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在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也出现了两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奋战在我国航天工程一线的专家,分别为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经此次增选后,目前该集团公司共有36位两院院士。

范瑞祥:长征七号总设计师

2021年3月12日,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试验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一位新成员。在这一成功的背后,则是总设计师范瑞祥带领的整个研制队伍的辛勤付出。

公开资料显示,范瑞祥1991年投身航天科研工作,先后参与长征二号F火箭等多个项目研发。2001年,他先后任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2008年,范瑞祥又主持了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研发工作,带领研制队伍走过了立项综合论证、完成方案、初样研制及试样研制的全过程,实现了全三维数字化研制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2016年6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此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承担了天舟货运飞船等一系列发射任务。



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资料图) 图自澎湃新闻

同年7月,范瑞祥做客央视节目《开讲啦》时,还分享了研制团队的幕后故事。在光荣成就的背后,是航天人肩负的沉甸甸的使命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但范瑞祥表示,他领导的航天团队并不是孤独奋战,有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关心支持。

在长征七号取得成功后,范瑞祥又投身长征七号A的研制工作,成为该型火箭的总设计师。2021年3月12日,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为我国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

据央视新闻报道,长征七号A能满足中、大型高轨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未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它将和具备5.5吨运载能力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具备14吨运载能力的长征五号一起,形成更加优化、合理的运载能力布局,大力提升中国航天进入太空空间的能力。



2021年3月12日,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 图自中新社

成功首飞仅仅只是一个起点,未来长征七号A火箭还将根据任务需求研制更大直径的整流罩构型。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范瑞祥介绍说,中国将以长征七号A火箭为基础,通过增加上面级等方案,实现零度轨道倾角卫星发射任务,执行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实际上,创新也是长征火箭大家族共同的‘家风’。”范瑞祥说,早在航天事业诞生之初,航天人就靠着自力更生开创了“两弹一星”历史伟业。同样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大胆创新,中国航天相继取得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工程等多项受世人瞩目的壮举。

于登云: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另一当选中科院院士的专家于登云,则长期奋战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一线,参与了自探月工程起步到我国探测器成功采集月壤返回的发展历程。

根据公开资料,于登云于1988年参加航天系统工作,参与多种型号卫星、载人飞船等项目的研制。2008年,于登云担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当时距嫦娥一号发射才刚刚过去一年时间,我国的月球探测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资料图)

2010年,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为后续探月工程的“落”和“回”奠定了基础。2013年,中国碳月工程二期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发射升空,成为中国首个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首次实现了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而时隔五年后,2018年12月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更是成功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第一个在月背着陆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在这一步步实现“探月梦”的过程中,于登云及探月工程研制队伍付出了诸多努力。据《湖南日报》2019年报道,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为确保登月任务万无一失,研制队伍在地面尽可能地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于登云介绍说,探月工程科研团队建立了包括月表地形地貌模型、月尘模型在内的多个模型,并通过系统仿真进行初步分析与设计。他们还在西北沙漠中找到力学特性接近月球表面的沙子。

嫦娥四号研制工作面临的困难还要更多。“月球背面是一块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登月困难更多,意义也更大。”于登云告诉《湖南日报》,距离更远、无法直接与地球通讯、缺少可借鉴资料,这些都是嫦娥四号研制遭遇过的难题。“尽管前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心里还很忐忑。”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图自澎湃影像

中国探月工程并未就此停下脚步。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于12月在月球表面着陆开展采样工作。同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这些成就也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众多荣誉。去年6月,于登云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共同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也是该国际组织首次将这一奖项授予中国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