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拜习视频会议正式于北京时间周二下午结束,两人进行了将近4小时的谈话。针对众所瞩目的台湾议题,双方踩紧底线各有坚持。



“拜习会”正式登场,两人预计就包含人权、印太地区安全、经济、气候与新冠疫情等广泛议题做讨论,会议可能会超过3小时。

筹备已久的“拜习会”于北京时间周二(11月16日)上午展开。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视频会议,根据现有的信息,双方就争议话题依旧老调重弹。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 亚洲安全倡议高级研究员罗谷 (Dexter Roberts) 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由于中国刚刚结束六中全会,习近平也正在准备明年的人大,而美国接下来也必须迎接期中选举,所以中美领导人目前都需要透过这个峰会来重启对话。

他提到,这次峰会后,中美双方较低级别的官员应该会开始安排双边会晤。而在中美贸易上,罗谷认为,中美两国可以缓解紧张局势,并在美国一直担心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上,取得渐进式进展。但从长远来看,他认为北京与华府在贸易问题上,恐怕有一些相当难以克服的障碍。

他告诉德国之声:“长期以来,中国在与世界的关系中一直默默地奉行重商主义的产业政策,我认为他们现在已经更公开的执行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美国确实推行了一些政策,似乎旨在摧毁一些中国视为经济与商业‘国家冠军’的企业,例如华为。”罗谷预测,中国会继续推行重商主义的产业政策,而美国也会继续阻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

没有新意的谈话

根据白宫新闻稿,美国维持“一中政策”不变,“强烈反对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单边做法”。新华社报道引用习近平说,目前台海局势紧张是因为台湾当局“倚美谋独”,美方有人试图“以台制华”。中方除了重申立场,强调“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多家中国官媒以“拜登重申不支持‘台独’”为标题,惟白宫声明并没有提到拜登有对“台独”表态。

根据新华社,习近平希望“美方把不打‘新冷战’表态落到实处”。拜登则透过白宫声明强调,关切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广泛的人权问题。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表示,“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但“不赞成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拜登在与习近平的会谈中明确表示,需要保护美国工人和产业免受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和经济行为的影响。习近平则要美国“停止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不要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同意实施升级版的“快捷通道”,提供美国工商界人士到中国的便利。



拜登在本次中美首脑线上峰会说:“作为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我们有责任确保我们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会转向冲突。”


开场气氛和缓

作为开场白,拜登向习近平表示,美国的目标是确保双方竞争“不偏向冲突”,并希望就人权问题“坦率对话”。路透社报道,两位领导人在屏幕上看到对方后就相互挥手。拜登对习近平说:“也许我应该更正式地开始,尽管你和我彼此之间从来没有那么正式过。”

习近平则告诉拜登,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他称拜登为“老朋友”,并表示:“总统先生,我随时准备与您合作,建立共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拜登说,他预计两人将花大量时间讨论存在分歧的领域,包括人权、经济和“确保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习近平则强调,包括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在内的全球性挑战,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

路透社报道,一小群记者在白宫西翼的会议厅观看了两位领导人刚开始视频对话的片段。两国元首之后进行了私下交谈。

美国高级官员14日曾向记者透露,拜登将强调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必要性”,因为两国在台湾的未来、南海军事化和网路安全等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拜登团队一直对打算与习近平提出哪些议题保持谨慎。

据悉,拜登预计在此次视讯会议讨论几个分歧点,包括中国侵犯人权、美国承诺保卫台湾、中国支持其国有产业以及有关网络技术的政策。

美联社报道,中国官员表示,台湾将是他们会谈的首要问题。“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说,“这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

自就任总统以来,拜登曾2次与习近平通话,但尚未亲自会面。政府官员表示“虚拟会议旨在让双方放心,避免误解和沟通不畅导致意外冲突”。拜登也一再表示“即使美国与北京展开激烈竞争,并继续在几个议题上与中国对抗,但仍应避免与中国进行积极的军事接触”


中美元首三个半小时会晤,传递出哪些重大信息?


