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无疑是中美两国领导人成功举行的视频会晤,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晤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16日的发布会上证实,美国总统拜登确实向我方提出,双方需要围绕军备发展问题进行一系列战略稳定对话。《华尔街日报》宣称,双方可能通过政府部门以外的国防分析人士和学者展开所谓双轨对话,但不会上升到官方层面。



“要不谈谈?”

除了官方层面的证实,美国媒体《纽约时报》也在本周破天荒地刊登了卡内基核政策项目驻清华研究员赵通的中英文双语文章。要知道,作为自诩有第四权力的美国大媒体,NYT这样的主流大报,是绝无可能刊登对方喉舌研究员的文章,如果刊登了,那肯定是要借媒体之口表达一些美国官方难以表达的观点。赵通的观点很简单也直白:要求美方明白,中方是因为美国长期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施压才选择扩大现有的战略核力量,同时也要求美方承认中美双向的核脆弱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求美方承认中国的核地位。





有的时候,你确实得向美国人解释,我为什么扩大核武库 图源:纽约时报

美国方面对我国扩核、高超音速武器炒作了半年,如今公开要求进行军备谈判,或者开启一个初步的对话,也算是水到渠成,是今年以来舆论发酵后的下一步动作。

对于美国而言,将中国拉入军备谈判的框架是一种历史的惯性。纵观近代史,从《华盛顿海军条约》到《中导条约》,深谙利用谈判桌争取优势的美国,是习惯于将对手拉到谈判桌上的。因此,在讨论中美核军控前,回顾过去人类历史上那些军备谈判,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接下来的动作和目的。

现在的态势有点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末第一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I)的态势。彼时美国由于陷入越战,美国在核军备方面的军费受限,未能提出新的进攻性战略武器的采购计划,同时停止增加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等“纯粹核载具”的数量。美国战略核力量随后维持在一支由1054枚陆基洲际导弹、656枚潜射导弹和约400架B-52轰炸机组成的约2500枚载具的水平。

而苏联则在1962年以后开始扩充自己的核载具,到了70年代初,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突破了1400枚,在核载具整体数量上达到了美国的核武库水平。

在这样的情形下,由于两国的导弹产能相同,且现有的核数量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确保摧毁(MAD)的水平,双方进一步扩军已经缺乏必要性,因此美苏最终在内外因素下于60年代末走上了谈判桌。



为了和平,诚意满满

和60年代苏联的形势相同,中国也处于一个核武库追赶者的地位。当下,中国同时在发展井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和空基核轰炸机等核载具,此外还有数量较多而美国目前并未列装的车载洲际弹道导弹。虽然我国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核轰炸机质量都落后于美国,但我国和美国也在发展相应的下一代潜射平台和空基平台,因此,中美之间的核对抗看起来更类似于上世纪美苏核谈判前的背景,即双方同时在发展质量和用途类似的核载具。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应该会开启类似于60年代末SALT I那样的谈判,但美国的军备谈判目标显然不仅限于限制中国核规模。



都是大棚里的风力发电站

在印太地区前进部署的美军正面临常规力量的缺陷,而这个缺陷显然会随着时间推移放大。在军力追赶方面,解放军对于美军的追赶是全方面的,而不是仅仅靠一两件杀手锏。解放军正在建设的空军机队质量以及水面舰艇质量都可以媲美美军,这是美军在冷战时代没有经历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军又制造了20个旅以上的中程导弹,其中还有美国没有的高超音速导弹,使得美国目前面临打击体系的劣势。中美在太平洋的预设战场各有优势,美军最大的优势是包括五代机平台在内的存量优势,但在打击体系陷入劣势的情况下,美军明白50架歼-20是不可能靠50架F-35或者F-22就能对付的。随着解放军逐步推进服役歼-20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平台,美军面临“此消彼长”的局面,其存量优势也会随着时间被抹平。



其中8个旅能打航母

如果我们将核武器视为100年前的“战列舰”,将常规武器视为100年前的“巡洋舰”。当下美国人的思路,更类似于100年前《华盛顿海军条约》时期英美造舰竞争那样的涉及海军各种船只乃至造船工业的非线性对抗,而不是后世《全面削减核武器条约》那样的线性对抗。

上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仍然在舰队辅助船只数量、海军规模、最关键的海军造船工业上对美国有极大的优势。对于当时的英国而言,美国的优势在于其更大的经济体量和极为庞大的造舰计划,而美国作为一个面临两线压力的追赶国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贸易大国,希望在主力舰上承认对英小劣势以弥补辅助舰艇上对英的巨大劣势,同时对日保持优势。最终,在经过多方谈判以后,《华盛顿海军条约》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满足了各方要求。



