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滕豪斯被无罪释放后,美国多地爆发抗议游行(图源:美联社)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1月21日报道,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莎县巡回法院就凯尔·里滕豪斯案作出无罪裁决后,全美多地爆发抗议活动。美国总统拜登11月20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判决令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美国人感到愤怒和担忧。”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公开支持里滕豪斯,他只是在为自己辩护,如果这不是自卫,那就什么都不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22日刊文称,里滕豪斯案正成为“美国在枪支、犯罪和抗议等方面极度分裂的新象征”。
“是时候质疑美国的法律了”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辛州基诺沙县警察在街头枪击非洲裔男子布莱克,造成布莱克腰部以下瘫痪。此事随即在当地和全美多地引发持续的反对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的抗议活动。8月25日,当时年仅17岁的里滕豪斯携带步枪从伊利诺伊州前往基诺沙县,自称是为了“支持警察的执法和维护当地治安”。
现场视频画面显示,里滕豪斯在抗议活动现场被几名示威者追赶,其中一人向他挥舞滑板,里滕豪斯倒地后向人群开枪扫射。事后警方证明,当晚里滕豪斯用军用半自动步枪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重伤。不过当时里滕豪斯并未被逮捕,他随后返回伊利诺伊的家中。随着枪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酵,里滕豪斯最终被当地警方逮捕,并被指控五项重罪,包括一级故意谋杀。
庭审以来,里滕豪斯一直以“正当防卫”抗辩。在经历了长达两周的审判后,11月20日,陪审团认定里滕豪斯的“正当防卫”成立,里滕豪斯被无罪释放。CNN援引法律专家的话指出,根据威斯康星州的法律,只有正当防卫的一方被认定为“主动挑起事端”,正当防卫才会被认定为无效,控方需要举证正当防卫一方主动挑起争端。然而,当地检方未能拿出足够证明表明里滕豪斯在开枪击杀2人和打伤另一人前是“主动挑事”。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前联邦检察官詹妮弗·罗杰斯在题为《里滕豪斯案判决后,是时候质疑美国的法律了》的专栏文章中指出,里滕豪斯“无罪释放的关键”在于“美国的司法系统总是有利于被告”的“程序正义”。
“美国司法种族主义的标志”
在法律问题外,这一案件也被许多人视为“美国司法种族主义的标志”。美联社11月22日报道称,约有1000人在芝加哥市中心游行,标语上写着“停止白人至上主义”“抗议种族不公正制度”。抗议者表示,“如果里滕豪斯是黑人男孩或男人,判决就会完全不同。”
这样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里滕豪斯被判无罪后,一张对比图刷屏社交媒体。除了里滕豪斯,这张对比图的另一名主角是同为17岁的非裔少年特拉伊冯·马丁。据《卫报》报道,2012年2月,马丁从便利店回家,他手拿彩虹糖,边走路边听音乐,然而却被28岁的白人齐默曼跟踪追杀,齐默曼以“自卫”抗辩,最终齐默曼被陪审团裁定无罪。《洛杉矶时报》评论称,“审判已经被种族主义的味道所玷污。”
英国天空新闻网站21日引用国际特赦组织的美国执行董事保罗·奥布莱恩的话称,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主义和种族主义之上的。《卫报》11月21日报道,明尼苏达州正义联盟主席麦克莱伦呼吁“更多的法律专业人士站出来发声”,因为这反映了法律系统性地偏向白人被告,“这不是美国司法系统应有的样子”。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称,“这次无罪释放是这个国家一股经久不衰的力量——白人对黑人的敌意——取得一连串法律胜利中的最新一场。”
耶鲁大学美国历史教授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在著作《种族与团聚:美国记忆中的内战》一书中分析了美国的“分裂基因”,奴隶制和内战就像美国历史上那条“沉睡的巨龙”,为当下美国社会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尽管美国历史上有多次民权运动,但美国社会法律史学家劳伦斯在其著作《美国法律史》中称,“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和文化上,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鸿沟并没有通过任何方式消除,偏见根深蒂固。”
“美国反对美国”
里滕豪斯案宣判后,美国社会尖锐的左右对立再度上演。
一些右翼政治人物坚持里滕豪斯在骚乱中开枪是自卫行为。保守派对判决感到欣慰,他们将里滕豪斯视为“爱国者”,认为他当时是在阻止猖獗的罪行、行使第二修正案所赋予的权利持枪自卫。据美媒报道,社交媒体上至少有三名共和党众议员争先恐后为里滕豪斯提供实习机会,盛赞他为“青年英雄”。
而位于政治光谱左翼的政客们则纷纷表达了对判决的失望。众议员司法委员会主席纳德勒呼吁对判决进行联邦审查。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当人们参与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抗议活动时,司法不能容忍武装人员越过州界寻找麻烦。”美国枪支管制组织和民权活动人士警告称,“此案可能会使美国人随意执行自己的意志,导致无政府的状态并威胁第一修正案中的抗议权。”
事实上,里滕豪斯案件也只是美国社会日益分裂的一个缩影。诚如《卫报》指出的那样,美国人不仅在政治上两极分化,在政府职能、投票权、女性生育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也存在重大分歧。英国天空新闻网站21日称,“美国反对美国,这是美国分裂状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