12:24分,备受关注的中美元首首次视频会晤结束。
 
3个半小时前,这场对话在友好氛围中开启。但从双方开场白中,舆论立即注意到了其中显而易见的“差距”:中方关注的是“新冠疫情”“气候变化”,而美方又提出了“人权”“自由开放的印太”等老套话题。
 
刚刚,有关这次会谈闭门阶段的一些内容,已被陆续释出。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被中方确认是新时期中美相处的三点原则。
 
拜登表示,愿明确重申,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
 
有专家认为,拜登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可以说是维系中美关系政治稳定的基本前提。这算是拜登政府给出的一个积极承诺。这种表态符合拜登本人的观念,符合他从政50年来秉持的现实主义理念。
 
当然,在美国当前分散性的权力机构下,尤其是国会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制定影响力较大,总统这种积极表态能落实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之前,有关这次会谈的诸多细节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时间。
 
会谈结束时,华盛顿时间已经接近凌晨。
 
这一点被不少媒体注意到,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拜登政府对这场会谈的需要,“这次会晤是在拜登的要求下安排的”。
 
有学者告诉补壹刀,从实际需求讲,美方需要这次会议远远超过中方。它对这次会议具有功能性需求,也就是本届美国政府迫切需要在国内选举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加分项,拉抬低迷的选情。
 
那么,怎样看待这次元首视频会晤,它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
 
01

北京时间上午8时46分,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正式开始。
 
一大早就开始密切跟踪现场进展的新华社微信公号第一时间更新,“现场照片来了!”


 
整篇公号文章只有一张照片,两国元首在开场时相互挥手致意,面带笑意。这张照片立即得到广泛转发转载。
 
事实上,国内外众多媒体和观察家都在试图从开场气氛中,捕捉中美元首首次视频会晤的整体氛围。
 
纽约时报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中美两国元首“在友好氛围下开启对话”。这个印象,也被紧接着披露出来的更多现场视频和谈话内容印证。双方以“老朋友”的口吻开场,但随后立即转入正题。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对补壹刀说,这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现场氛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元首比较良好的个人关系。这种个人关系在之前两次通话中已有体现,第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第二次一个半小时,这次三个半小时,元首通话很少有这么长时间的。
 
元首之间的良好个人关系,对处理中美两国关系算是比较有利的条件。这意味着对话会更坦诚,把真正要讲的话讲出来。



白宫官网在会晤开始后不久就发布了拜登的开场讲话。

他再次提到了“护栏”:“我们需要建立涉及竞争的、合乎常理的护栏,清晰、坦诚地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告诉补壹刀,所谓“护栏”的价值和作用在于,两国必须在各自关注的问题上相向而行,不断提升相互合作的热情,增强基本的互信。“护栏”不只是简单的危机管控,更是要重建中美关系中基本的信心和责任。
 
拜登也声称,需要确保中美两国的竞争不要被“有意或无意地”演变成冲突,但马上又说要在今天会谈中提及一下“人权”“经济”“自由开放的印太”等问题。

这,显然不符合他自己提出的所谓中美“简单直接竞争”。
 
对于此次会谈,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国能不能端正态度,不再无理指责和居高临下的傲慢,而是秉着对自己国家利益负责,对人类负责的高度妥善对待中美关系。
具体而言,要关注美方这次谈判中会给出多少干货,比如我方提出的3条底线、26点要求,美方会不会给出一些务实性的解决办法。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注意到,视频会议之前,有两件事很微妙。一是24家美国商会和行业协会12日联名致信美国政府高级别贸易官员,敦促白宫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扩大进口关税豁免范围。美国企业坐不住了,他们因美对我加征关税而受损。二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级战略顾问班农15日向执法部门自首。这说明华盛顿的一些力量对现状也看不过去了。


