。”
周二,经过两小时45分钟的审议,联邦陪审团裁定,利伯就是否参与“千人计划”向美国政府做出两项虚假陈述的罪名成立,中国政府策划的这个项目旨在吸引接受国外教育的科学家来到中国。陪审团还认定他未能申报在中国的收入,并瞒报了一个中国的银行账户。
尽管参与中国的人才项目并不违法,但科学家需要向美国政府披露他们参与的详情,因为同样为他们的研究提供资金的美国政府可能会认为此举存在利益冲突。
利伯的定罪是“中国计划”的胜利,这一计划在2018年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目的是为了揪出涉嫌与中国分享敏感信息的科学家。
在对学术研究人员公开提起的数十起诉讼中,大多都和利伯案一样,并没有涉及间谍活动或知识产权窃取的指控,而是未能披露中国提供的资金,而这些诉讼也被外界批为公诉越权。
这一计划在今夏遭遇了一系列挫折,有六起案件被驳回,而首起进入审判阶段的胡安明案最终宣判无罪释放。科学界密切关注利伯案的审理,把这当作了司法部会否起诉其他研究人员的一个风向标。
哈佛大学的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利伯在这里担任系主任。学校已让他休假。 KATHERINE TAYLOR/REUTERS
华盛顿特区律师彼得·蔡登博格代理了十几位正在接受调查的研究人员的案子,他说利伯案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他特别被问到了参与中国项目的事,但他表示否认。
“像利伯这样的人会撒谎,是因为他们害怕,”他说。“这真让人难过。对于‘你是否参与了人才项目’这个问题,他们不敢诚实作答。我敢肯定,在‘红色恐慌’时期,人人都说他们不是共产党员。”
在周二的结案陈词中,利伯的律师马克·穆卡西表示,政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任何不当行为,此举可能会令一位研究先驱人物无法发声。
“在这个法庭上,没有人解释‘千人计划’是什么,参与者有哪些,这不会让人困扰吗?”他说。“利伯的研究成果为了全世界的利益而尽数公开,但他却因此面临刑事指控,这不会让人困扰吗?”
他还表示:“没有恶人,没有受害者,没有人被劫掠,没有人发横财,但在被特工穆苏称为雷达上的一个光点的短暂交谈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纳米科学家就面临着多项重罪指控。”
在迄今为止被“中国计划”起诉的所有研究人员中,利伯是成就最杰出的一位,他被选为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系主任,一些人认为他有潜力获得诺贝尔奖。
检方表示,自2008年以来,他在哈佛的实验室从美国国防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了总计18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本案的争议点在于利伯在2011年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创立的一家合资企业,他以前的一名学生曾在这所大学任职。对高级研究人员来说,劳务派遣很常见,他们通常会在学年的一部分时间里与海外私营企业或大学签订合同。
检方向陪审团展示了2012年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利伯的三年合约,合约中显示他是“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可以得到5万美元月薪,外加约15万美元的生活费和超过150万美元的实验室经费,该实验室被他们命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
2018年,随着“中国计划”的开展,国防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调查人员找到利伯,询问他是否参与了“千人计划”的项目。在为期一周的庭审中,陪审团从各色证人那里听到的说法是,利伯在两次审讯中都否认曾经参与。
他们还观看了FBI在2020年1月28日进行审讯的视频片段,当天早上6点30分,利伯在自己的哈佛办公室被捕。
利伯一开始要求有律师陪同,后来他接受了约三个小时的审讯,并几度承认自己曾经误导调查人员。
2002年的利伯。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并在哈佛大学工作之外从事商业纳米技术项目的利伯,被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VOLKER STEGER/SCIENCE SOURCE
起初,他否认自己从武汉理工大学或是在参与中国人才项目时得到过报酬。随后特工们拿出了一系列文件,包括2011年和2012年的合约,利伯在检视一番后表示,“我应该在签约的时候多注意一下。”
“这是对我相当不利的,”他说。“既然你们提起了,是的,我确实记得。”
然后他提供了自己与这所大学财务安排的细节:他的一部分薪水存放于中国的一个银行账户,其余——他估计在5万到10万美元之间——都以100美元的钞票支付,他把这些钱放在行李中带回了国。
“他们会给我一个棕色的包裹,上面有一些汉字,我就把它放进包里,”他表示。他说在回国之后,“我没有申报,这是违法行为。”
