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位于欧洲中东部,国土面积不大,仅有65300平方公里,比我国重庆市辖区面积还要小将近2万平方公里。

立陶宛总人口279.4 万,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一居住在首都维尔纽斯。该国人口最大特点是女多男少,女性占全国总人口的53.6%。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居民普遍会说英语,有的老年人也会说俄语。



下图为维尔纽斯市中心,中间那条河叫维尔尼亚河,该城名字就来源于这条河。河的左边是老城,右边为新城,两边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这条河的颜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会是下面这种颜色,当地为了庆祝圣帕特里克节,花重金给它上色。不得不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维尔纽斯老城区多为巴洛克风格,多数建筑是白墙红瓦,高度在3到5层左右。



当地大街上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也有这样的画面,一位小哥手拿吉他在路边深情演唱,但貌似无人驻足聆听。



当地的居民楼阳台,喜欢搞成这样的款式,右边的设计就像是贴了两块石板在上面。



首都最热闹的大街之一——卡其大街,路人边走边聊。当地主体民族为立陶宛人,其次为波兰族和俄罗斯族。



立陶宛养猪场特别多,当地不能出售生猪,养的猪必须屠宰后再卖。每个养猪场需要雇至少一名杀猪的,而且还必须要有具备这个行业的执照才可以,意思就是持证上岗。



当地人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农村人很少,地广人稀,要走很远才能遇到一户人家。下图为一处小村庄,周围一片大森林,感觉住在这里需要一定的勇气。



下图这家人搬到城里去了,房屋都成这样了。



郊区的一处运动中心,条件虽然简陋,但灯光依旧非常迷人。



首都维尔纽斯的一家医院,当地公立医疗是免费的。



电影《切尔诺贝利》,并不是在乌克兰拍摄的,而是在立陶宛,为此当地还特意模仿建造了一座切尔诺贝利社区。如今在首都西南60公里处依然可以找到。





一群售卖手工食品的大学生。



当地的一项好玩的比赛,规则是两人靠两条腿奔跑,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只要一个组合别超过两条腿一块跑就不算违规。



当地为数不多的公交车中,大多数是无轨电车,车型都较老,这些车都被喷绘的五颜六色,看起来有点萌萌的感觉。





立陶宛冬季漫长,经常是白茫茫的一片,最低温可达零下20度。



当地因为全年日光照射时间少,晒太阳也成了一种奢侈,很多人一有时间,就待在太阳底下。



当地人最喜欢养的宠物是各种兔子,每年还有专门的兔兔选美比赛。





立陶宛模特艾迪塔·维尔珂薇楚泰。



立陶宛也有狂欢节,在每年的二月份,当地的狂欢节和别的国家大不相同,画风是下面这样的,感觉没有狂欢节应有的欢乐,倒是看着像《聊斋》里面的场景。





立陶宛是欧盟国家,也加入了欧元区,境内货币是欧元。下图是当地超市物品价格,红香蕉是2.99欧元一公斤,折合人民币21.528一公斤。



下面的物品乘以7.2,就是人民币的价格。



荷兰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立陶宛的自行车也不少,当地没有地铁,公交车也不多。居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他们认为骑自行车是一种体育运动。





一边是居民楼,一边是另一个世界,这样的画风只有在该国才能看到。



立陶宛境内湖泊众多,大约有6000多个,如果按人均,该国人均湖泊量名列前茅,但当地湖泊不仅面积小,而且其中的一部分有个神奇的特点,那就是没有鱼虾,只有少量的藻类。



为了增加各湖泊物种的多样性,当地把很多湖泊通过运河连接起来,这些运河有的建在高架桥上,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公路。



立陶宛不仅酒吧多,而且酒吧里的酒杯款式也多,以此来适应不同的顾客。



维尔纽斯大教堂,建于1387年,是立陶宛最大的教堂,教堂内保留有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





下图是当地一个湖中小岛,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特拉盖,这座小岛就是立陶宛历史上的第一个首都中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