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张安琪进入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实验室开始博士后工作。

提起张安琪,可能有人记得,2014年,她是火遍全网的复旦女神——

复旦材料系GPA第一,本科发表5篇SCI论文,被哈佛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新东方最年轻的英语老师,大二就被毕马威相中招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门萨俱乐部监考官……

除此之外,张安琪身高178,酷似世界小姐张梓琳,妥妥的女神范儿。很多同学都记得当年运动会上,张安琪举牌领队入场时的惊艳。



张安琪本科毕业当年,和母亲合著了一本书——《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

这本模仿刘亦婷著作的书为张安琪招致了一些非议。

最多的批评是指责书中的部分教育手段不具科学性,以及反对造神炒作。

还有人质疑这么漂亮拉风的女生不会一直从事学术,就是借名气挣点钱。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张安琪也快30岁了,当年的女神如今怎样了?





在网上搜索张安琪,在斯坦福大学的网页上,张安琪的履历是这样的——

201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系;

2017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2020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工作。



张安琪现今的导师是与庄小威齐名的华人女科学家鲍哲南。

出生在南京的鲍哲南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47岁起担任斯坦福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做院长的华人女性,曾获过联合国颁发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奖。

研究人造皮肤和人造肌肉的鲍哲南教授,可以说是在生物化学届顶级资历的学者。

张安琪能够进入她的实验室,学术能力毋庸置疑。





▲鲍哲南是生化圈的一个传奇,她的父母分别是南京大学的物理系和化学系教授。今年年初,鲍哲南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鲍哲南实验室的课题,包裹了人造肌肉和皮肤的机器手灵敏地碰触小红莓但不会把它压烂



▲还是鲍哲南实验室的课题,拉伸性极高的人造肌肉材料

留学的这些年,张安琪发表了30多篇论文。

去年,张安琪在顶级期刊Nano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如何利用基于纳米导线的生物电子学研究大脑动力的论文。

今年,她还在Nano上发表了另一篇关于纳米导线与生物电子的论文,阐述电子设备与生物系统相接时的信号传导。





▲张安琪最新一篇论文的插图,看得懂吗?

有人说张安琪的论文创新能力有限, 影响因子不高,复旦女神的称号炒得太过名不副实。

但是,科研这个事情一来需要积累,二来需要运气,许多年都没有突破太正常了。

不能因为张安琪没有重大成果,就否认人家一直的坚持和努力。



▲张安琪与庄小威博士

生物化学专业,天坑中的天坑,博士退学率常年高于20%,就算在美国也不好找工作。

而且博士后的工资不可能高,国家实验室也就6-8万美元。

在行行转码农的如今,以张安琪的超高智商,自学个Python,进个大厂,拿个20万美元年薪,在湾区买个大房子,如同探囊取物。

毕竟,她可是在大二寒假自学了Fortran编程的人啊。

更何况,张安琪非常漂亮。

当年,张安琪之所以火遍全网,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颜值。

大眼睛、娃娃脸、尖下巴、长头发,手长脚长的模特身材,比女团练习生还漂亮。

高颜值、高学历、高人气,哪一项不是如今社会的利器。

但是张安琪呢,轻轻松松能得到的金钱与流量她不要,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在实验室里死磕,用头发换论文。



好些年前,张安琪还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在一次面对学弟学妹的座谈上,她说——

我已经决定终生从事科研工作了。等到读完博士之后,我希望做一名教授,可以找到一片净土,追求我的学术理想。

那时的张安琪只有21岁。

而今,92年出生的张安琪马上30岁了。

不发微博、不发照片、不接采访、不博流量,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

这是何等的毅力,又是何等的骄傲。

那么,这样的张安琪,在儿时又是什么样的呢?



张安琪的出身十分普通。

父母都是高中英语老师,家里没有任何特殊资源。

然而,读张安琪和母亲合著的那本书,令主页君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父母都很热爱学习。

早年,张安琪的父母在县城做老师,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县城调到青岛的高中教书。后来又因为授课出众,被私立学校高薪挖走。

作为一名高智商的孩子,张安琪10个月识字,5岁就可以独立阅读。

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充满一种安宁、包容的家庭氛围。



▲张安琪的母亲信奉言传身教,她说:“家庭就是永远不下课的学校。”

身为高中老师,张安琪的父母并非大家想象的古板严厉。

像许多家庭一样,张安琪也被送去学过弹琴跳舞。

但母亲发现女儿对此没兴趣后,毫不遗憾地中断了这些兴趣班,允许孩子把热情和精力用于发展自己喜爱的事物。

张安琪小时候内向羞涩,为了让女儿能交上朋友,母亲不惜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招呼全院的小孩来家里玩儿。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张安琪的父母把分数和名次看得很淡,而是着力于培养人格完整和综合素质。

他们总是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管这问题多么幼稚,父母都不会笑话孩子。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张安琪养成相当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事实上,张安琪直到高一、高二时,都不是班上最突出的。

她从来没有接受过中式英语教育,她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青岛二中图书馆里有一架子英文书,《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张安琪有一阵子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在桌子底下偷看。