 
会谈本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耶伦的出席,这说明中美之间希望在金融和经济之间寻求协调和合作。
 
还有美方对我正常高技术转让的限制是否会有松动。
 
对于之前舆论尤为关心的台湾问题。沈逸认为,除非美方对之前破坏台海局势的活动表示明确反对,并在之后予以管控,否则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会持续面临具有显著不确定性的冲击和挑战。
 
不过,吴心伯说,站在两国利益的角度,双方会晤避免不了激烈交锋。
 
元首通话前,王毅与布林肯通话,就是要向美方再次表明中方在涉台问题上的坚定和一贯立场。而美方呢,在涉台问题上对北京来“虚”的,停留在一个中国政策不变等表态层面,而对台湾来“实”的,不断发展美台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给予民进党当局支持,向“台独”释放错误信号。
 
另外,关于阿富汗、伊朗、朝鲜,甚至广义的中东,抗击新冠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等,中美之间可以谈的事情太多了。

02


从战略上看,中美首脑视频峰会无疑非常重要。
 
沈逸认为,首脑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定调和引领作用从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时就开始了。对于两国的战略性问题、重大的障碍等,只有双方的领导人才有足够权威做出战略性的定调和判断。

 
吴心伯也认同,这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通过元首视频会晤,可以增进中美双方政治互信。这一点对两国当今和今后的关系发展非常重要,有利于改善双边关系气氛。
 
其次,除了改善气氛,元首视频会晤也将为今后中美关系发展确定某种路线图,比如一些停滞的对话机制是否恢复等等。
 
再者,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也向世界传递信号,那就是中美接下来避免不了激烈竞争,但在诸多领域也会务实合作。中美试图管控竞争,这对世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沈逸认为,中方一直抱持对中美双方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积极管控中美关系。
 
很简单,我们从没有发表过对中美关系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演说,也没有对中美分歧进行过煽动性炒作,我们还在全球范围内对传播中的情绪进行了基于最大善意的管控。
 
我们也没有像美国一样大搞麦克风外交,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拉一派打一派。
 
举个例子,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故意挑衅就影响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这就是负责任的态度。

03


这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拜登政府尤其主动。有外媒特意提到,“这次会晤是在拜登的要求下安排的。”
 
沈逸告诉补壹刀,从实际需求讲,美方需要这次会议远远超过中方。它对这次会议具有功能性需求,也就是本届美国政府迫切需要在国内选举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加分项,拉抬低迷的选情。
 
整体看,当前中美关系陷入困境,是因为美国秉持错误的认识和理念,在中美关系上违反40年交往达成的经验和共识,在重大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本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缺乏政治勇气和担当,不愿意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去。
 
因此,中美关系迟迟没有恢复正常,责任全部在美方。
 
这种情况下,美方发现一个很现实的挑战:一方面,那就是本届政府手上的最大筹码本是美国民众寄希望于它可以引领美国经济社会生活走向复苏、修复特朗普和新冠疫情的整体冲击和破坏,但另一方面,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政府对国内政治的不当炒作和煽动,成功催生一种非理性的、焦虑的涉华国内政治氛围,推动中美关系回到良性轨道的任何决策,因此都会遭遇短期的政治损失。
 
说得再具体一点,一是因为拜登政府发现过去的对华政策套路行不通了。
两国元首9月10日通话,其实就是一个转折点。
 
当时,拜登就提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应该搁置分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事后,中美双方都证实了通话的坦率和开诚布公,美方还透露双方通话的气氛很好。
 
这标志着拜登政府认识到对华态度和策略需要改变。
 
二是拜登政府对华需求上升,需要中方合作。
 
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太乐观。
 
联邦政府劳工部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6.2%,创下30年来新高。
 
严重的通货膨胀给民众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州旧金山湾区10月普通无铅汽油价格上涨40.2%,天然气上涨21.7%,肉类、家禽、鱼类和鸡蛋上涨13.6%。
 
