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查沁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教培行业的“预收费模式”将成为历史。
10月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
预收费是校外培训机构普遍采取的收费模式,这种收费模式在保证培训机构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给家长及学员埋下了“退费难”风险隐患。
例如,培训机构将预收费作为金融杠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履约;培训机构非正常停业导致“退费难”“卷钱跑路”问题。
此次《通知》纳入监管的对象包括,各地面向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教培机构。除了学科培训机构,还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意见》出台前,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银川市、合肥市、广东省等多地发布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办法,提出引入银行对培训机构的预付费资金进行存管。
6月1日至今,上海市培训协会陆续公布多批资金监管机制试点名单,以银行定期划扣的方式,规定消费者预付的培训资金将由商业银行直接收取、保管。
“银行的作用,相当于学费资金的保险箱。”
10月29日上午,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在接受界面教育电话采访时称,“原本是由消费者直接向教培机构支付学费,但新规新增了专用账户。银行介入后,教培机构想拿到学费是有条件的。”
苏筱芮提到,近年来预付费问题频频困扰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服务而非商品类领域,如教培、健身等。“跟商品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同,这些机构提供的是中长期服务,消费者支付费用与接受具体服务过程中有较长的时间差,期限错配。”
“在过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任意处置使用的,卷款跑路、激进型机构大规模投资扩张等情况时有发生“,苏筱芮称,”资金处于真空状态”。
今年1月,以一对一辅导为主的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宣布倒闭,创始人、CEO张凯磊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应“爆雷”时提到,学霸君至少五次游走在资金链崩断边缘,并恳请市场头部的培训机构能够伸出援手。
同为老牌一对一培训机构的优胜教育也在去年10月爆出大量校区关停,创始人陈昊发布致歉信称,因加盟商资金断裂、失联、停课连累到正常经营的校区,加速了总部资金链断裂。
为了规避上述问题,“双减”政策已明确提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而本次《通知》的出台,是进一步明确了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这两种监管模式及具体要求,各地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银行托管模式,是指遴选出符合预收费资金银行托管条件的银行,为培训机构开立唯一资金托管专户,将培训机构全部预收费纳入监管专户管理。实行一课一消,实现托管资金拨付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减少退费纠纷。
风险保证金模式,是指保证金额度和监管要求由各地确定,但最低额度不得低于培训机构收取的所有学员单个收费周期(3个月)的费用总额。
两种监管方式的差别之一在于,所监管的资金来源不同。银行托管资金为培训机构预收的学员培训费,风险保证金的来源是培训机构自有资金。
“银行托管方式不需要额外占用培训机构的自有资金,但是对银行的管理服务水平要求高。风险保证金方式操作便捷,但培训机构监管专户上需要沉淀一定自有资金,且不能支配使用,现金流压力较大。”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
但在实际落地层面,仍存在诸多困难。
“音乐赛道的几家头部机构都没办学许可证的,成人教育也存在这种情况,都只有营业执照。” 一位资深行业内人士对界面教育说。
“2018年整顿教培行业时,政策没有要求非学科培训机构办理办学许可证和资金监管。有些企业即便想办也办不了,文旅部办不了,因为是非学科,教育局也不管。今年才明确美、音、体划归文旅部管。”
随着“双减”落地,各地也陆续设立标准,广东、重庆等地均要求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参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批,发放办学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
“如何将这些教培机构‘圈起来’?实施日常动态监测,对违规机构如何处置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考量”。苏筱芮建议,从大型连锁类教培机构切入,此类机构通常学员众多,甚至涉及到跨区经营,需要率先成为消费者保护的重要阵地。
资金监管可能导致加速行业洗牌。
10月29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在授课完成后才拨付学费、或者机构存入全额保证金的监管方式,将大大提高培训机构的经营成本,这会让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小培训机构难以为继,但对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来说,反而可能提升其垄断地位。
“大机构当然是积极拥抱政策的。”上述资深行业内人士对界面教育说,“真心想把公司做好的,还是会积极主动加紧合规。”
“但有些机构之前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的,就会惧怕政策。”该人士补充说,“政府应该给后面这些企业一些时间,以及告诉这些企业,如何去办理这些证件等。”
熊丙奇认为,预付款模式的监管及核心,在于建立过程性监管。
即加大监管力量,了解机构的经营过程,包括培训项目、师资、收费等,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监管人力,要求机构备案,实行审查制度。
“如果无法掌握机构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导致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无法做到所有的资金都进入到监管账号,这也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一大难题。”熊丙奇称。
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已明确发文,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但其实很多机构都没落实,甚至打擦边球。原因就在于以优惠、打折等名义,将一年的收费签成四份合同,绕开资金监管。”
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说,“只有了解机构的具体经营情况,才能够避免打擦边球的违规行为。”
熊丙奇认为,培训机构面向市场竞争,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监管要符合市场规律,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引导培训需求上。规范培训机构而不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培训热是难以降温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查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