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阿瑟文学”吗?/视觉中国


在这个一天没上网都跟不上潮流的时代里,昨天,你可能还在烦恼怎么摆脱洗脑神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旋律,今天,你脑子里萦绕的可能全都是“阿瑟请坐”“一点儿肉末也不算什么”……

继疼痛文学、废话文学后,日更的网络文学又有了新晋顶流——“阿瑟文学”,一种独特的沟通交流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有话不好好说,芝麻绿豆的小事也得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讲述。



日更的网络文学,当你懂了,这个梗就过时了。

起因是陈凯歌一家三口在古早综艺节目《熟悉的味道》中的一顿饭,展现了他们一家独特的交流方式,既有陈凯歌呼唤儿子英文名“阿瑟”(Arthur)的洋派气质,又有陈凯歌夫妻俩人出口成章的中式传统内涵。

整个场面既温馨,又抓马,还处处充斥着不和谐的气息,让不少网友在尴尬得脚趾抠地板的同时,无法平复笑得颤抖不止的双肩,“阿瑟文学”才得以横空出世,惊艳众人。



还没看“阿瑟请坐”名场面的,建议马上搜索原片,收获洗脑般的快乐。

“阿瑟请坐”,有话好好说

“一点儿肉末也不算什么,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看出它们是风味绝佳的美食。”

“就像我们小时候那个爆米花,那么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是小小的能迸出这么大一朵花来,我觉得它是有巨大能量的。”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念书,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你某天晚上回家吃饭,一进门就听见爸妈这段如同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反应?



陈飞宇就淡定多了,在接到父亲发出的“阿瑟请坐”的指令后,虽然旁边并没有多余的凳子,但他依然淡定地走到母亲陈红身旁,单膝跪地接受了母亲投喂的肉末,强势加入这场似乎并没有他姓名的家庭晚宴。



明明是一家三口的晚餐,陈飞宇却不配拥有一把椅子。然而,跪着的陈飞宇,神情淡定自若,让人怀疑他平时在家吃饭都是跪着的。



儿子没凳子坐,只能跪着,父母依然镇定自若地聊天回忆往事。/《熟悉的味道》

陈凯歌明明能和儿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交流,却怎么也说不好儿子的英文名Arthur,偏偏要说成“阿瑟”。

明明应该是温馨、轻松的家人团聚,却总让人隐隐约约感到哪里不对劲,但又没有人出来喊“卡”。



父母没说话,都不敢自己夹肉的儿子。/《熟悉的味道》

这种难得一见的“真实的做作”,着实让不少网友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纷纷加入研究“阿瑟文学”的阵营。

这一幕,其实来自2017年的综艺节目《熟悉的味道》(第二季),这是一档“大型明星美食传情感恩真人秀”,每期有不同的明星为他们最想感恩的人亲自下厨烹饪一道熟悉的美味。

而陈凯歌最想感恩的,是他的妻子陈红。为了给妻子制造惊喜,陈凯歌安排当时还在国外求学的儿子陈飞宇特地回国一聚。



陈红见到突然回国的儿子“阿瑟”,不禁喜从中来。/《熟悉的味道》

这并不是这个片段第一次出圈,只是上一次,不少网友还会觉得陈凯歌一家家教甚好:

“陈导好有文化,讲话很有水平。情诗好浪漫,情话技能满点!”

“天哪,这份对父母的恭敬真的太棒了,陈飞宇是真正的翩翩贵公子。”

“把温柔和知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贵族。”



“阿瑟请坐”火了,陈凯歌一家的“黑历史”也被挖坟了。

而这一次,同样的片段只引来了网友的各种嘲讽与讥笑:

“一家人刚抬碗就开始吟诗作对,感觉实在太做作了,换我忍不了。”

“这是半殖民半封建家庭吧,父母吃饭儿子只能跪着?”

“这家人吃饭太抓马了,堪比卡戴珊家族!”

