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杜绝“天价药”进医保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一以贯之的原则,但何为“天价”?医保基金能够承受的最高限额是多少?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3日举行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表示,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郑杰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由医保基金支付的年治疗费用30万元这一“天花板”不是人为设定出来的,而是统计出来的。现在医保目录中近3000个药品,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额就是30万元。

“一年30万元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支出了,不能再高,否则,医保基金就难以承受了。”郑杰说。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4次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工作,4年来有507个新药纳入报销。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各项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测算评估方法更加科学。

郑杰表示,基金测算的基础是坚持总量控制、严格预算管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基金可持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老百姓的保障水平,因此,在测算具体药品价格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合理设置基金预算上限,而后在预算范围内测算药品比价关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不失控。

此次国谈备受关注的两个“天价药”,分别为曾经“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剂,以及120万元一针的CAT-T抗癌药,前者通过大幅降价进入了医保,后者则没有走到谈判那一步。

进入医保的诺西那生钠注射剂,由于企业和医保局签订了保密协议,进入医保的价格还没有公布。但根据年30万元这一医保支付的最高限额以及70%的报销比例,可以推算诺西那生钠注射剂进入医保的价格远低于之前的市场价。早在今年初,诺西那生钠注射剂价格已经由此前的70万元一针降至55万元一针。

医科院肿瘤医院教授石远凯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诺西那生钠注射剂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已达到多数患者可承受范围之内。此外,石远凯还表示,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等年治疗费用超过100万元的“天价药”,经谈判全部降至30万元以下。

郑杰认为,目录调整工作首要原则就是“保基本”,基金测算工作是实现“保基本”的重要防线。在整个基金测算工作中,职责定位是充分评估基金和患者的负担水平,测算给出可承受的建议支付标准。

“有人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这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的谈判才有意义。”郑杰说。

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

郑杰对第一财经表示,患者的承受能力是医保目录谈判必须考虑的因素,不仅要让患者用得上,还要让患者用得起。以120万元一针的“天价药”为例,即使医保支付之后,对患者来说一年还要支付几十万元,并没有解决患者的问题,这就是某抗癌药最终没有进入医保谈判的重要原因。

郑杰还表示,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妇科用药、新冠肺炎相关治疗用药等符合政策导向以及重大创新药品,都是基金测算中的加分项。

在此次目录调整中,国家医保局牢牢把握“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基金可承受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着力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紧盯国家新冠疫情防控大局,及时将相关治疗用药纳入支付范围,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通过引导药品适度竞争、以量换价等措施,部分目录内药品再次降价,为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腾出基金空间,成功实现药品保障升级换代。

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取消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患者受益面广泛。

郑杰表示,为了能够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效率,除了严格目录外药品准入,根据规则,对目录内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超过准入协议预算等情况的部分药品也进行了再次降价。对于这部分药品通过谈判节省下来资金,可以进一步用来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从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保基本”。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药品谈判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新药进目录,还有着调整目录内药品结构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药品目录的动态化管理,提升了医保药品的保障水平。”郑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