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咋了?

近日,天眼查的信息显示,雷军密集退出小米科技的相关公司的法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包括广东小米、广州小米、武汉小米等,此事儿迅速登上了热搜。

当然很快,就有小米的人出来回应,正常的变更,雷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车上。



但普通的变更咋就还上了热搜呢?

一方面雷总天然的互联网icon形象,另一方面则是让人担忧的小米,比他当年输了赌局还让人担心。

要说2021年,董明珠和雷军可以称得上是难姐难弟了。

当年的10亿赌局炒得轰轰烈烈,都是两家的高光时刻,但现在有点同病相怜。董大姐的翻车之路,很不好走。

雷军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昔日,看好小米的机构曾给出小米36港元的目标价,但是小米年内最高价也仅有35.9港元,然后就开始一路向下,距离期待中的万亿市值,越来越远。

2021年初小米市值超过8000亿港元,至今只剩下了4500亿港元(约合3600亿人民币)左右,距离年初的高点的9000亿港元,市值蒸发一半了,雷军的身价也要跟着折半,成为中国最惨的富豪之一。

更惨的是,目前的股价已经越来越接近当年17港元的发行价,股价即将回到原点。

“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面临再次破发的危险。

股价是大家真金白银买出来的,近一年小米的表现确实不太行。

小米目前官网在售的手机有24款,细分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旗舰机型小米11,普通版、Pro版、Ultra版、青春版,而青春版后还有一个青春活力版,其他的部分机型还分4G版和5G版。

这些手机大部分都是今年新发布的,但能成为爆款的并不多。

小米11刚发售的时候,小米的营销还是老办法,一点一点放出来,还能吊一波胃口。今年的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市占率全球第二、中国大陆第三,这是小米首次到达全球第二,听起来取代三星成为世界第一也指日可待了,但到三季度,就又回到了第三的位置,没有爆款的拉动,确实不太行。

现在为情怀买单的用户不多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呢,小米11在年初发售,卖完之后质量问题却集中爆发了,仅在黑猫平台,就有10772条相关投诉。



主要的投诉都集中到了手机无故黑屏关机,开机后主板故障,wifi、热点等功能损坏。



在电商平台买手机的更惨一点,有的因为扯皮,有些设计故障并不会在电商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期内出现,往往想要退货就很难。

投诉到小米这边,退货又变成了“哪里买哪里退”。这用户哪干啊。

于是雷军的微博也成了小米11用户投诉的主战场,往往一条高赞评论下,会有多个投诉帖出现,其中不乏雷军铁粉,小米服务也不得不出来为老板灭火。



曾有形容称,小米是“科技界的南极人”,靠卖牌生长。

当然这种说法肯定是夸张了,但是小米的一众“米链”企业,闯不出名堂来的,终归要沾小米的光,品控有不确定性;而闯出来的,则更想着摆脱“米链”的束缚,成为独立的品牌,和小米又没什么关系了。

令人尴尬的局面还不仅如此。

最近,高通发布了新一代的处理器骁龙8,坊间传闻,这一次的性能提升是“恐怖级”的。

而小米12又是骁龙8的首发机型,雷军不仅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个消息,还参加了随后举行的高通骁龙技术峰会连线,公布了这个消息。



不过,这事儿大家并不意外,毕竟小米和高通的关系摆在那里,从小米一代就开始合作,小米的重要机型,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高通的芯片。

不过,高通还是敲了敲边鼓——

“高通将很快会推出新的技术,去替换这种建立在高通骁龙移动平台上基础上的技术能力。这些ISP技术能力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延续的时间不会太长。”

啥意思呢?

原来小米在今年4月份,出了自研的ISP芯片澎湃C1,这让市场非常振奋的,毕竟那时的手机市场缺芯状况,“不是缺,是非常非常缺”。

还有人指望自研芯片能实现彻底替代,但是澎湃C1的应用非常窄,在自己的产品里,仅有小米MIX Fold折叠手机上使用了,不过,这款手机并没有成为小米的爆款,反而很快就降价了。

而小米的旗舰机型,根本就没用过这个芯片。

雷军自己在近半年内,基本上没提过这款芯片,现在,又被高通diss了。

即便如此,小米对高通也无可奈何,因为最重要的芯片依赖高通,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就不得不让步,受制于人,就得听话,这事儿放之四海而皆准。

与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不同,今年的小米显得颇不顺心。

现在,“All in”造车又成了小米的新原点。

3月份的时候,小米提出了造车计划,大概是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首期100亿、10年100亿美元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今年9月份,小米汽车也终于注册,落户在亦庄的小米产业园。

虽然雷军当年曾留下名言,说,“互联网造车几乎等于骗子”。



但实际上,他对汽车项目盯得挺紧。

2013年的时候,雷军两度拜会马斯克,特斯拉入华,雷军就是第一批的特斯拉车主。

2016年,雷军投资的蔚来发布了NIO品牌,蔚来的创始人李斌弄了5台电动超跑,分给了它的几个重要投资人,雷军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一台的价格接近千万人民币,而另一台量产的ES8,也是来自于李斌。

等李斌从“2019年最惨男人”翻身后,他的投资人也加入到了造车大军的行列里,然后成为了2021年最惨的男人。

今年“提车就涨、沾锂就富”的市场局面下,按说造车是个不错的市场故事,但小米在波澜不惊中进入了下行空间,没办法,市场不太认可。

为啥呢?

1、小米造车,还在概念阶段。


天眼查显示,小米两家汽车公司,一个注册在9月份,一个注册于11月份,公司刚刚组建,距离步入正轨尚待时日,虽然已经规划起总部、整车工厂等部门,也预计在2024年首款车下线并量产,但是在相关技术积累小米有啥优势还不清楚。

2、资源到底咋投入?

造车很烧钱,还需要牢靠的供应链,小米投资了不少跟造车相关的公司,这个做法倒是很像再造一个“小米造车生态链”,这个生态够不够给力还存疑。

同时小米系的智米公司也传出了造车的消息,有说小米双线造车的,小米很快辟了谣,“智米公司出于兴趣研究电动车,组建一个小团队,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但内部的资源怎么整合,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3、现在入场还晚不晚?


今年的电动车市场主旋律就是缺货,造车缺芯、电池缺锂。

传统车企今年在大幅度削减产能,因为芯片不够,工人都不加班了,电动车的上游电池厂商也不消停,什么锂矿、盐湖提锂都是市场热门,锂价大涨,不少投资者都想众筹买矿去了。

补贴在退坡,芯片要抢,电池不便宜,一顿操作下来,减配啊、涨价啊,最终都得消费者买单。

各路大佬都看好这条路,但是确实也不好走,“不造整车”的华为,在华为智选和华为HI在互联网上红过一阵之后,现在也回归平静了。

传统车厂在加速进入这个领域,造车新势力也在努力搏销量,还有一大堆钱打算杀进来,小米的车还没出来,市场已是一个大红海。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还要让年轻人们等很久。

还有一个问题,雷军都去造车了,小米手机咋整?维持吗?维持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