在下一次海战学说发生革命前,《条约》满足了各方的利益,尤其是维持了英国的存量舰队优势 图源:社交媒体

如今,随着美国越来越明确的公开要求将中国拉入诸如New Start体系的谈判里,全球核态势即将从“楚汉争雄”变成三国演义,很多人也开始喜闻乐见地参照当年的海军条约,去玩“中美俄核数量5比5比3”这样的历史梗。当然,玩梗归玩梗,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近代史上所有的军控谈判,其本质就是博弈,都是通过取舍,进行对自己有利战术交换。

美国人近年来的策略讲究“无本万利”,希望用画饼兑换真饼。具体到谈判条件上,美国希望用还没有完成研发的陆基中导(LRHW),对掉中国已经列装并形成战斗力的陆基中导。即便使用了“赌本”,美国也寄希望于用核存量优势换取中国的常规优势,或者双方“各退一步”,同时停止发展核武器,以保持自己的核规模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在我,且美国确实不打算作出什么实质性的让步,那么我国肯定不会参加实质性的谈判,中美之间的接触最终只会止步于学者间的谈话。



以斗争求团结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美国直接参与军备竞赛,进行数量和质量上“扩核”的可能性。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如果不能在质量上压制中俄,同时在数量上大于两国之和,那么其追求全球霸权的国力基础就不复存在。但当前美国的问题是,即便美国全力扩核,也无法在近未来将核态势恢复到2010年左右的水平,即美国核实力略大于中俄之和。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正面临主要核威慑载具“青黄不接”的问题。

我们对于美国核力量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冷战时期,长期认为美国拥有数千枚洲际导弹和数万枚核弹头。但在《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III)时代,美国目前的部署核载具规模较小,且是公开透明的,为610件,核载具总量为800件,弹头为1500枚,储备弹头3700枚。在面对中国核载具快速奔向500的情况下,美国最快的“扩核”方式是部署目前手头上所有的核载具,将马上“寿终正寝”的民兵3延寿入役,启用全部“三叉戟”导弹并尽可能提高俄亥俄级的战备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可以快速将部署状态的核载具提高到800枚。



民兵系列即将退役,GBSD更多是填补核编制,而不是扩核

如果想要扩充新的载具,那么美军必然要部署下一代核载具。问题在于,美军的全部下一代核载具都处于研发状态,均需要至少到2025年才能入役部署。按照2020年的规划,目前规划的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在2036年前建造完毕,“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则将于20年代中期开始退役。即便美军能提高“哥伦比亚”级的建造频率,从原来的“3年一艘”,提高到“两年一艘”,那么美军的核潜艇部队数量,在2030年,也仅仅增加4艘左右,其载具数量也不过是增加64枚。

除了核潜艇以外,美军的核载具主体是陆基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就是“民兵”系列。美军计划用“陆基战略威慑”洲际弹道导弹(下称GBSD)替换这些“民兵”导弹,不过,由于“波音”在国会长期作祟,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直到2020年8月才刚刚签署GBSD的133亿美元的大单,而GBSD项目的预研时间和预研成果并不多,按照美军最乐观的估计,GBSD导弹将在2029年1比1取代400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而GBSD的数量受限于“民兵”系列的导弹发射井,即便是为了维持美国核地位,装满全部的“民兵”系列发射井,那么GBSD的最终数量,大概增加100枚左右。

当然,唯一造得多一点的,就是B-21项目了。美国空军计划购买至少100架B-21,并且将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部署。再考虑到B-52机队的延寿,美国的轰炸机队整体规模,在20年代末期可以扩大一倍,从目前的66架(46架B-52,20架B-2)扩充到120架以上,扩充60枚载具。



由于动力系统是现成的,B-21制造速度会很快

可以看出,如果美军战略部队的资源没有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美军在未来10年即便退出了NEWSTART体系,到30年代,其核载具的规模,也无非是从目前的610枚提高到1000枚。这是美国当下资源能做到的上限,如果美国维持资源不变,根据已有的订单,在哥伦比亚级潜艇替换掉俄亥俄级战略潜艇,B21替换掉B2、B1B以及部分B-52以后,美军的潜射导弹发射管和空军轰炸机梯队都要在2025年到30年缩减规模。如此看来,在这一时期,中美核力量要经历字面意义的“此消彼长”。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无论美国方面因为傲慢和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在我国核发展研判上犯下了多大的失误,现在中国的核规模已经是既成事实,美国可以假装看不见,但不能假装它不存在。我们可以判断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会像当年承认苏联那样承认中国的核地位,然后双方继续进行激烈的常规武器竞争。当然,即便我国建设了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战略武器库,我们对于核武器的认知应该是不变的——即便核战争会有军事意义上的胜负,但一切帝国主义仍然是纸老虎。

无论如何,美国官方将中国核实力的新闻公开放到了舆论场上以及国会山里,这显然是一种新的讯号,那就是美国终于承认自己在正视解放军军备力量的发展。同时,这也是美国当局十几年来第一次公开请求中国以双方对等的身份进行军备谈判,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这至少不是过去“我让你削减全部中导,你咋还不签字投降”那样的傲慢。这多少是一件好事,也证实了毛主席一句老话: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