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万确。

德国的体育老师,真的教数学,还可能教生物、历史、化学、英语......

德国教师,整体来说,福利非常好(收入仅次于卢森堡,全球第二),大学师范专业的入学门槛很高。

德国的师范生,至少要选择两门今后想要上课的专业。

在很多州,本科毕业的老师,只能教一门课。研究生毕业,可以选择教一门或两门课。

德国所有的中学教师,必须有教两门课程的教师资格。

师范专业入学门槛高,加上出生率上升和难民增加的原因,这两年德国教师荒比较严重。

据贝塔斯曼基金会的研究报告,2025年,德国光小学教师,就会有3.5万的缺口。

尤其是数学、生物、物理和化学这些科目,缺口更大。因为女教师多,一般都不愿意教这些科目......

所以,数学老师教体育,生物老师教音乐,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澈澈学校的舞蹈兴趣班,就是英语老师在教,而且相当专业,获奖无数。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巴伐利亚州第一名。

德国中学老师,从5年级一直教到13年级,这跨度,就相当于咱们的小学老师也教高三。

就连澈澈所在中学的校长,平常也教两个班的化学。

另外,除了小升初和高考这种,德国学校大部分的考试,都是由老师自己出题,自己写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还要自己阅卷。

我瞎猜啊,是不是教的两门课,跨度越大,老师越不容易厌倦呢?

比如教完数学,脑细胞耗费了不少,正好去体育场上强身健体一下?

(说个笑话,澈澈有一天回家跟我说,有一道数学题,是这样的“假如一只鸡下1.5个鸡蛋,那么如何如何”)

德国的数学,当然不差。

近现代历史上,德国产生了许多数学大师,比如高斯、黎曼和莱布尼茨。

德国的数学教学,比较注重数理思维的搭建(也是现在国内大趋势)。其中的数理逻辑,就是德国数学大师莱布尼茨开创的。

通过丰富的数学场景,引导学生兴趣,进行启发式教育,而不只是知识和重复的训练。

有些方法,在我们看来,就会笨一些。

德国人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有些笨头笨脚,呆头呆脑。比如说,你到商店里去买东西,店员有时候要找钱。你买了七十五分尼的东西,付了一马克。

若在中国,店员过去用算盘,今天用计算器,或者干脆口中念念有词:三五一十五,三六一十八,一口气说出了应该找的钱:二十五分尼。

德国店员什么也不用,他先说七十五分尼,把五分尼摆在桌子上,说一声:八十分尼;然后再摆一个十分尼,说一声:九十分尼;最后再摆上一个十分尼,说一声:一马克。于是完了,皆大欢喜。

这是季羡林《留德十年》里面的一段话,讲的是近一百年前的德国。

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就是马克换成了欧元而已,其它方面,还是这么...笨...

因为德国的数学教法,就是这样的,不会借位。

这应该也不是德国的特例。

西方大多数人人对计算器的依赖很高(考试时可以带计算器)。

我以前和几个欧洲同事一起吃饭,我们AA制,一共5个人,碰巧是125块钱。就看那四个精英,纷纷拿出了计算器......

吐槽归吐槽,德国在数学上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能“笨“了些,但其实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启发思维兴趣,注重方法和过程,而不止是快速得出结果。

澈澈的数学成绩,至今还是班里第一,包括理科都是一分(最高分),除了国内那三年打下的基础,德国的启发式教学,也功不可没。

要是疫情过去后,假期把闺女送回去集训一下数理化,是不是可以拿个国家级比赛大奖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