他还承认,2018年国防部调查人员找到他时,他“怎么说都算不上是完全坦诚”,他清楚自己可能受到指控。
“我害怕被捕,就和我现在一样,”他还说。
在陪审团准备审议之时,助理检察官杰森·凯西向他们强调了利伯在FBI审讯中的举止,并敦促他们“运用常理思考”。
“并不是说被告对2015年以前发生的事没有记忆,”他说。“而是他不愿记起来。他不愿记得自己参加过‘千人计划’项目。他不愿记得自己带了那么多现金上飞机,并且从未向国税局申报。”
‘吓唬科学界’
利伯的被捕是显示联邦当局正在调查获中国资助的科学家的最早信号之一,引发了学术界的震动。
在那之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于2021年1月被捕,他涉嫌隐瞒与中国政府机构的关系,以获得1900万美元的美国联邦拨款。
布莱恩·蒂姆科曾是利伯手下的研究生,如今在塔夫茨大学领导自己的实验室,他说,他认为“中国计划”已经偏离了重点关注间谍活动的初衷,而转向了几年前“本可在学校层面处理”的披露违规行为。
今年,司法部撤销了对五名涉嫌隐瞒与中国军方联系的研究人员的指控,其中一案进入了庭审阶段,最终判决是无罪释放。 STEFANI REYNOLD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认为这些案件是为了吓唬科学界,”他说。
蒂姆科出席了为期一周的部分庭审,他说自己对检方如此“歪曲”利伯的工作感到困扰。
他说,利伯发明的电子芯片是如此小巧灵活,它们可以被植入人体的某些部位,如大脑或视网膜。他说,这项技术最终可能为电子生物医学带来突破,让盲人恢复视力,或是让瘫痪的肢体重新活动起来。
“查理的整个科研生涯都是在努力帮助全世界的人,而那一小撮连科学原理都不懂的人却把他的一切都毁了,”他说。“这太不公平了。”
上周庭审的证人将利伯描述成一个要求严苛、有时缺乏耐心的学术名人,他难以处理好与武汉合作伙伴的关系,并抱怨哈佛没有积极为他辩护。
“我对中国的一些‘朋友’没有好感,”利伯在给另一家机构的中国同事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人想要利用我,所以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而是我来利用他们。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怠慢。”
2018年,当国防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调查人员开始询问他参与“千人计划”的情况时,他对此表示不安。
“他们不仅威胁要终止给我的资助(支撑了我的大部分研究),而且还强迫我偿还三年多以来他们对我大部分工作的资助。”他在给一位中国同事的消息中写道,并补充道,“或许是某个看不惯我的(中国)人把这件事捅给了国立卫生研究院?”
在被逮捕当日他与FBI的对话中,利伯对外国资助在研究人员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番反思,他说,与外国合作方的关系从来都不像乍看上去的那样简单。
“如果别人一开始说的是,‘我们会给你这个职位,为你支付往返旅费,’那你就不会有什么疑虑,”他解释道,“但合作方总会对你有所求。”
“对很多国家来说,钱多得花不完,”他说。他还补充道,“这就是中国用来吸引人的手段之一。”
他试图让两位特工明白,是其他动机——对荣誉的渴求——让他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培训那里的科学家。
“我那时年轻而愚蠢,”他说。“我希望我的事业能够得到认可。每个人都想被认可。”他拿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比较,后者是一名高中摔跤手。诺贝尔奖“有点像奥运金牌——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他说。
他自嘲地笑着说,他最近拿的奖更像是一块铜牌。“这或许就是我这么做的根本原因,”他说。
哈佛大学教授因“隐瞒与中国科研项目关系”被判有罪?赵立坚回应
1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哈佛大学知名化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Charles M. Lieber)因隐瞒与中国官方科研项目的关系被判有罪。对此,赵立坚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我也不会对美方司法个案置评。
赵立坚称,我们注意到美国司法部门以打击经济间谍为名,打压科学家,破坏中美正常科技交流的行径,已经引起美国国内有识之士的广泛质疑。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对外人才交流合作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同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美国一些政府部门及政客不应对此搞污名化,美方应该做有利于中美科技人文交流合作的事。
这一裁决,是政治对学术最无耻的迫害!
