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张博文,编辑:周芷若,原文标题:《最会打太极的河南小城,太适合养老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提起来河南玩,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白马寺……这些景点,无一不是有厚重历史的人文古迹,皆是千年前的存在。
去河南旅游,没在年轻人里彻底火起来,好像就是被厚重气息绊住了脚。其实不然,河南亦有好山好水,而它们密度极高地浓缩在一座小城:焦作。
3个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以三百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规模,焦作绝对算得上星级景区收割者了。
“山水焦作,太极圣地”是焦作的名片,坐拥如此山水,又是修身养性的太极故乡,这座小城好像也被滋养,没有一点急躁的感觉。
城市里公园河湖随处可见,植被草木绿意盎然,在这里生活,绝对可以说懂得悠闲。
1. 山水地貌,是时空的安排
焦作山水之所以闻名,在于地理位置集合了北山南水,北方耸立奇险的山峰,与南方温柔清冽的溪水相遇,对我们感官的软硬兼施,构成了它美的复杂性。
在焦作一众景点里,最集其风采的莫过于云台山。
攀至峰腰,有一阔大洞穴,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洞口的一株古红豆杉,高20米有余,树干更粗达三人合抱,至今枝繁叶茂,已过千年。除此之外,五角枫树,太行花,满山覆盖的原始次生林,在这儿停下歇歇脚,大口呼吸,清新的氧气会穿行你的身体。
再论水,在云台山,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水以各种形式存在。
红石峡的九龙溪,九条清澈溪流,接续而下。在丹霞地貌的赭石色中,白浪激流而出,投入碧波青潭,这是只有大自然才能设想的颜色。
小水花若不过瘾,这儿还有亚洲最高的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当夏日来临,暴雨如注,上游水量的阈值被拨到最大,天瀑始成。离它数十米远,是最好的贪凉位置,星般的细水,擦过脸颊,你可以闻到清凉。
面对瀑布从高处泻下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发呆,想象也许它穿过坚硬、沉默的物质世界时,触及到了自然的无名之魂。等到隆隆的声音,从底部幽暗的圆石上将我们唤醒,回过神,已卷起千堆雪。
有山有水不足怪哉,地质地貌才是独绝,因为山水是空间的安排,而地貌则是时间的雕刻。
2004年,云台山以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貌”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以构造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在数亿年前,第一缕风吹过时,就开始了它的跋涉。
从远古的汪洋,到平原抬升、河流下切,继而峡谷纵深、凸起凹陷,地貌是大自然的肌理。这惊人的落差的美,每一寸都是天意,与这些运动相比,科学只能追认,文字更显得轻薄不堪。
走在其中,你会发现这里的岩石,不管是你即将踩上、伸手触摸,还是硕大无朋地矗立在高远处的,没有一块光滑圆润,或是人工改造而成的常规的美,它们都“怪美的”,好像我们的头发会被风吹乱,这里的地貌也是如此。
2004年后,云台山获得了很多荣誉: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等,其崛起也被旅游界称为“云台山模式”。以它为首,焦作已经形成了有规模的景点群。
神农山远观奇峰林立,沟壑纵横,得名于炎帝神农氏,在此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
满山青翠密林,像巨龙的皮肤,而凸起的峻拔山岭,就是龙的脊背,有一种突兀怪异的动态美,好像龙要遁入太行山的更深处。因这种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长城,故被地质学家称为“龙脊长城”。
青天河则清净如镜,烟波浩渺,人称“北方三峡”。
坐船游览大泉湖一段,长7.5公里,宽只有80米,两岸是数不完的青山,名副其实的“峡谷一线天”。
2. 废料成为风景
“雷鸣交织爆破成动荡,此生再不归太行……"
来自河北的乐队万能青年旅店在《采石》里这么唱道。
太行山脉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个省市,因密布矿藏,自古便有了原始粗放式的靠山吃山。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路的村庄、小镇、县市的兴旺,都听过相似的声音:轰山、开矿、打钻、碎石、卡车。
如今山清水秀的旅游城市,谁也想不到,只不过二十年前,还是全国出名的煤城。因为对资源过度依赖,它的转型故事曾历经艰难。
早在战国,矿藏就被发现。宋朝时,因此地煤炭没有味道,达官贵人常将其捣成碎末,和以上等蜂蜜、梨汁、枣汁加工成一种可以散发香味的香煤饼,作为珍贵礼物赠送。香煤饼点燃后,即香气满堂。
到了明清,小煤窑已星罗棋布。
因煤而聚,因煤而起,十年时间,焦作的采煤工人已有上万人。他们拖家带口,落地生根,配套设施和生活区随之出现,以福公司总经理哲美森名字命名的“哲美森街”,曾繁华无两,被国人称为“小上海”。一个小村庄开始有了现代城市的眉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作煤矿回到了焦作人手里。建设年代,无论生产生活,煤都是基础能源。
三十年间,挖矿井,兴高炉,焦作永远黑头土脸的模样,仅一城采煤量就占河南一半以上,出色地承担了发展故事里的城市角色。
一到了冬天,北方孩子的记忆里,就是穿着秋衣、挥汗如雨打煤球的父亲,和长在墙角一样,增增减减的蜂窝煤。
但是,熊熊燃烧的时候,煤能带来无限潜能和温暖,是开拓新世界的燃料、生活小康的证明;而烧尽时,它剩下的只是一阵烟。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老工业企业却被设备落后、人力成本、产能过剩缠身,上世纪90年代更出现大规模职工下岗潮。
