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免检疫通关渐见曙光,但跨境学童却无缘配额。疫情下持续上网课,无法参与校园活动,跨境生各方面学习进度难免跟同学脱节,社交发展亦令人担忧。孩子不能回校,家长及学校在照顾上也付出更多。



据统计,本港上学年跨境生人数共2.7万人,分别在各区825间学校就读,其中北区占最多,共有超过1.2万名跨境生。2020年初,疫情爆发,跨境学童被迫暂别校园和课堂,转而在网上学习,这个“暂别”至今已长达三个学期。去年六月,港深两地政府协调后,本港教育局提供约2500个名额给中三至中五级居于深圳的跨境学生到港复课,并联合跨境巴士公司,为跨境生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有关安排仅持续了18天,就因本港当时爆发新一波疫情而中断,却为疫情下向跨境生提供“绿色通道”创造了新尝试。

怕耽误升学 转读内地校


有不少跨境生家长怕久久未能回校耽误学业和升学,索性办理退学,替孩子改报读内地学校。又有学生因长期网课,导致近视加深,以及出现情绪问题。如何为跨境学童回港搭建安全之路?不妨听听参与2021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有何良策。

林泳施:实施“分流分班”上课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玛利湾学校校长林泳施表示,跨境生近两年不能回港恢复面授课堂,学界关注跨境学童学习状况之余,亦十分忧虑学童的全人发展。她提倡局方应在让小朋友尽快恢复正常课堂的大原则下,再与学界商讨具体执行措施,她认为可循几个方向探讨:一为容许已经接种疫苗的跨境生有规模地回港上课,预留一定通关配额予跨境学童;二是提供由关口到学校的“点对点”校巴跨境接送,让跨境学童有序回港上堂。



丁健华:应特事特办允许回港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奥福儿童国际教育机构总监丁健华表示,不少跨境家长欣赏香港教育模式才会让孩子到港求学,但受制于疫情,部分已让孩子转回内地读书。

丁健华亦提到,在跨境学生通关问题上应采取“特事特办”的机制,“宏观来说局方应随着时代的脉搏去放宽开通关口的限制,只要加强两地疫情的通报机制,例如当学童所在的内地小区出现一单(确诊)个案,便暂停该小区学童回港,反之香港方面亦然。最重要的通报机制通报得好,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文诗咏:借内地校集中上网课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校长文诗咏指出,现时全国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抗疫政策,预料短期内或较难恢复跨境学童“点对点”校巴接送。她表示,若明年农历新年过后,跨境学童仍无法通关回港学习,政府应携手进行跨部门合作,探讨在内地设立“临时上学点”,让跨境学童实现面对面交流。

刘智鹏:拨资源开办港式学堂

选举委员会候选人、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及对外关系)刘智鹏指出,近几年内地教育发展亦迈向“中国速度”,势头惊人,不少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因而在未来跨境的概念或成双向,港人一样能给小朋友选择跨境到内地读书。他亦建议,政府应拓阔思维,例如可模仿港人子弟学校,提供资源在内地设立港式学堂,调配一批教师到深圳授课,尽量帮助跨境生在与香港相近的环境中上堂,以衔接通关后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