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记者:李可愚、张蕊,实习记者:蔡智超,编辑:陈旭、陈星,视觉:邹利,原文标题:《多国联手抛7000万桶原油储备,20年前相似一幕曾让油价大跌29%,历史会否重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印度,500万桶;
日本,预计首批420万桶;
美国,5000万桶,其中1800万桶已获国会批准……
11月2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联合多个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原油储备,以便为油价降温。除了上述国家以外,英国、加拿大和韩国也表示,将参与释放原油储备的计划。
11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也表示,中方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安排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维护市场稳定的必要措施。
如此之多的石油消费国在同一时间宣布将联手释放原油储备,史上罕见。实际上,就在上周刚刚向市场透露这一信号之时,国际油价一度大幅下降。
然而在23日美国正式宣布将释放5000万桶原油的消息以后,当天纽商所原油期货及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反而分别上涨了2.28%及3.27%。
国际油价为何不跌反涨?
除了此前几个交易日油价的显著下跌已经部分反映出市场提前消化这一消息以外,美国公布的具体措施力度是否低于市场预期,或许是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市场预测,目前汇总印度、日本、韩国、英国等国的释放量,此次多国联合释放的原油储备规模短期内预计为6500万桶至7000万桶,而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约为1亿桶。
事实上,释放原油储备短期内一定会对油价带来巨大冲击,但能否长期影响市场走势,仍有待观察。
主要消费国释放储备,能不能有效阻击前期原油市场一路走高的“疯牛”行情?在原油供应端,此举是否会引发石油生产国的反击?主要产油国的增产计划是否会收缩?
而在消费端,北半球冬季到来让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费需求大增,这是否会降低释放储备的效果?在油价高企及碳减排、碳中和的背景下,走向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在较长的周期内又会给油价趋势带来什么影响?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历史效果如何:二十年前美国释放2900万桶使油价下跌28.8%
当地时间11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释放紧急石油储备;随后印度政府宣布,将释放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英国政府发言人也称,英国将允许私人持有的石油储备项目自愿释放;11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证实将释放部分国家石油储备……
各国为什么要如此密集地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最大的主导因素自然是今年一路走高的油价——2020年,美国原油期货市场一度出现过所谓“负油价”,但进入2021年,油价一路上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今年10月末一度攀至85.41美元/桶的高位。
在23日的公开表态中,美国总统拜登明确指出,当前美国的汽油价格平均为每加仑3.4美元;在法国,油价甚至上涨到了每加仑7美元左右。他强调,通过释放石油储备等措施,高油价问题不会在一夜之间解决,但也“用不了太久”。
拜登还表示,此前一周原油价格下跌约10%,但美国汽油价格却丝毫未动,说明美国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存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他已要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确保消费者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汽油。
此外,减轻通胀压力也是作出这一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突破6%,达到6.2%,创下31年来的最高纪录。
释放原油储备是否能对油价和通胀形势产生影响呢?
