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又是Delta毒株
还有同样去过额济纳旗,在甘肃兰州被截下的兰州旅行团,4人确诊后又导致了其他30多人因密接而被感染。
要不是一个宁夏的司机带着他们在当地接受了核酸检测,这一条传播链无疑将继续延长。
但兰州旅行团的密接者们,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播到了甘肃张掖。
之后,又有从额济纳旗归来的「浙江旅行团」「北京自驾4人团」「昌平5人自驾游」「贵州旅行夫妻」……
而短短一周之内,已经有11个省份发现阳性病例,影响了几近半个中国。
那些发现阳性病例的地区,确诊患者们多多少少都与「额济纳旗」或是「额济纳旗游客」有关系。
用手指头想想也能知道,这一定是他们旅程的交集——额济纳旗,出了问题。
果不其然,绝大部分被确诊的游客都曾去过额济纳旗一家名为“桐楠阁家常菜馆”的餐厅用餐。
而这家餐厅的运煤司机,又常常来往于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
有人猜测,这可能就是本轮疫情的境外输入源头。
当然,这只是猜测。
光是旅行团传播链已波及十多个省,额济纳旗内部疫情形势的严峻程度,可想而知。
截至25日晚间,额济纳旗共有43人确诊,但到了26日,累计确诊人数就飙升到了78例,将近翻了一番!
为了最快速度排查出所有被感染者,防疫疫情外溢,额济纳旗迅速关闭了进出通道,所有居民足不出户。
这相当于封了城。
位于西北边陲的阿拉善,医疗条件本身就差,再加上经验不足,不得不向周边各盟请求支援,甚至连医用设备、医疗设备、试剂、药品等防疫物资都出现了短缺。
至今,阿拉善额济纳旗已经做了四轮核酸检测。
明天早上,他们将开始第5轮核酸检测。
十月的额济纳旗,气温已经跌至零度。
人们不得不在瑟瑟寒风中走出家门,在寒风中间隔一米排队。
然后,医护人员会用冻得通红的手为居民一个个地进行核酸检测。
这座本在这个季节金黄灿烂的城市,一夜之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三万居民常驻,一万旅客隔离。
没人知道这样的“封城”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所有人都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为抗疫出一份力。
是他们用行动告诉祖国,额济纳旗会如胡杨般挺立,将疫情挡在大漠之外。
作为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旗(县),额济纳旗最大的经济支柱就是旅游业,而秋季,则是额济纳旗的旅游旺季。
在额济纳旗做出关闭出入通道和口岸的决定时,还有近一万名游客没来得及离开。
他们,被疫情困在了离家千里之遥的西北小镇。
等待着他们的,是这个深秋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的“封城”。
然而,他们却在这个遭遇了意外的深秋,收到了来自额济纳旗的温暖。
在本可以大赚一笔的旅游旺季,为了帮助滞留旅客,额济纳旗的所有酒店都将价格定在了200元/晚以内。
每位滞留旅客,还可以免费领到1餐正餐、1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一份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相关费用由政府承担。
能够错峰出行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所以被滞留的游客,也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为了满足老年滞留旅客的用药问题,额济纳旗第一时间组织专人购买,专人送达。
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也发布《致滞留游客朋友的一封信》。
这封公开信中写道:
自10月22日起,对滞留在酒店、宾馆的游客提供餐食、药品、防控物资等配送服务,其中,午餐及各类物品配送费用为免费提供;
滞留游客可获赠胡杨林旅游区(5A)、黑城弱水胡杨风景区(4A)、居延海景区(3A)3个核心景区门票1张,自2021年起,三年内可免费游览。
疫情当前,连驰骋在草原上的淳朴牧民们都纷纷为抗疫献出一份力量。
有牧民将自制油饼、馒头送给了防疫工作人员,并用手势表达了感谢。
还有牧民捐出了自家“最值钱的家当”——羊,为抗疫展示提供充足的物资。
他们之中,有贫困户、独居老人、残疾人……
甚至,还有牧民想捐出骆驼。
这就是西北人的热情,即使自己已身处风暴中心,也不忘豪爽地向他人提供帮助。
这种为了抗疫全城一心的风貌,同样出现在了西安。
从“上海旅行团”在西安北检测出阳性之后,西安市民们在街头排着队伍准备检测。