“阿瑟请坐”火了,让人再也无法直视陈凯歌。下次再看到他这么一本正经、文质彬彬地说话,我们大概只会感到可笑。



从2017年到2021年,四年时间过去了,影片的内容没有改变,但故事里的人早就物是人非,也难怪大众的风评会发生180度大转弯。

在这四年里,陈凯歌从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成了综艺节目的常客,用文绉绉、酸溜溜的话与其他嘉宾斗嘴,偶尔拍点反响平平的电影,顺便把吐槽他的人都告了一圈。



陈红的“琼瑶体”发言,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阿瑟”陈飞宇从美国毕业归国,顶着“星二代”的光环,顺利逐梦演艺圈,资源杠杠却成绩平平,拍大片没演技、上综艺零水花、炒CP没人嗑,怎么捧都不红。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来重温这个片段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模板般的“高级”家庭,和无数平凡家庭一样,有“一本难念的经”——遭遇中年危机的父亲,以及事业不济只能“啃老”的儿子。



某颁奖礼上,陈飞宇的“社死现场”。

陈凯歌爱引经据典是真的,陈红陈凯歌夫妻恩爱是真的,陈飞宇演技欠缺、空有皮囊是真的,而这一家人过于矫情、做作、不接地气也都是真的。

连国产剧都不悬浮了,我们怎么能忍受真实生活里的人活得比电视剧还矫情呢?



不解释,懂的都懂。/《无穷动》


从花学、明学到阿瑟文学

我们无法再忍受悬浮


陈凯歌一家三口“做作”的说话方式,很快引发了一股模仿热潮,统称为“阿瑟文学”。

去菜市场买肉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阿姨闲聊一句:“你看这肉末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但当它和茄子组合起来的时候,它就是风味绝佳的美食。”



写小说、周报、PPT词穷的时候,当然没有比“阿瑟文学”更适合用来凑字数的了。



就连剧荒的时候,催更的文案也能因为“阿瑟文学”,显得更有深度和涵养。



用“阿瑟文学”来改编流行金曲,更是“洒洒水”的事,真有点大材小用了。



这股全民造梗热潮,不禁让人想起娱乐圈学科鼻祖——“花学”。

“花学”同样源自一档古早综艺,播出多年后被网友发扬光大。

《花儿与少年2》中的明星嘉宾们搞小团体、互相挤对,明明私下里矛盾重重,却碍于镜头拍摄,努力表现出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最后难免处处露馅。

而“花学”的目标,就是拨开节目剪辑的重重迷雾,抽丝剥茧地还原事实真相,揭露每个嘉宾的真面目。



《花儿与少年2》堪称真人秀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说“花学”有一定门槛,得反复咂摸才懂其中滋味,那么“明学”就是更简单直接,一秒入门的显学。

在综艺《中餐厅》(第三季)中,黄晓明一系列“霸道总裁”发言,被归纳为“明学”。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这样,都听我的。”“这是你的问题,你必须要解决!”……

掌握这些“明学”经典语录,妈妈再也不怕我被PUA了!



从花学、明学到阿瑟文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吐槽”。

网友们学聪明了,骂人不能带脏字,与其一本正经地批评明星的伪善、做作、不接地气,不如来场嘲讽的造梗狂欢。

在真人秀里秀演技,在影视剧里真性情,大众早就受够了贩卖人设、毫无实力的明星。

与其跟你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不如“用魔法打败魔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作为拿着高薪酬、享受鲜花与掌声、拥有社会名望的明星,如果带给大众的只有做作、虚伪与失真,那么大众也只能报以无情的嘲讽和戏谑。

最近上映的电影《梅艳芳》,讲述了梅姐40年的璀璨演艺人生,让大众得以窥见那个巨星辈出的黄金时代。

梅艳芳是当之无愧的“百变天后”,凭实力成为歌、影、视三栖全能艺人。在舞台上,她必须展现自己酷帅、新潮、反叛的一面,而在生活中,她也毫不掩盖自己传统的一面,她重情重义,憧憬婚姻,一辈子渴望为自己穿一次婚纱。



时装设计师Eddie为帮助梅艳芳实现“嫁给舞台”的梦想,倾尽全力设计一套婚纱。/《梅艳芳》

真实、谦逊、努力,才是那个时代的巨星们获得大众爱戴的重要底色。

当真诚的时代已成过去,如今我们只能沉溺在造梗狂欢中,嘲人也自嘲。

最后,想借rapper之口对“阿瑟们”说一声:

Just keep it real,ok?

参考文章

[1] 陈凯歌是想当封建领主吗?丨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 为什么梅艳芳在歌坛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丨知乎@猫眼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