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全国首个寒潮黄色预警。从11月4日起,我国迎来入秋以来最强寒潮天气,多地“一夜入冬”。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多地迎来初冬的第一场雪。然而,13日前后,我国还将迎来新一波降温过程。 内蒙古雪灾致1人死亡

据中国天气网9日消息,内蒙古通辽地区从7日10时以来,强降雪已经持续约46小时,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7日、8日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目前降雪核心时段已过,但今天(11月9日)仍有小雪。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有可能引发白灾。



9日早晨,通辽积雪几乎要把房屋掩埋。 图源:中国天气(下同)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称,之所以此次降雪如此强,其首要原因是今年下半年的这股最强冷空气,行进到东北时,在高空形成切断冷涡,在地面,黄渤海附近又生成地面气旋,将黄海和日本海大量强盛的水汽输送至东北、内蒙古东南部一带,冷暖空气在东北上空产生激烈交汇,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极端性。



9日早晨,通辽积雪堵门,当地居民难以出行。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示,寒潮是对牲畜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与强寒潮伴随而来的风雪和剧烈降温对牲畜有严重威胁,温度剧烈下降最易使牲畜患感冒、气管炎等病症,而且容易造成“羊上垛”(天冷时羊互相压起来堆成一堆的现象),导致母畜流产,有时还会压死牲畜,剧烈降温也会冻死牲畜。

同时,这次寒潮过程降雪量较大,通辽市南部等地设施农业将受低温冷害影响。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将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考验,有可能引发白灾。

“白灾”也就是雪灾。牧区雪灾指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专家建议,在降雪的区域做好设施农业的人工补光工作,增强作物在阴冷天气的抗性;对出现大风的区域要及时对设施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尽量选用防寒膜覆盖大棚。在牧区,棚圈和草料是抵抗自然灾害确保牲畜安度冬春的物资基础,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

另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通辽雪灾已致5609人受灾,1人死亡。截至11月8日16时30分,雪灾导致8个旗县区,50个苏木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牲畜176头(猪7头、牛56头、羊113只);受损棚舍2245座、草料库17座、大棚98座、仓房62座;受损工厂厂房1座、自行车车棚1座、游乐场棚顶1座,建安医院门诊大厅受损500平方米。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46.53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气象局8日称,因遭遇特大暴雪,通辽市目前学校停课、机场关闭,辖区内G45、G2511、G25等高速公路实施临时管制。



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据悉,内蒙古降雪仍在持续,且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据中央气象局消息,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辽宁局地降雪量破70年来纪录

受本轮寒潮过程影响,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7日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沈阳市迎来“冻雨+暴雪”的罕见天气,据中国新闻网援引专家的话称,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之所以出现强降雪,总体来看,是多个天气系统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导致的。此次降雪过程中,水汽条件较好,气温适宜,因此积雪厚度也较深。

目前,辽宁西部地区的过程降雪量已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中北部部分地区的降雪还在持续,也存在突破历史极值的可能。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也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考验,有可能引发白灾。



此外,受东北冷涡和强烈发展的地面气旋影响,6日开始,辽宁鞍山市出现大风、暴雪、 雨雪冰冻、寒潮天气,截至8日早7点,鞍山地区降雪量已经超11月份历史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