此时,焦作煤矿也已百孔千疮:矿井老旧、井内涌水大、瓦斯大。这座因煤而起的城市,成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水源、土地、空气无一幸免。
矿区的发展之殇,无可回避地暴露在眼前,再也无法把冬天被雾霾吞噬掉的城市,美好地形容为“雾中风景”。
于是,艰难转型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山区生态,创建森林城市,城市环境逐渐由“黑”变“绿”,南水北调的穿城而过,更给干燥许久的城市洗了个澡,7座跨渠桥梁,一桥一景。
改善最卓有成效的是空气质量,太行山一路因资源而起的城市,对蓝天都很陌生。
雾霾肆虐时,城市像闯入一只吸收光源的巨兽,剥夺着人们的出行和呼吸自由。而如今,蓝天已是常客。
为了换取建筑石料,人们曾炮轰太行山,爆破合围,黄沙漫漫。滚落的数颗巨大岩石,在绿草新木间被加固稳定,从建设年代的废料,变成风景。
沉默如太行山,由人捶打,见证这故事绵延,它的存在长过任何一个城市。
可无论发展到如何面貌,太行山下的居民,骨子依然有山民的基因,而山民终将与山共生,不是剥夺它以独活。
受过伤的太行山上,如今坐落着一个巨大的手术针形的雕塑,远望如新月,被焦作人称作“缝山针”。
3. “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一个城市能实现如此大的变化,靠的当然不是奇迹。
最要紧的前提是,这块土地的底蕴,是不是能支撑坐落在上面的城市想要改头换面的愿望。
焦作这座小城拥有的不只是煤,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总会穷尽。然而人文资源可以,它们会潜移默化成为滋养,在现实中一再复活。
焦作古称“怀川”,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休养生息,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历史赓续从未被打断。
这里处处皆有古代先贤的痕迹,他们或生于此,或在此绚烂地度过了一生光华的一段:
张良盛年操练兵马,晚年在此隐居;司马懿文治武功,在此励精图治;竹林七贤放歌醉酒,在此纵情山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在此开创新风;李商隐诗才无双,在此一往情深;许衡在此制订《授时历》,元代比西欧早了三百年,知晓一年是365天;朱载堉在此研究十二平均律,解放了音乐的自由......
这些光华点亮了历史昏暗的永夜,也成为小城今天的养分。
除了历史名人,焦作还有两大骄傲:太极拳和四大怀药。
明末清初,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从古代哲学、医学、兵法学、儒道思想中找到了文化根基,开创太极拳。在乡土间创拳、宗族中授拳,当地人人勤习,后来授予外姓杨露禅,陈氏太极拳开枝散叶。
太极拳是庞大的体系,并非粗猛而重招式的外家拳,而是蕴含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哲拳”,是通过身体探索中国哲学的产物。
别看它招式缓慢,好像只适合老年人养生,其实它的武林传说数不胜数。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宫宝森试叶问身手,单手拿一饼,露出一半,问能不能从他手上掰开这块饼,这便是太极功夫里精妙的一绝:鸟不飞。
相传太极杨露禅有一绝技,鸟落他手中,便如入天罗地网,每当其想有微小的借力,蹬离手心,人便可相应地卸力。《太极拳论》有这么句:“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别说鸟,蚊子都飞不走,可见恐怖的力量控制。
陈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奥运会又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魅力。
大自然钟情于此,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在怀川大地形成了冲积平原,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的腐质和矿物质,造就了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四大怀药。
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药食兼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
论吃,焦作人也有口福,首推闹汤驴肉,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便是指此。据《董氏家谱》记载:将驴肉煮成淡驴肉,再用香料配以驴骨髓,调成糊状汤汁,浇在荷叶包的驴肉上,称为闹汤驴肉。相传乾隆南巡,在怀庆府尝了驴肉,连声叫好,于是每年成为贡品入朝。
历史悠久的武陟油茶,秦朝名“甘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名为茶,实是粥。主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用油把面炒熟,得以润如酥,浓不腻。李商隐吃了也点赞:“芳香滋补味津津,以瓯冲出安昌春。”
在冬日热气腾腾的早餐摊前,你能看到小桌子上佝偻着腰,小口吸溜胡辣汤、豆腐脑、油茶的大叔大爷,再搭配一个驴肉火烧,大早上就是味满香浓。热了身体,通了精神,一抹嘴开始新的一天。
《妖猫传》里火了一个句子: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其实,也就是有了上面如许的先贤和造物,一个城市才真的了不起,才有转变的底气和今天的烟火。
在经历“黑色印象”和“绿色主题”后,焦作依然保持小城的火热,人们幸福地坐拥着好山好水,这些宝藏地,是时候有一次真正的出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张博文,编辑:周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