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沿岸国家最少的,在欧洲大陆只有挪威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拥有北冰洋的海岸线。



▲北冰洋的沿岸国家屈指可数


在欧洲大陆的国家中,北欧的瑞典和芬兰处于北极圈以内,而且两国距离北冰洋都非常近。芬兰距离北冰洋只有20多公里。然而,瑞典和芬兰的北冰洋出海口却被挪威“堵”住了。



▲挪威、俄罗斯瓜分了海岸线

历史上,瑞典和芬兰都曾经拥有北冰洋的出海口。但1905年,挪威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脱离瑞典独立后,瑞典在北冰洋的海岸线一夜清零。

芬兰在1917年脱离俄国独立时,也拥有北冰洋海岸线。但1947年芬兰在北冰洋的海岸线也被一夜清零了。



▲1942年的芬兰拥有小部分北冰洋海岸线

挪威成为了欧洲大陆的北欧国家中唯一拥有北冰洋海岸线的国家。为什么挪威可以“独占”北冰洋出海口呢?

一、挪威的北冰洋海岸线

现代的北欧五国主要可以归为两大民族。芬兰的主要民族为索米人,芬兰语是欧洲少有的非印欧语系的语种。芬兰人的祖先长期以来一直过着渔猎式生活,生活相对固定。公元11世纪时期之前,索米人主要活跃在今天的芬兰以及北冰洋沿岸。



▲公元814年的北欧


丹麦、瑞典、冰岛和挪威的祖先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维京人。虽然同属于北欧,但与索米人安于现状的社会形态相反,维京人自公元7世纪时期起就不断发动对外扩张。



▲芬兰语所处的芬兰-乌拉尔语系

维京人早期以出海捕鱼为生。公元8-10世纪,琥珀贸易扩大刺激了维京人对外劫掠,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根据生活地域的不同,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扩张方向,逐渐分化成了三个细分民族。

一部分维京人选择向南扩张(丹麦);一部分维京人向东,帮助东斯拉夫人打仗建立政权(瑞典);还有部分维京人向北极方向扩张(挪威)。



▲公元8-11世纪维京三国的路线


在古代,由于人们破冰技术相对落后,天寒地冻的北冰洋和北极地区并非瑞典和丹麦的争夺的重点。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的挪威率先沿着海岸向北,占有了漫长的北冰洋海岸线。挪威人还不断西进,一度抵达了法罗群岛、冰岛和北美洲。



▲大约在公元1265年时的挪威

除此之外,地形的因素也影响了瑞典和芬兰往北冰洋方向扩张,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沿着海岸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长度长达1700多公里,宽约200-600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

瑞典人和芬兰人如果要抵达大西洋和北冰洋沿岸,就需要翻山越岭,但这在古代是很难实现的。而挪威人可以顺利地沿着海岸线在大西洋和北冰洋一带定居生活。



▲山脉导致瑞典和芬兰“望洋兴叹”


二、瑞典失去北冰洋海岸线


维京人在对外劫掠中接触到了基督教文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丹麦于公元10世纪率先建立封建国家。随后,瑞典和挪威也建立了政权。

丹麦凭借着扼守波罗的海到北海交通要道的优势,成为了维京三国中实力最强劲的国家。

瑞典也不甘落后,向东发动对芬兰的东征。因为有部分索米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但北冰洋沿岸天寒地冻的环境在当时并没有太多利用价值,使得北冰洋沿岸地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界线。北冰洋沿岸地区以挪威人为主,少数索米(芬兰)部落也生活于此。

瑞典的重点开发方向依旧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本土和芬兰。瑞典开始对芬兰统治长达6个多世纪,瑞典语成为芬兰的官方语言。芬兰的纳入,使得瑞典有了与丹麦掰手腕的资本。

挪威的扩张之路主要是往自然条件恶劣的北方和大西洋的岛屿,因此挪威人接触到先进文明时间较晚。经济发展程度低于丹麦和瑞典,导致挪威日后逐渐成为了丹麦和瑞典的附庸。

13世纪时期,波罗的海南岸的德意志汉萨同盟崛起。为了对抗汉萨同盟,1395年,丹麦联合维京国家挪威、瑞典建立卡尔马同盟。



▲卡尔马同盟


同盟中三国都享有独立王国地位,实力最强的丹麦是盟主。卡尔马同盟击败汉萨同盟,成为波罗的海和北海的霸主。

但当外患解除后,丹麦和瑞典陷入内斗之中。1520年,为镇压瑞典反抗,丹麦制造斯德哥尔摩大屠杀,直接导致了瑞典的独立。1530年,瑞典宣布退出卡尔马同盟,同盟随即解散。

为防止挪威效仿瑞典独立,丹麦干脆废除了挪威的王国地位,将其降为一个省。挪威的领土仅剩下欧洲大陆的部分,原挪威所占的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全部归丹麦名下。

从同盟独立后,瑞典通过改革,军事实力大大增强。1658年,瑞典在北海海战中战胜丹麦,强迫丹麦签订了《罗斯基勒条约》,占有了挪威的部分地区。

然而,丹麦却在随后的战争中战胜瑞典,重夺被占领的挪威领土。但此时依旧有芬兰人生活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因此可以说瑞典依旧还算得上是北冰洋沿岸国家。