就像今年七八月那次疫情一样,如此迅速,又如此自觉。
在疫情面前,身披白甲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和千古一帝留下的庞大军队没什么两样,他们都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这座城市的子民。
这是这个千年古都延续下来的浪漫和热血。
在宁夏银川,无数白衣战士奔赴一线,全员核酸检测已经进行了第二轮。
在甘肃兰州,短短五天内就进行了两次全员核酸。
在甘肃酒泉,从10月22日到现在,一些县区已经进行了三轮核酸检测。
可以说,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中国医护,和众志成城的人民。
如果没有疫情,现在应该是内蒙古、甘肃、宁夏,以及整个中国西北最美的季节。
伫立了成百上千年的胡杨树,已经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茫茫大漠中染上了金黄色。
在传说中,额济纳旗的胡杨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
因此,它也被称为“英雄树”。
在额济纳旗,你可以从一道桥走到八道桥,从明镜般的湖畔走到红柳林,从盘根错节的虬枝苍劲走到茫茫大漠。
一路走来风景各异,乘风而起,伴月而归。
当胡杨树不再枝繁叶茂,姿态苍凉,枝干枯萎,它们依旧有震人心魄的力量。
这“死亡的瞬间”被定格在荒漠上,仿佛依旧在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抗争。
胡杨树带来的这份力量,早已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即使面对疫情,也是一样坚定不移:
“任风吹、任它乱、毁不灭是我”。
在西安,秋天同样令人迷醉。
古观音禅寺中李世民亲手栽下的银杏树,秋风一吹,眼惊艳了千年。
秋日暖阳下的古城墙,也似乎更为肃穆,诉说着千年来的风云故事。
在兰州,熙熙攘攘的正宁路夜市能够点燃每一个秋夜。
最正宗的西北烧烤、小吃,都能在这里觅得踪迹。
但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已按下了暂停键。
很遗憾这一次错过了最美的西北秋景,愿疫情早日过去,一切恢复正常。
到时候,我们去额济纳旗、兰州、宁夏,去大西北找你们玩啊。
ref:
https://weibo.com/2803301701/KEu8Ce4cj#comment
相关报道:滞留额济纳旗的百余导游:带的多是老年团,最愁游客没药
近日,近万旅客滞留额济纳旗,其中带团的旅行社导游就有一百余人。
当地封控以来,游客住进酒店,如何配合当地政府解决游客滞留期间的衣食住行,安抚乘客心理,成为导游的主要工作。
中餐(受访人供图)
这些天,滞留在额济纳旗的导游,也感受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无暇顾及自己的思绪,他们按要求组织游客填表采集核酸,每天将当地政府下发的饭菜发放给每一位游客,统计游客需要的物资、药品然后在网上进行采购。在游客有心理压力抱怨时,他们还要当其陪聊,缓解压力。
在额济纳旗,这些坚守在游客身边的导游,成为一群特殊的志愿者。
不愁吃喝就愁游客没药
“今天的饭菜到了,马上给朋友们送过去。”
在导游林松(化名)朋友圈的小视频里,他推着小推车,给团内游客送饭。
林松的团,来自河北沧州,是个6日游团队,团成员48人。游客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最高龄达到79岁。
游客等待120救护车(受访人供图)
18日,团队正准备到胡杨林景区游玩时,林松收到了额济纳旗全城封控的消息,整个团队被留在了酒店。“物资不愁,都有饭吃。”林松说,滞留几天以来,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为老人们寻找并购买药品。
出门6日游,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游客大概都准备了7-8天的药品。在当地隔离两三天后,很多人都出现了缺药的情况。
隔离后,当地政府给隔离在酒店的旅客提供了19家药店的联系人和电话,以及当地蒙医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的微信号。
林松则负责收集旅行团内所有人的用药需求,然后帮他们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购买药品。
“我们先会通过电话询问药房相关药品,如果有些药没有,再给医院发送相关药品的名称,用药人的信息,确定有药品后,垫付药钱。”林松说,之后药品会免费寄送到宾馆,再由他负责进行发放。
不过,不少处方药药店并没有售卖,很多的药品需要在医院购买。