隆众资讯分析师吴燕分析表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除2017年受哈维飓风冲击美国释放战略储备带来的影响较为有限外,其他时间节点释放储备的举动,均对国际原油价格造成了下行压力。
图片来源:隆众资讯
从过往来看,美国释放战略储备的背景多为战争、金融危机和飓风等重大突发事件,仅有2000年末的抛储是因为冬季取暖油价居高不下。当时在约半年时间内,美国曾抛储2907.4万桶,使得美国油价由最高36.95美元/桶降至26.29美元/桶(2001年3月30日收盘价),降价幅度达到28.8%。
本次美国释放原油储备的动机与2000年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拜登政府是想通过大规模抛储来抑制国内高企的汽油价格(近期美国加州的普通汽油价格已涨超4.68美元/加仑,创下了2012年10月以来的新纪录)。
不过,也有受访专家对此表示不太乐观。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当前油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主导因素还是某些国家的货币超发行为所致。与此同时,美国和委内瑞拉、伊朗等多个主要产油国的紧张关系没有得到缓解,这些国家的石油产能难以释放,能源供应的态势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
当地时间11月23日白宫宣布将释放5000万桶原油储备之时,拜登总统表示“这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释放”。
此前,美国释放原油储备规模较大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当时释放了3000万桶,是为缓解利比亚局势对全球油市供应的影响,也是国际能源署(IEA)宣布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行动的一部分。
而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24日宣布,将与美国等协调并释放一部分国家储备。此前,日本曾多次释放民间石油储备,而这将是日本首次动用国家石油储备。
不过,如果从各国释放量占整体储备的比重角度看,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美国能源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总量为6.045亿桶。也就是说,美国此次释放量仅占该国全部原油储备的8%左右。
而在日本,目前市场预期将释放420万桶,但官方还未公开具体的释放量,有消息显示,日本计划出售国家储备“数天”的储量,以临时增加流通量。由此来看,其占比依然是偏低的。
更关键的是,各国释放量与市场上的石油消费量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I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石油消费量为1810万桶/天,5000万桶的释放储量在这样的消费水平上只够使用2.8天,而2020年还是美国25年来石油消费水平最低的年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国家释放原油储备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全球石油消费一年需要约50亿吨,美国释放的5000万桶原油加起来也不过700万吨左右。
不难发现,即便算上印度宣布释放的500万桶石油与英国释放的150万桶石油,美、印、英三国释放总量也不到全球石油消费总量0.3%。
事实上,各个发达国家的石油储备总量其实非常雄厚。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截至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除澳大利亚外,其他成员国的储备量全部超过该组织要求的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水平。而此次参加储备投放的英国,其储备量甚至高达890天的进口量。
在储备如此雄厚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释放原油储备的步伐为什么不能更大?
对此,韩晓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当前各国对释放储备实际上都非常谨慎,因为储备释放之后,未来仍需要补充相应量的石油,但重新补充所需的价格却是个未知数。归根结底,在能源去碳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削减石油领域的投资,这一大环境或许决定了石油供应不足会成为一个长期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在此次美国宣布释放的5000万桶石油储备中,有3200万桶石油,也就是60%以上的量是通过“交换”的方式释放的:购买了这些战略石油储备的买家,需要在2022至2024年将相同数量的石油还给美国政府。
白宫做了很多努力试图降低油价,比如不断向欧佩克+(指石油输出国组织及俄罗斯等其他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施压,要求其增加原油产量。不过欧佩克+并未理会,并继续坚持其既有的增产规模不变,导致油价一直居高不下。
那么此次释放原油储备之后,欧佩克+会作出怎样的回应?会不会采取措施抵消其带来的影响?
有媒体报道称,近日IEA指责沙特、俄罗斯和其他主要能源生产国在全球油气市场制造“人为紧张”,并敦促欧佩克+加速恢复供应。但此前欧佩克+多次拒绝通过增产来抑制飙升的油价,沙特为了平衡释放原油储备带来的短期意外供需失衡,甚至还在考虑是否与俄罗斯一道建议欧佩克+暂停增产。
下周,欧佩克+将开会讨论生产政策。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与会各方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大幅增产要求,仅仅将12月的日产量提高了40万桶。
邹骥表示,目前还难以预测欧佩克+的最终反应,还需要看俄罗斯、中东等主要产油国的情况,分析其经济收益、本年度GDP增长、财政收入等,“这些国家好不容易盼来了高油价,还想着发一笔财,肯定是不愿意主动增产的。”
邹骥说,欧佩克+的做法就是用产量来调节油价,如果地缘政治关系的基本信任还存在,那么欧佩克+或许能够与IEA之间达成一个合作协议,然后双方设置一个合理的油价近期目标,比如说半年之内控制在80美元/桶不再上涨,然后再逐步回落到60美元或70美元的价位。“当然,这会是很艰苦的谈判,但这个协议不一定谈不成。”
对于后市的油价走势,朱彤认为,释放原油储备短期内可能对价格有一定影响,但之后的价格变化还是跟供求有很大关系,如果供应压力没有缓解,油价也不会降下来。
朱彤说,从供应方面来看,如欧佩克+不愿意大幅增产,释放原油储备就只能是个短期因素;而在需求方面,如果经济恢复程度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好,并且运输慢慢恢复畅通之后,那油价也不可能一直这么涨。