▲1658年时期的瑞典地图


进入到18世纪,瑞典不仅面临丹麦的挑战,还面临俄国的挑战。随着俄国兴起,瑞典逐渐被俄国蚕食。

波罗的海是俄国寻求的温暖出海口。1700年,为了夺取波罗的海沿岸的芬兰湾,俄国和瑞典爆发了大北方战争。丹麦加入到俄国一边,对瑞典作战。

1721年,在俄丹夹击下,瑞典战败,将芬兰湾地区割让给俄国。俄国在此地建立新的要塞——圣彼得堡。1744年俄国甚至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



▲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结束后,瑞典退出强国行列


但瑞典依旧时刻威胁着俄国新首都的安全。1808年,俄国再次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1809年,俄国强迫瑞典将芬兰割让给俄国,作为圣彼得堡和瑞典之间的缓冲地。



▲1809年,瑞典将芬兰割让给俄国

为了削弱瑞典在芬兰的长期影响,俄国鼓励芬兰语在当地取代瑞典语,还给予了芬兰大公国地位,享有高度的自治。

失去芬兰,意味着瑞典失去了芬兰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地区,也就相当于丢掉了北冰洋的出海口。但瑞典后来又从丹麦手里夺取了挪威部分地区的主权,再次拥有北冰洋海岸线。

19世纪初,欧洲陷入拿破仑战争中。因为瑞典的铁矿石主要销往英国,因此瑞典站在了英国主导的反法同盟一边,宿敌丹麦则站在法国的一边。

拿破仑战争以法国失利告终。站错队的丹麦受到惩罚。1814年,丹瑞签订《基尔条约》,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

就这样,瑞典在失去了芬兰之后,重新拥有了挪威在北冰洋的海岸线,成为了坐拥大西洋和北冰洋沿岸国家。



▲瑞典挪威联合王国时期,瑞典拥有北冰洋沿岸


挪威再次成为了瑞典丹麦博弈的牺牲品。一次次被当作交易筹码让挪威不甘于再做附庸。挪威以宣布立宪的方式宣布独立。然而,挪威的独立遭到了瑞典的镇压。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挪威独立运动引起了瑞典的重视。瑞典给予挪威王国的地位,给予挪威最大程度的自治。

然而,历史上多次成为瑞典丹麦政治交易的玩物,让挪威人开始审视自己的定位。高度的自治并没有弥补瑞典和挪威之间的裂痕。

随着瑞典的实力衰落,1905年,挪威通过公投的方式独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解散。瑞典在北冰洋地区的所有海岸线被“清零”。



▲1905年,挪威独立的口号


三、芬兰失去北冰洋

挪威从瑞典独立,引起俄国的警觉。靠近首都圣彼得堡的芬兰被俄国认为是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俄国对芬兰加快了“俄罗斯化”的步伐。芬兰的自治地位被取消,芬兰语也被禁止使用。芬兰随之转向了反俄斗争。



▲1904年,芬兰民族主义者刺杀俄国的芬兰总督


一战爆发给了芬兰实现民族独立的契机。1917年11月,陷入一战泥潭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首都迁回莫斯科。1917年12月16日,芬兰宣布独立,这是芬兰历史上第一次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芬兰独立宣言


苏俄成立后,面临国内反动势力和国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维护政局稳定是当时苏维埃政府的第一要义。而芬兰周围强敌环伺,国内也爆发内战,也急需和苏俄签订和约,稳住局势。

1920年,苏俄和芬兰签订《塔尔图条约》,规定了把与芬兰最东北边界的贝柴摩地区以及卡累利阿地峡划分给芬兰。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在瑞典和俄国之间游走,芬兰始终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塔尔图条约》使得芬兰对于北冰洋沿岸的主权终于得到了区分。独立后的芬兰拥有了长达200公里的北冰洋海岸线。



▲《塔尔图条约》,红色归芬兰,绿色归苏俄


芬兰拥有北冰洋海岸线的时间并不长。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苏联对芬兰一直都有不安全感。贝尔柴摩这一北冰洋港口纳入芬兰也让苏联耿耿于怀。

1939年10月,苏联以边界线威胁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安全为由,向芬兰提出割让卡列利阿、贝尔柴摩等土地等要求。面对苏联的狮子大开口,芬兰选择了断然拒绝。多次谈判无果后,苏联决定发动对芬兰的战争。



▲苏芬战争

1939年11月,苏联制造“曼尼拉炮击事件”,苏芬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芬兰多次挫败苏联的进攻。然而,绝对实力的劣势让芬兰在战争中失利。1940年,苏联与芬兰签订《莫斯科协定》,夺取了卡列利阿地区并占有了贝尔柴摩的过境权。



▲芬兰战败后失去的领土(红色),南部岛屿被苏联租借


1941年6月,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此前受到苏联入侵的芬兰转向同德国合作,开启了收复失地的继续战争,一度收回了被苏联占领的卡列利阿地区。

二战站错队的芬兰受到了惩罚。1947年2月,以盟军(苏联方面)和芬兰签订《巴黎和约》,确认了1940年2月《莫斯科协定》的全部内容,增加芬兰将北冰洋沿岸的贝尔柴摩地区割让给苏联的要求。

贝尔柴摩地区并入苏联,成为了苏联摩尔曼斯克州的一部分。



▲二战后,芬兰失去北冰洋海岸线

贝尔柴摩地区的丢失,使得芬兰至此丧失了北冰洋的所有海岸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挪威成为了欧洲大陆仅有的两个拥有北冰洋海岸线的国家。

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破冰技术的发展,北冰洋的无冰期越来越长。这给了北方航线提供了契机。随着北方航线地位提升,挪威在国际航运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俄罗斯力推的北方航线


北冰洋沿岸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带动了挪威经济的发展。挪威以优美独特的峡湾地貌景观,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挪威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