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8时46分,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会晤分上下两场,共持续近4个小时。中午12时24分,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结束。

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会晤结束之后,白宫方面做了怎样的公开表态?美国各方有何反响?

拜登:中美成立四个工作组

未来两周会透露更多细节

美国总统拜登16日在访问新罕布什尔州时表示,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很好的会晤,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中美双方同意成立四个工作小组,在一系列议题上进行合作。拜登还透露,在未来两周他还会透露更多细节。



沙利文:对话没有脚本

不是读稿,而是真正进行互动

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结束后,美国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16日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就此次峰会发表讲话。他表示,中美元首视频峰会比电话会议更富有成效,中美元首的对话,一直以来都非常坦率、直接,这样的高层交流无法被取代。



美国白宫国安顾问 沙利文表示:

“对话没有脚本,他们不仅仅没有照着谈话要点读稿,而是真正进行了互动,很难找到更准确的形容,中美元首互相建立了一个可以把对方纳入对话的工作体系。”

沙利文指出,拜登上任十个月以来, 加大对美国自身的投资,团结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国家,这些举措为美国塑造了更有力的战略环境,让拜登可以更有效地与中国展开对话。沙利文表示,拜登在对话中没有回避分歧,并且用了较长时间讨论台湾问题。拜登强调了对一中政策的承诺,并称这是以《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



美国白宫国安顾问 沙利文表示:

“确保台海和平稳定,保持清晰的沟通,避免沟通不畅,这些将成为我们军方、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官之间工作的一个重要、密集的领域。”

沙利文透露,峰会的议题还涉及到中国新型武器的研发,包括高超音速导弹等等。拜登强调了战略稳定的必要性,这需要在中美元首的指导下,由双方跨安全、技术和外交高层官员的领导。目前,中美战略稳定对话的成熟度不及俄罗斯与美国。

沙利文表示,未来中美两国将会在利益一致的领域密切协调,比如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还有伊核与朝核问题;中美还将有效管理差异,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在经济领域,美方将会努力确保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尚待解决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美国专家:中美峰会取得成功但并非转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专家16日就中美元首视频峰会召开研讨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峰会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但不足以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一部分原因是当前中美紧张关系反映了深刻的变化,地缘政治格局和适应这样的变化并不容易。

 



但李成认为,此次峰会向全世界发出了信息,即中美关系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自由落体式下坠,也没有陷入不可避免的战争这样的宿命论。两国的领导人都非常理性、互惠、负责任。

 

专家们特别提到,当下的中美与拜登上任之初,以及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相比,已经明显改善,双方领导人都意识到,紧张关系升级不符合自身利益。此次峰会有助于释放中美关系中的压力。不过,由于美国明年将举行中期选举,中美双方的内政压力都会给让中美关系的增进受到限制。

 
对比中美双方关于此次会晤的通稿,中国外交学院美国事务专家李海东认为,中方的通稿中明确提及,拜登重申美国政府不支持“台独”,同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这些表态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与中方立场匹配度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宫发布的新闻稿中并没有提及上述内容,这显示出美方有意识地“剥离”了这些信息,以迎合国内政治和反华气氛需要,这意味着美国是否履行其上述承诺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中美元首会晤的第一个现实成果!

中美宣布放宽对对方记者的签证限制,这是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带来的第一个现实成果。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16日说,美中领导人的互动要导致向双方高层和有权力的对话者发出一系列任务,推动进展,从而确保减少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沙利文的表态进一步印证了美方对缓和同中国紧张关系的意愿。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

沙利文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公开讲话中概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四个方面,包括在美中利益一致的紧迫问题上合作,应对两国曾经合作过、现在面临重要考验的挑战(他指的是朝鲜和伊朗问题),通过改善直接沟通有效管理分歧(如台湾问题),解决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使用所有工具对抗所谓中国的“不公平经济行为”。这与布林肯“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神似而形异。

美国近来反复强调要给中美激烈竞争加上不演变成冲突的“护栏”,中国不太接美方的这个话,我们常说的是管控分歧。因为美方所说激烈竞争包含了将他们打压遏制中国合法化的意思,所谓“护栏”则主要是从美国和盟国利益出发对中国提出的单方面约束。而管控分歧的出发点更加平等,要求双方承担义务。

“护栏”说的积极意义在于,美方感受到了中美有因过度角力或误判爆发不可控冲突的越来越大风险,他们有降低这种风险的明确意愿。两国都不想滑向不可收拾的战略对撞,从而增加了元首会晤并将会晤成果加以实际贯彻的紧迫性。



要看到,中美关系拉响警报的位置处在这一关系较为宽阔的地带,而不是美国已将中国逼向战略墙角的处境。这得益于中国这几年对来自美国的全线威逼进行了有效抵制,创造了一片可与美国开展战略周旋的空间。

美国战略遏制中国的态势没有变,也大概不会变,但它近来放慢了节奏,也调整了施压的分寸,给它迫切需要的中美气候等领域的合作腾出一些余地。他们有合作的需求,但对接受现实仍不情愿,还是想强调自己原来以竞争为主的策略。华盛顿今后恐怕少不了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