邹骥分析,因为美元大量超发,石油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最主要的标的物,这个现状如果没有改变,油价的名义价格是很难下来的,它要靠时间来消化掉,特别是要把多发的美元给收回去。
“光靠释放原油储备来调节还是杯水车薪。”邹骥说,还是要打出“组合拳”,还要期待美联储的政策信号,比如开始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上开始回购美元等,这些措施会对油价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个过程我认为最快也要半年以上甚至一年。”邹骥说,如果大胆预测,半年到一年之内,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关系,油价可能不会下降,或者是不会大幅下降。在一年到两三年的时间周期内,油价的金融属性有望逐渐消退,更依赖长期供求来主导,那时油价有望逐渐走低。
谈及后市,中国电力科学院农电所副所长、北京水木源华电气公司副总程干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期货角度看,每次商品超过常规价过高或过低时,抛储干预是会有一个见顶或见底的预警,在一段时间后会有正向影响作用;但短时间内,价格仍可能惯性运行。
中国如何反应: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安排投放
在美国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后,日本、印度、韩国、英国相继跟进,中国会如何反应,这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1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期主要消费国采取释放储备行动以应对市场波动和变化,中国正在与有关方面,包括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就此保持密切沟通,希望通过沟通和协作,确保石油市场长期平稳运行。
他强调,中方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安排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维护市场稳定的必要措施,并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我国已经在释放原油储备。9月24日,第一批国储原油在国家储备石油交易系统开始竞价交易,第一批销售总量约为738万桶。
11月18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言人表示,目前正在就释放原油库存进行准备工作,将适时在网站上发布有关战略原油库存拍卖的数量以及日期等细节。
据环球网11月24日报道,根据英国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估计,当前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约有2.2亿桶。如果据此测算,9月第一批投入市场“试水”的原油储备约占储备总量的3.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凤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整个世界来看,当前石油市场属于供不应求,油价上涨过高过快,不利于经济发展。而石油储备的目的就是要应对极端事件引起的供需不平衡以及价格的不正常上涨。
周凤起认为,在高油价的时候抛出,在低油价的时候增加进口,这样从抛出和补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一个平衡,而且还可以获利。实际上我国在前期基本上是不断在增加我们的储备。而在目前进入冬季供暖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自然会采取措施跟进。
谈及多国联手释放原油储备对中国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周凤起表示,整体来看对中国是利好。考虑到中国国内原油需求旺盛以及超70%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油价会对我们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油价下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周大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虽然2020年中国本身有约2亿吨的产能,但表观消费量接近7亿吨,大量依赖进口,这也反映出我国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周大地认为未来我国应该力争做到两点:
其一,不合理的产能尽量不要再去增加。比如不要大量进口原油后再大量出口成品油,甚至大量出口石化产品。
其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从油向电转化。中国目前80%的石油用于交通运输。如果这部分实现电气化,以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就会减弱。近年来,中国每年平均进口油气2400多亿美元,如果降低石油进口量,进口价格压力也会随之下降。
周大地表示,释放战略储备对抑制物价并不能起到关键作用,但中国依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采取行动。
记者手记:应对油价冲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史上最大规模原油储备释放”、“首次释放国家石油储备”……
这两天,市场上对于多国联手释放原油储备这一事件的关注度极高,对于这一行动的成效也存在着不少议论。
当前,全球市场油价高企,释放原油储备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从这个层面上说,多国联手采取行动对于平抑油价应当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并非完全是在供给端,而是受货币超发、需求激增、运输不够畅通等多重因素影响。
正因为如此,要克服当前的难题,既需要释放原油储备这样的应急手段,更需要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收治标治本之效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记者:李可愚、张蕊,实习记者:蔡智超,编辑:陈旭、陈星,视觉: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