拜登10日视察巴尔的摩港时坦言: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所有东西都变贵了,从一加仑汽油到一条面包。”


 

而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14日作客CBS知名节目“面对国家”( Face the Nation)时则发出警告,称至少在未来数月内,美国通货膨胀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目前,白宫把缓解通胀压力押注在解决供应链危机上。但至少从短期来看,码头上依然到处是无处安放的集装箱,许多超市的货架还是空空如也,卡车司机的缺口仍在不断扩大。对美国民众而言,即将到来的感恩节和圣诞节,与往年相比也显得格外艰难。



即便是拜登力推、并寄希望解决供应链瓶颈的基建法案,预算也从最开始设想的3.5万亿美元缩水到了1.2万亿美元。


 

除了经济外,拜登还面临疫情解决不力、抗疫政策推行受阻的压力。
 
目前,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70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76万人。


 

虽然美国10月8日全面开放,允许注射疫苗的国际旅客入境,但每天仍然有大量的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拜登政府一系列的抗疫政策,比方说要求100人以上企业的员工施打疫苗、所有联邦政府雇员都要打疫苗,等等,正在遭遇美国国内更大的抵制和难题。
 
这导致拜登的支持率一跌再跌。
 
11月14日发布的一项新的民意调查中,美国总统拜登的工作支持率已经降至新低,只有41%。
 
而急于从阿富汗撤军和充满争议的AUKUS协议让美国国际声誉大跌,也难怪纽约时报会感叹:美国的世界地位正在崩塌。
 
这种情况下,拜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以打压中国为核心的对华强硬政策已经难以为继。
 
而在外交议程上,美方也已明确提出5个期待加强的对华合作领域:气候变化、伊核、朝核、阿富汗和缅甸。其实美国副国务卿舍曼7月来天津时,就曾提出相关合作领域,但因当时两国关系氛围紧张,没有立即展开合作的条件和空间。



04

这次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会对接下来的中美关系带来何种影响?
 
一方面,肯定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改善,特别是接下来两国间互动交往可能有所增多,围绕部分议题上对话合作会有一定展开,目前已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所进展,之后在其他领域可能也会有合作。
 
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分歧较大问题,双方可能会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寻求解决方案,比如经贸问题,还有之前清单上列出的一系列议题。美方虽然也做了一点改进但不多,今后可能要求美方做得更多。
 
更重要的是,沈逸感觉,这次峰会是美国对中国作为一个平等对待的战略对手的一种事实性承认。这是一个体现国际体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迹象。
 
世界也迫切希望看到中美两家坐下来谈。
 
中美事实上的特殊影响,中美双边关系的稳健推进,以及中美在全球治理上的有效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已经逐渐被世界事实上接受和认可。
 
刚刚结束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美出乎意料地发表联合宣言,对之后《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达成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美国占世界经济体量的24%,中国占17%-19%。也就是说,两家加在一起,接近全球的一半。很难想象,这两家如果打起来,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沈逸认为,中美合则两利,这一点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清晰。而且特别重要的是,中国不是一个搞合纵连横、纵横捭阖的传统大国。影响中美关系向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美国政客缺乏政治担当、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因此,尽管各利益相关方现在都表现出迫切的愿望,但是,要搞好与中国的关系,让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的轨道上,仍然需要白宫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的所谓健康轨道,不是说中美之间不能有分歧,而是双方要一起管控分歧,尽量减少对双边关系的影响,然后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合作。
 
美国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如果他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就要把中美关系导向正常合作,合则两利的轨道上去。对于美国老百姓、美国政府和世界来说,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不过,对中美关系未来改善也不能期待太高。
一是因为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现在只是战术调整;二是美国国内政治气氛总体对华消极,这会制约拜登政府;三是拜登执政团队在对华问题上以鹰派或强硬派为主,这也决定了对华政策前景几分不确定性。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这次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