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作者:兰烁,编辑:高秋榕,原文标题:《银行网点一年消失3000家:互联网抛弃老年人,连招呼都不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有多久没去过银行网点了?
银保监会数据的显示,截至11月9日,近一年关闭的网点数达到3196家,其中不乏国有六大行的网点。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部分业务都可以在线上轻松完成,网点的去留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众多老年人而言,存取款离不开银行,涉及到医保、身份信息更新等一个小功能的变化都需要到银行办理,网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月9日,某国有银行一名大堂经理向时代财经透露,目前网点的客户群体以老年人为主,银行增加了很多适老服务,基本上都会配备一对一的指导。
银行网点为何被“淘汰”?
在银行网点的走访过程中,时代财经发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网点数量过多造成冗余,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因而银行选择关闭部分低效网点;但与此同时,新的网点正紧跟政策趋势逐步覆盖西北地区县域。
一、老年人成网点主要客户群
11月9日上午10点半左右,农业银行广州某支行大厅内,十几位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正在排队,几名工作人员在一旁细心指导。而放眼望去,年轻人只有寥寥数名。
“我是过来取钱的,平常来得不多,两三个月一次”,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告诉时代财经,“我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用钱了只能来银行。”
时代财经观察到,大厅内不少老年人都有着类似情况,存取款是他们走进网点的主要需求。
该行一名大堂经理告诉时代财经,“存取款相对比较简单,还有一部分是医保卡业务,流程比较繁琐,老人过来以后我们基本上会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
邮储银行广州某支行大厅内,也有不少老人在智能柜台前排队等候。
今年68岁的李奶奶告诉时代财经,“前不久存折丢了,这次是过来补登。平时取钱也会过来,大概一两个月一次。”李奶奶还补充说,手机是很方便,但自己记性不好,总会忘记步骤。
时代财经观察到,也有老人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鲜少到银行网点的张爷爷透露,“平时买个菜什么的都可以用微信支付,今天是转账的时候出了点问题,才过来问问银行,平时也来得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比重达到13.5%。与上一个十年相比,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2.51%和2.72%。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提升适老服务,也成了银行网点等公共空间亟需考虑的问题。
11月9日,工商银行广州某支行一名大堂经理告诉时代财经,“现在网点的主要客户就是老年人,我们银行也做了很多相应的适老服务,比如配备了老花镜,设置老人专座,调大屏幕字体等,基本上是一个一个步骤地服务到位”。
该经理还表示,“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办理业务,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上门,需要提前审核资料,或者到时候拨打人工电话都可以。”
同日,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分析称,老年人群体对于银行柜台的需求仍然存在,没有网点对他们来说极不方便,银行应该在维持一定实体网点规模的同时,加强针对老年人的线上场景化和智能化建设水平,以照顾到老年人的需求。
《平台银行》一书的作者刘兴赛则认为,处理网点的老年客户服务问题,不仅彰显银行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也涉及到银行网点的转型方向。
“目前,智能化、自助化成为银行网点转型的主要方向,但这恰恰与事实上网点的主要客户群(老年人)相背离,是网点转型战略错位的微观表现”,刘兴赛对时代财经分析道,“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将网点的服务分层,进一步明晰业务群体和业务模式,避免出现以智能化来应对老年群体的现象。”
二、关闭3000家背后:撤离低效网点,布局西北县域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近一年来,包括国有大行在内,关闭的网点数量多达3196家,仅仅11月1日至11月9日,已经关闭80余家。
银行网点为何大规模“消失”?
从大趋势来说,银行正处于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相对线下网点,线上银行的优势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以发达城市的视角来看,网点布局过于密集,而相应的功能服务大同小异,导致银行的运营成本不断升高。
对于大批网点关闭的原因,11月9日,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向时代财经分析称,“银行网点属于体验式的消费服务,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近年来年轻人很少去网点办业务,银行的收储揽储能力下降,而续约租金在翻倍,导致综合成本高企。”
刘兴赛则总结了“历史原因”。他告诉时代财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走在大规模扩张网点的路上,但不少网点绩效表现不佳,因而需要对粗放式的扩张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银行当前传统物理渠道的获客、活客功能在不断萎缩,网点已经丧失了银行主渠道的地位。”
相对于网点,线上银行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线上银行的获客成本可能比网点低几十甚至上千倍,而在互联网属性下,线上银行的交易更为高效便捷,业务扩展边界和业务规模也有了跨越式的提升”,王赤坤表示,“未来银行网点可能会像实体店铺一样被挤压。”
运营层面,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在2021年半年报中指出,超过80%的网点对公业务已经实现远程处理,节约了4000万元/年的人力成本。
时代财经查阅国有大行的财报,对于运营成本的部分并未有直接表述,但多家银行均表示,上半年努力推进低效、密集网点撤并或迁址,持续推动网点运营人员向营销岗位转型。
与此同时,国有大行近年紧跟国家扶贫政策,持续向西北地区县域布局网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新增的银行网点数量达到3063家。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在这些新设的网点中,西北部地区的村镇占比较高,且以支行为主,而一二线城市极少。
建设银行也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实施迁址、撤并网点192个,去年新设网点63个,进驻8个空白县域;
工商银行上半年则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优化调整183家网点,在县域新增45家;
中国银行上半年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设立网点320家,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设立网点89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作者:兰烁,编辑:高秋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