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发布会现场。陶磊 摄
报告综合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和多种数据来源,测算了201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以下简称HDI),从健康、教育和国民收入等三个方面,评估了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对推动长三角地区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
新民晚报记者专访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永恒教授等,解读长三角地区十年间的“发展密码”。
图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变迁。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供图(下同)
十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记者:人类发展指数(HDI)如何定义?有何研究价值?
课题组: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推出人类发展指数,主要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的成就: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衡量;知识的获取,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衡量;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可按照HDI值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HDI值介于0.8-1之间,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介于0.7-0.8之间,为高人类发展水平;介于0.55-0.7之间,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小于0.55,为低人类发展水平,根据联合国《2020人类发展报告》,全球HDI指数最高的5个国家和地区为挪威(0.957)、爱尔兰(0.955)、瑞士(0.955)、中国香港(0.949)和冰岛(0.949)。HDI指数将决策者、媒体和社会的注意力从传统经济统计转向人的发展,在理念上更加契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记者:此次对201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课题组:十年间,长三角地区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HDI指数,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迈上人类发展的新台阶。2020年,我国HDI为0.781,总体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前列,而长三角地区的HDI则从2010年的0.743上升至2020年的0.814,整体跻身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从市级来看,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城市数量和覆盖人口大幅提升。2010年,仅有上海、苏州、无锡三市的HDI大于0.8,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覆盖人口约4000万,占长三角地区总人口的19%。2020年,极高人类发展地区扩展到以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为主体、覆盖部分沿海沿江发展带的17市,包括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常州、宁波、南通、绍兴、扬州、镇江、舟山、泰州、嘉兴、合肥、湖州、芜湖等,覆盖人口约1.29亿,占长三角地区总人口的55%。2020年,上海的HDI为0.883,南京为0.880,接近意大利和希腊的水平;无锡、苏州、杭州和常州的HDI超过0.85,与葡萄牙、沙特阿拉伯等大体相当。
内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记者: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这在人类发展指数中是否有体现?
课题组:根据十年间的数据,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除了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区域内原属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市全部进入了高人类发展水平。2010年,安徽省仍有11个地市的HDI小于0.70,主要分布在皖北、皖西和皖南地区,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2020年,以上11地市的HDI全部超过0.7,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从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沿G60科创走廊从东至西递次衰减的趋势。
长三角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从省级层面来看,2010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HDI分别为0.827、0.762、0.758和0.682,极差为0.145;2020年,四省市的HDI分别为0.883、0.819、0.808和0.764,极差缩小为0.119。2010年,仅有上海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2020年,江苏和浙江迈入了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安徽则迈入了高人类发展水平。这可能得益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的快速发展及其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周边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皖北、皖西、皖南地区的城市进步最快,缩小了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图说:长三角地区省级、城市间发展差距缩小
记者:在体现发展成果的同时,人类发展指数也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的未来发展空间。
课题组:是的。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城市群的前列。但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一,部分地市人类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虽然长三角地区整体跻身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仍有约60%的城市、45%的人口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HDI
图说:长三角各省市人类发展各领域十年变迁
补齐短板促进共同富裕
记者:今年8月,中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从人类发展指数角度,对长三角推进共同富裕有哪些建议?
课题组:十年间长三角地区HDI指数的增长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地区虽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HDI介于0.8-1)中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下一步要全面提升教育、健康和收入水平,同时针对区域内人类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类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着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尤其是健康预期寿命。当前,长三角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继续提高的难度要比以前更大,未来在继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同时,可以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作为重要指标,更加注重提升健康水平。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中间差距大概是8.3岁。建议长三角地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二,着眼于提升教育水平,夯实长期发展动力。与全国情况类似,教育是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进一步提升人类发展水平的关键。当前,尽管长三角地区的HDI达到了0.814,但教育指数仅为0.712,且41个城市中仍有24个地市的教育指数低于0.70,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未来可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覆盖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教育体系“向前延伸”到学前教育,“向后延伸”到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实行12年免费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升居民人力资本积累,赋能长远发展。
第三,持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溢效应,提升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要促进区域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较低人类发展水平地区的辐射和延伸,使区域内人民更好享有发展成果。要重点缩小经济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的差距,尤其是要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低人类发展地区向高人类发展地区流动,让人口与经济更均衡地分布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更好的城市化地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均衡。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