她读书的速度极快,一天可以看完两本。

高二时,架子上的几百本英文书都被她读完了,这对她后来大量阅读论文打下了基础。

由于深厚的积累,张安琪在开始刷题后,很快名次就突飞猛进。

虽然拿考分说事儿没什么意思,不过,张安琪高考英语144/150,六级690/710,托福113/120,也是可以看出来,她考应试英语根本是降维打击。



父母对张安琪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学习上。

张安琪的父母要求孩子承担家务:“你是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就应该干三分之一的活。”

在这种教育下,张安琪6年级时就自己做饭。

高中报到那天,宿舍8个女生中,只有张安琪没有父母亲陪同。

“我从小就习惯自己做饭、洗衣、缝纫,自己解决各种问题。长大后,我也可以自己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张安琪说。





卓越的英文读写能力,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这两条素质令张安琪在进入大学后,很快获得了机会。

张安琪曾说过:“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本科生,不把自己当女生,也不把自己当年轻人。”

大学一年级时,张安琪便向老师提出想试试写论文。

大一连基础课都没学完,怎么可能写出来啥论文。

老师随意指点她:既然你英文好,可以写篇Review。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因为英文受限,都写不了这个。



Review是论文的一种,既把近几年的学术成就做一个回顾,同时预测一下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

Review虽然不需要实验和创新,但作者一般都是圈内资深学者,对行业发展了如指掌,方能来龙去脉捋一遍。

而张安琪一个读大一的孩子,连术语行话都还没搞明白呢。

拿到任务后,张安琪立刻开始通读行业论文。

出色的英文能力+夜以继日的努力,张安琪在一个月内读完了1000篇论文,比别人4年中读的都多。

一个月后,当张安琪把论文上交给老师时,对方十分意外,没想到这个本科生真能写出来。



之后,张安琪又反反复复改了13遍,直到每一句话都无法再优化了,人也脱了一层皮。

而不断修改的原因,是因为不能露出来新手的痕迹,要让评审觉得作者是资深人士。

这篇文章在两年之后发表在SCI上,那时,张安琪已经读完了一万篇论文。

这次“折磨”带来的好处是,以后张安琪上交的论文,全部都是一次顺利通过。



令老师颇感意外的张安琪,很快拿到她的第二个任务。

同样是老师随手分配给她的一个,别人干的活儿。

当时,老师的实验室在做纳米材料的合成。

老师说,你去编程跑个光学模拟实验,看看结论对不对得上,算是帮实验室做点周边工作。

老师就撂下一句话,也没说具体怎么做。

大二寒假,张安琪把图书馆里的光学书籍通读一遍,做模拟实验的编程语言太小众,寻遍计算机系都找不到人帮忙,张安琪干脆自学Fortran。

整整一个假期,从起床到晚上,张安琪都在工作,直到腊月二十八还泡在图书馆里,通宵跑程序把电脑主板烧了两次,大年夜还在找人修电脑恢复数据。

开学时,当张安琪把与预期数据相差无几的结论交给老师时,又把对方惊讶到了。

就这样,大二在读的张安琪,被破格招进实验室,和研三学生以及博士们一起工作。



科研,除了要面对没有突破的沮丧,还需要面对慢人一步的失落。

通读过上万篇论文的张安琪曾经想到过一个连导师都拍案叫绝的方向。

生怕别人抢了课题的张安琪,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工作。

在化学实验室一站16个小时,看着实验一有进展兴奋得不行。

那段时间,整个楼,张安琪是最后一个走的,博士生都没她这么努力。

眼看实验就要成功,眼看就要一战成名,哪想同样的思路被一个国外的课题组发在一个顶级杂志上。

别人的论文先发出来,创新点不复存在,完全不能再做了。

这个打击对张安琪是巨大的。

可是她呢,在低落了一天后,就又找到新思路,重新做出一篇论文发表在SCI。

后来,她说:“天才绝对不是轻松就能成功,而是需要拼了命地努力才行。”





读张安琪的事迹,最令主页君印象深刻的不是张安琪的智商,而是她在一个点上深耕的毅力,以及将年华奉献给科研的坚守。

高三时,可以连续10个小时刷数学题。

大学时,可以连续在实验室工作16小时。

她也可以三四天不说话,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宿舍,她都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周围的人吃零食、聊天、睡觉,她自岿然不动,完全不受影响。手在实验室冻出了冻疮仍然坚持下来。





▲张安琪为大学模特大赛拍过一组照片

张安琪赴哈佛读研读博后,很少再在社交网站上说话,微博已经几年没更新,领英页面设置了对外隐藏,20条推特全部是科学新闻。

昔日火遍全网的复旦女神低调得几乎隐形。

一个从颜值到人气要啥有啥,流量信手拈来的漂亮女孩子,没有像外界预测的那样,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是毫无怨言地将年华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为基础科学做出贡献,让所有人因此而收益。

我真的非常佩服她。

主页君很喜欢张安琪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句话:“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说明没到结局。”

这样的乐观精神,支持她一路走来。也相信每一个为学习、为事业、为生活而坚持的我们,都会迎来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