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保留图片和换行标签,其他需要保留的标签:


波士顿出了第一个女市长,吴弭,是个华裔。

今天一早起,这个消息就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广为流传,“36岁”“打破当地200多年来白人男性垄断”“创造多项历史记录”……有些自媒体以及一些人显出与有荣焉的欣喜之情。



有意思的是,台媒有关她的报道更是一片欢呼雀跃,绿营更显得兴奋。必须说,他们产生这种心情,更情有可原。吴弭的父母来自台湾,她是“台二代”,自称是“台湾的小孩”,因此在“台独”势力的口中,吴弭成了又一个“台湾之光”。



其实,不只吴弭,近些年,每次有“台二代”美国政客获任高官,绿营媒体和政客都会跳出来攀亲,公开寄希望于这些人能够在美国为台湾发声。



那么,这些“台二代”美国高官会为“台独”势力出头吗?他们又会对我们处理两岸问题带来什么挑战?

01

在吴弭当选波士顿新一任市长后,台媒都嗨了。

它们大为兴奋地称赞这是一个“历史时刻”,因为吴弭是波士顿历史上第一任女市长,同时她也是第一位“台裔市长”。



“台裔”?当然不能这么说。

所谓“台裔”,是海外“台独”势力搞出的词汇陷阱。这些在美台湾人和他们的后代,最多只能称之为“台籍”,或者“台二代”。

当然,这并不妨碍台媒忙不迭地跟吴弭“攀关系”。

据台媒考证,吴弭曾应邀在2014年的时候访问台湾,2016年9月还担任过“台美菁英协会”波士顿分会2016年会主讲人。就是在那次演讲中,吴弭主动表示,她是“台湾的小孩”。

今年36岁的吴弭出生在芝加哥,她的父母来自台湾。



这样的“半路认亲戚”,台媒最近一年以来已经闹过好几遭了。每当有个跟台湾有点关系的美国政客露头,他们总会雀跃不已。

最典型的,当属所谓“台裔五人组”。

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今年以来,戴琪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也难怪,贸易代表是至关重要的内阁级别职位,主要负责执行美国的进口规则,并协调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条款。

47岁的戴琪出生在美国。和吴弭一样,她的父母也来自台湾,戴琪是家族中第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公民。

拜登对戴琪的介绍本来是:“她的父母在中国(大陆)出生,搬到台湾,然后到了美国,这个戴琪出生的国家。”

对前半句,台媒视若无睹,直接把戴琪夸成“台裔内阁第一人”。



被岛内视为“台湾之光”的美国“台二代”,还有国防部负责研究与工程事务的副部长徐若冰。

今年67岁的徐若冰,是五角大楼中级别最高的亚裔官员,这是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国防部文官系统的最高纪录;同时,她也是第二位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的女性。



徐若冰的地位仅次于国防部部长和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美国国防部网站介绍徐若冰是“国防部的首席技术官”,负责“确保美国军方的技术优势”。



据介绍,徐若冰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一直在美国军工企业部门和军界任职,在领导科技研发和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尤其是,她在美国著名军火巨头雷神公司工作多年,曾负责管理雷神公司的电磁系统实验室,是F-35隐形战斗机一体化雷达/电子战传感器项目主管,号称F-35“雷达之母”。

奥巴马政府时期,徐若冰还曾于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担任美陆军部负责采购、后勤与科技事务的助理部长,是当时美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第一人”。

和之前几位“台二代”不同,徐若冰出生于台湾。有台媒特别强调,徐若冰10岁之前都是在台湾生活,与台湾关系“深厚”。

更为触动岛内兴奋神经的,是徐若冰负责过美国对台军售。

民进党“立委”赵天麟因此宣称,这是拜登政府“对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更大力道的支持”“未来我们在军事合作上,相信徐若冰一定可以提供很多台湾角度的需要”。



赵克露被拜登任命为美国对外广播事务的美国国际媒体署代理执行长时,台媒也颇为自嗨,直呼“台湾女儿上任”。



赵克露在台湾待的时间,比徐若冰更久一些。

她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之后去美国读硕士。她在美国之音服务超过20年,还担任过美国之音代理台长。美国之音的对华报道是个什么调性,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在拜登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中,有一位“台二代”的面孔。

49岁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吴修铭在国家经济委员会担任总统科技与竞争政策特别助理。作为互联网法律与政策专家,他对科技巨头垄断问题立场强硬。

尽管吴修铭的职务不直接涉及政治,但父亲的“台独”背景却让他的任命被发挥为“借台制华”的信号。



据报道,吴修铭的祖父是日据时期的官僚,他的父亲吴明达出生于台南。吴明达一直鼓吹“台独”,在留学加拿大后赴美任教,当时就开始推动海外“台独”运动,并曾回到多伦多担任加拿大“台独联盟”主席。

