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市摆摊卖煎饼,

发展较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90后小伙杜林峄

给了我们答案

在湖北武汉光谷曙光星城夜市上四五十个摊位中,他的煎饼摊前排队人数最多、收摊时间最早。



曾到山东等地交学费取经

12月8日晚,曙光星城夜市,密密麻麻地陈列着四五十个摊位,绵延数十米。夜市上有炒面,有卤味,有小海鲜,还有煎饼和卷饼。杜林峄的摊位在中后部,位置并不好找,然而并不乏排队的食客。

在这个夜市上,杜林峄总共有两个摊位,一个是妻子负责经营的煎饼摊,另一个是他和高中同学合伙的卷饼摊。



绿色的面糊画圈,红色的面糊画花,在面糊中间摊上两个鸡蛋,待面皮定型后,刷上特制的酱料和辣椒油,根据食客下单的口味撒上肉松、香肠或里脊肉,将薄脆掰碎撒在面皮上,包裹起来,一份热气腾腾、分量十足的煎饼就出锅了。

杜林峄说,这样的煎饼他们一天会卖300个左右,有时候排队的人会把夜市并不宽敞的走道堵上。

1991年出生的杜林峄曾在武汉念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襄阳的一家银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拿着一份不多不少的“死工资”,这并不是杜林峄想要的生活。

工作两年后,他选择从银行辞职。后来的日子里,他与人合伙开过生鲜超市,也曾在深圳开过早餐店,但是生意并不太好。



2019年,杜林峄和妻子商量决定开一个煎饼摊。经历了几次并不成功的创业后,杜林峄意识到,要么别进入餐饮业,如果要做餐饮,就一定要把口味做好。

为了研究菜品的口味,杜林峄去新东方厨师学校学过川菜,也曾到访过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每去一个地方,他都找到当地最火爆的煎饼摊,交3000元学费拜师学艺。



试验了近三千张煎饼面皮

虽然走访了多个省份取经,但是在实践中,杜林峄发现湖北人和北方人的口味有不小的差别。

北方人喜欢面皮劲道,煎饼得用高筋面粉做;湖北人喜欢柔和又不失劲道的口感,用中筋面粉更合适。北方人喜欢咸鲜五香口味,湖北人喜欢酱香甜辣口味,备受欢迎的周黑鸭就是这个口味。



再比如和面,天津煎饼豆面偏多,山东煎饼是杂面,而北京煎饼则加入白面。

比例不同口感也不一样。为了做出湖北人喜爱的口感,杜林峄用面糊试验了近三千张面皮,酱料和卤肉等也调试了五六十次。

传统的煎饼主要用甜面酱和番茄酱,杜林峄在甜面酱中还加入了小茴香、孜然粉、辣椒粉、八角粉,“烹制酱料和卤肉的时候,我们会勾点芡,包裹进煎饼后会有一些汁水。”杜林峄说,就像大伙爱吃的灌汤水饺一样,有爆汁口感的煎饼也更受欢迎。

除了面皮和酱料,能让杜林峄的煎饼摊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颜值高。

“我们的很多回头客都是年轻女孩,年轻女孩对食物的要求不仅要口感好,还要颜值高。”杜林峄告诉记者,他们的面糊用五种果蔬调色,红色是火龙果,黄色是南瓜,绿色是菠菜,橙色是胡萝卜,蓝色是蝶豆花。



每天排队人数多收摊最早

煎饼摊在曙光星城夜市开了近两年,已经有不少人寻着这个味道慕名而来。

30多岁的徐先生家住汉口,他的一位朋友住夜市附近,杜林峄的煎饼摊几乎成了朋友们的晚间食堂。经朋友多次推荐后,徐先生特意从汉口赶过来尝一尝,“真的不枉费专程跑一趟。”



杜林峄,在夜市人称“排队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时候,一些老客为了买上一个煎饼,队伍排了30多个人,笔直的走道排完还要转弯。

与众多餐饮老板喜欢看到排队现象不同,杜林峄并不希望客人排队太久。“再好吃的东西,如果排太久也会影响消费体验。”

因此,杜林峄一直在努力缩短制作时间,刚开业时,做好一个煎饼要两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三四十秒。

杜林峄的另外一个绰号叫“收摊王”。8日晚8时,夜市上人来人往,其他摊位还在忙得热火朝天,杜林峄的摊位上已经一点食材都不剩了。



夜市摆摊两年已买房买车

杜林峄的煎饼摊,启动资金仅有5000元。他一天只准备300多个饼,一天的流水3000多元,一个月是9万元左右。

经营时间还不到两年,他已经实现了买房买车的人生目标。“房子是在江夏保利新城买的,还买了一辆奔驰车。”杜林峄说,房子100平方米左右,虽然是按揭的,但是让他在武汉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挣到钱,杜林峄也不忘回馈顾客。他在摊位上贴了一个二维码,建了一个粉丝群,每天有8个免单名额。他如果因故不出摊,也会在粉丝群里通知,尽量不让大家跑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吃得安全,吃得开心。”

记者注意到,杜林峄的摊位上还贴了“招学徒”三个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也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我考虑了一下,加盟费只收1万9。如果对方加盟3个月还没实现盈利,我就退还他1万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不是为了收加盟费圈钱,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摊煎饼这门手艺赚到钱。

新晚报综合极目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翟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