急需的胰岛素(受访人供图)
林松说,这几天缺乏的包括一些老年人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脏的药品,以及胰岛素等。“普通药品种有五六种,总品种不超过十种。”林松认为九成的药都不缺,可能就是因为工作流程未理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等问题,造成了缺药的假象。
这几天内,林松在药店买药4次,医院买药2次,花费3000余元。因为医院人手有限,不少工作人员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导致送来的药经常出错。药拿错了,送来的胰岛素却没有对应的枪,发现这些问题,林松只得一遍遍的在微信上跟工作人员沟通,反馈。
有游客清晨突发疾病
从四川攀枝花带团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导游张先生,今年37岁,已在旅游行业工作了近20年。张先生称,他与妻子等4名导游一共带领了200多名游客。1名导游单独带领一个小团,导服费每人每天可以挣150元。
张先生带领的小团共有52人,最年轻的游客今年51岁,年纪最长的游客81岁。
10月18日,接到核酸检测的通知后,他开启了另一番与平日完全不一样的导游工作。“18日核酸检测的旅行团很多,当天设了12个核酸检测点,为了让游客更快检测完,我在3个点来回跑。”张先生说,当天中午12点开始核酸检测,他到次日凌晨4点才结束自己一天的工作。
“大多数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检测前我得教他们怎么用手机扫码登记。”他的旅行团中,还有数名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机,他只好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登记,同时还要收好他们的身份证。
张先生称,他们18日最初收到的通知是封闭管理48小时,大家都以为48小时过去了就会继续原计划的行程,却没有想到在酒店一呆就是8天。不过已有过类似经历的他,并无怨言。
“2002年我带一个20多人的小团到过广东汕头,在那里正好遇到非典,也是在酒店呆了12天。”张先生坦言,相比上一次的经历,这一次他所面临的状况要复杂很多。“上一次带的都是年轻人,而这一次是中老年人,他们很多事情都需要我来帮助解决。”
24日早上6时许,还未睡醒的张先生被手机来电声惊醒。“电话刚接,只听到对方说谁谁谁不行了,起不了床,你快来看一下。”张先生立马披了件外套,赶到事发房间一看,一位游客脸色苍白,四肢发麻,周围10多名女游客因受到惊吓都在哭。张先生立马拨打了120,随后帮助生病的游客调整姿势。“那天120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过来,好在我们团有一位退休医生,他过来号脉觉得没有大问题,大家的情绪才好转。”张先生说。
有导游因压力太大哭泣
为了看胡杨林,本不是专职导游的田丹丽(化名),向自己所供职的旅行社申请带团来了额济纳旗。
没想到,一团40余人从四川出发,刚看完胡杨林景区,就被隔离在酒店。
“18日上午,我门接到总领队的电话,要求待在景区不要出来。”那个时候,田丹丽看到了当地全城封控的公告。因为正在景点游览,这一队游客也并未惊慌。然而,当他们从景点返回,准备通过高速回酒店进行隔离时,却发现高速已经封路。
游客拍下的胡杨林(受访人供图)
“当时大家也很焦急,我只有一边在车上安抚,一边电话跟上面沟通,因为我们必须要回到酒店,不然没地方可去。”田丹丽说,协调到当天下午1时,一车人终于走上高速回到酒店进行隔离。
田丹丽说,日常带团时,旅游线路和食宿地点基本都定好了,不需要操太多心。这次碰到疫情,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没时间有自己的想法,每天都是想着怎么服务好游客”。
刚开始的时候,田丹丽给每个房间送盒饭,因为时间不固定,游客会催;饭菜是凉的,游客心里不舒服也会发牢骚。“餐食来的时间,冷热,这个都不是我们导游能决定的,饭来晚了我们也不知道跟谁联系。”
田丹丽带的这个团,乘坐的是旅游专列,原计划在额济纳旗逗留两天一夜后,专列会继续开赴银川。所以很多人的行李和衣物都放在了火车上,只备了一两天的衣物。近一周没有衣物换洗,也不知道要待多久,不少人有情绪。
田丹丽每天趁中午送饭、或者送物资的时候,跟他们聊一聊天,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还告诉他们,只要没有人确诊就是最好的消息。
滞留期间,田丹丽还听说,前几天有个年轻女导游因为游客抱怨,压力太大而哭泣的消息。
她希望无论是游客、导游还是当地政府都能够相互理解,共同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