台媒还挖出,吴修铭常在夏天时回台湾,住在亲戚家,他有不少台湾亲戚在岛内从政,多数代表民进党参选。

去年,吴修铭曾给《纽约时报》投稿称,特朗普禁用TikTok的政治动机虽然可疑,但大陆借着这些媒体输出“网络民族主义”违反“网络开放原则”,“这一不公平现象不该再被容忍……”

一些台媒兴奋了,认为自己总算找到了吴修铭以后不会让Tik Tok日子不好过的证据。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被提名为驻联合国改革与管理事务代表,等同大使身份的卢沛宁。

新泽西州出生的卢沛宁在政治上出道较早。

他在哈佛法学院深造时与奥巴马是同学,后来还与奥巴马夫妇同在盛德律师事务所工作,是奥巴马参选总统时所依赖的“哈佛帮”核心人物,曾担任过奥巴马时期的劳工部副部长。

他和奥巴马的亲密关系,恐怕也是拜登邀请他再度出山的原因之一。



不过,卢沛宁和台湾的关系相对要远一点。他的父母出生于大陆,后到台湾生活,上世纪50年代就远赴美国留学了。

02

近20年来,美国政界出现不少有台湾背景的官员、议员。

曾任美国交通部长、劳工部长的赵小兰,如今仍对美国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赵小兰差不多,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初选候选人杨安泽,他的父母也是从大陆到台湾,再移民美国的。



“台二代”,已经在美国政坛上渐露头角。

1998年,吴振伟在俄勒冈州当选,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台湾出生的国会议员。

国会众议院后来又迎来纽约州的孟昭文和加州的刘云平两名议员,陈筱玲成为得州州众议员,邱信福当选加州州众议员。

有意思的是,每次有“台二代”在美政坛获任要职,都会引起岛内绿营媒体和政客的欢呼。他们拼命拉关系,显然是期待这些所谓“台湾之光”能在“挺独反中”方面有所表现。

美国“台籍”群体中,确实一部分人有 “挺独”倾向。

这首先有历史原因,与赴美台湾人的过往经历有关。

有人梳理赴美台湾人的谱系。首波大量移民潮是在战后初期,尤其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岛前后。日据时期的殖民地教育,使这一波赴美台湾人与美国其他华侨群体语言不通,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体。

不过,当时两岸在美华人仍在共享“华裔”标签,还没出现有明显分裂倾向的所谓“台裔”或“台湾认同”。

紧接着是1960年代开始,因为台湾经济起飞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也因本省人在国民党统治下发展受限,不少人选择赴美留学深造。

大量知识分子落地生根,使“台籍”移民在美国少数群体中总体素质较高。至今,“台籍”侨民仍是美国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较高群体之一。

这时候,其中一些人,尤其是因国民党统治而被迫离台的,开始有意无意地把反国民党和反对“中国”等同起来。

比如,部分在美“台籍”侨民,当时常以“台湾”名义组织起来,跟国民党以“中华”名义的其他组织对抗,争夺所谓的代表权。

这种政治倾向后来进一步演化,开始与在美“台独”势力产生勾连,并传给了一些后来在美国政坛活跃的“台二代”。

除了历史成因,当然也有岛内“台独”势力顺势拉拢的现实因素。

随着部分在美“台籍”、尤其个别“台二代”“挺独”倾向加剧,民进党当局上台后试图利用这个趋势,将这部分人作为发展对美经贸和政治关系的桥梁。蔡英文上台后,尤其重视这方面工作。

如此一来,岛内“台独”就与在美“挺独”势力形成苟合,相互利用。

美国“挺独”势力中,首先就有前面提到的部分“台二代”政客。他们一方面继承了父辈们的一些“挺独”倾向,另外也将在美“台籍”侨民去替你视为想当然的票仓,为了选票主动迎合他们的“对台情愫”。

03

回看过去几十年,美国部分“台籍”移民“挺独”倾向的形成和发展,已经再清晰不过了。

不过,这部分人绝非在美台湾人的主流。

为了政治上平步青云,一些“台二代”美国政客或许利用“台湾背景”,但岛内“台独”政客和媒体每次都努力攀亲,寄望于这些人日后能够“为台发声”,又显然太幼稚了。

不要忘了:即便“出身台湾”,或在语言、历史或家庭等层面收到相关影响,美国政坛“台二代”们也首先是美国人。

这一点,连一些台湾网友都清楚看到了。





不管什么血统,他们首要顾及的是美国利益,而不是为台湾谋福利。

这就决定“台湾背景”也只是他们的一种政治工具。

况且,在美华裔群体构成复杂,既有大陆和港澳过去的,也有东南亚国家华裔过去的,其中大多数人在涉台问题上并无“挺独”倾向。即便是从台湾过去的,主流政治倾向也非“挺独”。

一些“台二代”美国政客私底下或许持有反华分裂立场。他们登上美国政坛一些关键岗位,对我们当然不是好事,对两岸关系也会带来潜在挑战。

但他们又绝不会像岛内“台独”势力期盼的那样,“勇敢为台出头”。

说到底,他们已是美国政客。

打不打或怎样打“台湾背景”这张牌,都取决于政治私利的权衡。

清理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