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哈佛大学知名教授、该校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同时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以及国家医学院三院院士的查尔斯·李波,被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法庭裁定6项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26年的刑期和高达120万美元的罚金。
这一严重侵犯李波人权的裁决(注:他患有晚期淋巴瘤),是美国司法部近年来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对一切与中国有科研合作关系的美国学者实施的大规模迫害的其中一例,也是最恶劣的一例。
实际上,虽然李波被“定罪”看似是被冷战分子和反华分子操控的美国司法部“赢了”,但这个裁决本身,反而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司法部对李波这样的学者进行政治迫害的本质。
耿直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李波被逮捕和起诉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美国司法部的喉舌、以及美国乃至西方舆论场上的冷战分子和反华分子不断在污名化李波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污蔑他是被中国“收买”的美国学术“叛徒”,但李波如今被裁定“有罪”的罪名,根本就与他和中国的合作关系无关,而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披露”这些合作关系,以及所谓的“对调查人员撒谎“这么一个“口袋罪”。
(图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冷战与反华分子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李波与中国的科研合作关系的各种抹黑与污蔑,称他是拿了中国政府钱的“美国学术腐败分子”)
就连美国的《科学》杂志也在本月初的一篇文章中清醒地指出,虽然美国司法部对李波等一众与中国有科研合作关系的美国学者实施逮捕和指控,是想通过他们攻击中国在通过这些学者对美国进行“间谍”或“知识产权盗窃”活动,可李波最终被指控的罪名却与这些没有任何关系,而只是他没有汇报他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以及从中获得的相关收入。
不仅如此,《科学》杂志还指出,反对美国司法部这种做法的批评人士指出,李波如今被指控的那些“罪名”,也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恶性犯罪,而只是未能恰当在研究经费的来源上做好披露的文本工作,而且这种错误通常来说只会面临“民事或行政处罚”,并不属于“犯罪”的范畴。
另外,在美国的资讯博客类网站Medium.com上,一位熟悉李波为人的哈佛大学学者也在为李波撰文,希望破除美国司法部对他的抹黑,还原一个真实的李波。
根据这篇文章的介绍,李波根本不是美国司法部以及美国的冷战分子和反华势力所妖魔化成的那种“见钱眼开”的“学术小人”,而是一个每天早上6点就来到实验室,直到深夜才离开的勤奋认真的科学家。出生在一个勤奋工作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李波,在个人生活上也相当节俭,许多年都没有更换过自己的轿车。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也相当朴实,是种南瓜。他还很爱自己的家人。在为人上,李波对部门聚餐这类的社交活动有些社恐,但他在待人上不问他人出身贵贱,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热心帮助学生和同事,关心他们的境遇,即便在他被逮捕和控罪后。
这篇文章还表示,李波之前能成为哈佛大学的化学系主任,靠的正是他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对于改善人类社会、探索科学奥秘的专注与投入,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文章还透露李波在为实验室筹集科研资金上尤为尽心尽力,因为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科研成本,依靠的都是这些经费。
“我们所认知的查理(即查尔斯·李波),是一个真诚、腼腆、有些社恐、又很体贴周到的人”,这篇文章写道。
(图为李波的同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Kang-kuen Ni和Dan Kahne撰写的介绍李波的文章)
然而,在李波如今被裁定“有罪”的消息发布后,美国舆论场上那些冷战分子和反华势力,又开始搅起了浑水,想把美国司法部借李波没有做好“行政汇报工作”而对他进行政治迫害的这个案子,偷换概念说成是李波是因为“通中通共”、帮中国进行“间谍”活动乃至“叛国”才被定罪,从而帮美国司法部在美国学术圈里制造“白色恐怖”的氛围。
(图为美国的一群冷战和反华分子歪曲李波案的实质,将他只是没有恰当披露信息的失误夸大为美国司法部自己都找不到任何依据的“间谍活动”)
当然,仍有部分美国网民看出了这一判决背后的荒诞之处。只不过在当下美国越发偏执的舆论场,还能看穿美国政府及其冷战和反华水军舆论操控的人,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李波并不是唯一一个正在遭到美国司法部如此迫害的美国学者。从《科学》杂志本月初的那篇文章来看,还有5名来自美国多家高校的学者正被美国司法部控告,命运未知,而且这些人都是华裔学者。
虽然其中一些学者来自的高校,还有美国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已经对美国司法部这种政治对学术的迫害提出了抗议。可李波的命运已经证明,一心扑在学术上的学者,恐怕还是斗不过满脑子政治阴谋、并掌握着相关“政治工具”的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