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无数人流和热议的
“Prada菜场”值得拥有姓名
国际大牌和乌中市集的
这次“跨界合作”是否成功?
大家说法不一
有人爱TA
贴满Prada印花图案的墙体、穿上“Prada”外衣的果蔬,购满20元即可获得的特供购物袋……
为了这些,接连半个月,“精致妆容、时尚穿搭”的网红、潮人纷至沓来,与“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的上海阿姨爷叔在菜摊前比肩。
也有人烦TA
比如,曾有人在菜场外目睹过“不和谐”的一幕。一名女子举着新买的芹菜拗完造型后,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此外,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也收到不少市民吐槽:“菜场人满为患,老年人无法进入买菜”、“门前的一条路是华山医院急救车来往的主干道,拥堵严重”、“活动没有关注到居民与社区的关系,还周围居民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如今“Prada”离场,网红潮褪去
乌中市集逐渐回归了原本的轨道
喧嚣过后,那里留下了什么?
有菜摊摊主直言:
希望别再搞这种活动了
回忆起这为期14天的联名活动,菜摊摊主小邹只觉得“累”。
刚开始,管理方采取过限流措施,每天给的Prada袋子数量也少,小邹和姐夫连同爸妈4人齐齐上阵尚能应付。可后期,限流被取消,发放的袋子数量有所增加,大家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另一家菜摊摊主方先生则对记者直言,“希望别搞这种活动了。”在他看来,整个活动期间真正买菜的人不多,更多的是“借菜”拍照的人。这个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要么菜拍着拍着不见踪影,要么旁边原本要买菜的人看到菜品被翻了多次后,干脆放弃购买。
采访时,还有一位刘师傅透露了个细节,不少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买完菜、拍完照,因为不方便携带,干脆直接送给楼上的摊主或者住在附近的人。
“之前那个把芹菜扔掉的小姑娘就是从我们这买的,她不是直接扔进垃圾桶的,是因为没送出去……”
比起摊主们, 更加反对这场活动的是乌中市集的大部分消费群体。
许阿姨本是市集常客,说起活动期间市集的拥挤程度,她不由叹了口气, “本来很快就能买完,结果人太多了,挤进来就要很久。” 随之而来的,还有“占用民生资源”“人车无法正常通行”各种各样的吐槽。
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 活动确实增加了摊主的收入。类似Prada这样的国际品牌主动联合菜场做活动,对丰富消费体验、提升消费层级是有益的。从国际消费趋势来看,品牌 走向民间,与传统消费场景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优化城市商业环境一次尝试。
△菜场的烟火气正在回归。
依然有人在拍照拗造型
买菜客流尚待回温
10月19日上午10时,一位身着黑红相间连衣裙、戴着墨镜的阿姨瞅准人流空隙,站在了乌中市集的门口,摆好姿势等待对面的男子按下快门。
墨绿色的门框、浅黄色的墙面……就算脱去了Prada的印花外衣,乌中市集依旧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不少逛过的人,都为它区别于传统菜场的干净、整洁而惊叹,即便没有这场活动,这个新型菜场也已是“魔都”的网红打卡地了。
△市集门前,仍旧不乏拍照的年轻人。
Prada快闪活动将乌中市集拍照打卡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却使 菜场原本的功能属性反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一楼菜摊摊主方先生告诉记者,突如其来的大客流,反倒让一些原本要来买菜的老顾客客源流失了。“不少老顾客看到这里人特别多,买菜不方便,就转去别家了。”
例如住在附近的饶先生就曾为了躲避拥挤,选择走到一公里以外的延庆路买菜,他还特意拨打“12345”,希望管理方加强管理。 而随着活动落幕,拍照打卡的年轻人不复再来,可老顾客却有了新的消费习惯,这让方先生颇为头疼。
不过可喜的是, 客流正在回温。10月19日上午,记者在乌中市集看到,菜摊前围着买菜的人多了不少。“萝卜多少钱?”“丝瓜怎么这么贵?”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市集重新多了几分烟火气。不过, 买菜的人中鲜少看见年轻人的身影。
△19日,市集的客流回温不少。
这样的“跨界合作”值吗?
专家坦言:收效甚微
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晁钢令看来,这样的快闪活动还称不上“跨界合作”。“所谓跨界合作,必须要有长期的合作模式,形成互利效果。”反观此次活动,策划者深谙流量密码,前来打卡的人收获了社交资本,活动双方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关注,知名度有所提升,可对菜场本身而言, “骤增”的流量并未带来相匹配的利益提升和客源拓展,可谓收效甚微。
在许多论坛上,不乏对菜场功能属性的讨论。 “菜场是为附近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喜欢的是物美价廉、实惠便利的菜场,而不是用国外名牌来装饰的菜场。” 对此,晁钢令深以为然。他介绍,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对性价比的追求比对品质的追求更高。因此,相当一部分依靠个体商贩经营的传统菜场,首要工作仍旧是满足民众对菜品新鲜、价格低廉的追求,“政府部门也应当考虑保持类似菜场的合理布局。”
你去网红菜场打卡了吗?
对于菜场的各种尝试,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