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人民视觉


阿房宫早已被毁,但它们仍需要你守护。



近日,山西突降暴雨,灾情无比严峻。

国庆开始的强降水,已经造成175.71万人受灾,15人因灾死亡,3人失踪。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超过1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57.69万亩,倒塌房屋有1.95万间。

但不知道怎么的,山西得到的关注像当地骤降的气温一样,冷得让人发寒。

特别是,那些迫在眉睫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鲜少有人问“晋”。

山西文物,到底有严峻?





● 看看平遥古城。

它作为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这里的砖瓦楼阁为人们展示了几百年来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鲜活历史。

在近日的水灾中,古城的第84号内墙发生局部坍塌,损毁长度约25米。

随着雨水被冲走的,不只是墙体,更是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实在令人痛心!



近日的平遥古城,山西平遥一内墙局部坍塌(总台记者航拍)




暴雨前的晋祠


● 再来看看晋祠。

这座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的园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包含几十座颇具传统特色的古代建筑,其中名为“鱼沼飞梁”的桥梁,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

这次水灾造成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奉圣寺大殿西南角挡土墙坍塌。



晋祠受损




暴雨前的晋祠


● 还有运城解州关帝庙。

它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

因为坐落在关羽的老家,而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武庙”。

在这里,通过各种有形可感的文化遗产,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更好地理解海内外华人关帝崇拜的来由。

然而,因为这次洪水,春秋楼二楼大面积漏雨,威胁到“夜读春秋”塑像。





暴雨前的关帝庙


此外,大水还在威胁天龙山石窟、临汾丁村民居等众多历史瑰宝。

据山西省文物局统计,全省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险情。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更有789处之多。

三晋厚土,“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一个不起眼的村庄里可能就藏着需要被抢救的惊世杰作。

虽然,这些受到损害的文物没有受到关注,但不代表它们不重要。

山西作为尧舜禹“发迹”的地方,是最早叫做中国的地方。

这里的古建筑达3万余座,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



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中国早期古建筑,有70%以上都在三晋大地。

20世纪初,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境内无唐代木建筑。

为了推翻这一论断,1930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战乱中四次入晋考察。

经过六年的执着的探索,他们最终在五台山佛光寺发现了保留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这就是山西古建筑的价值!

它们是了解我国完整建筑史的一手材料,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

然而,此次百年难遇的洪水,对这些暴露在地表的遗迹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山西没有这次大洪水,它的文物保护工作,也一直走得举步维艰。

这里的古建筑数量庞大,分布零散,材质多为木头、泥草等易腐蚀之物。

不计其数的乡间古建,散落在表里山河的沟沟坎坎间,任凭岁月沧桑。

山西人曾戏言:“我们只保护元代之前的,元代以后的,实在太多,保护不过来啊。”

玩笑归玩笑,却真实地反映出山西文保工作力不从心的状态。

除此之外,更多来自人为的破坏,让情况雪上加霜。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那些屡禁不止的文物失窃案件。

我们都知道敦煌遗书被盗走的历史,却很少有人知道,有许多山西籍国宝同样流落在海外:

● 洪洞县广胜寺的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图 | 《炽盛光佛佛会图》局部


● 另一同寺壁画《药师佛佛会图》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图 | 《药师佛佛会图》局部


● 稷山兴化寺《弥勒说法图》现藏于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



图 |《弥勒说法图》


● 云岗石窟造像佛头,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这些作品也是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被列强劫掠到国外的,它们写满了华夏儿女的血泪。

如今,中国崛起,曾经受尽欺辱的历史早已被改写。然而,山西的文物依然在流失。

2013年前后,襄汾县陶寺北墓地大量青铜器被盗。

这座墓地占地约24万平方米,是从西周、东周之交延续到战国时期的贵族墓地。

它在被考古学家发现之时,已经由于遭受盗墓贼多年的疯狂盗掘,千疮百孔。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王京燕痛心地说,这座墓地本可以为研究当时社会层级结构、婚姻状况、家族形态等提供珍贵线索。

因为盗墓贼的破坏,很多环环相扣的历史资料就此湮没在历史中。





作案的工具


2016年11月,平遥县西良鹤村龙天庙内,10幅壁画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这座明清时期的古庙,在1982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村民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一直无人看守维护它。

这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那些瑰丽、鲜活的明代画作被轻而易举地偷走。

......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山西这个文物大省,也是文物流失大省。

它遭受的各种劫难,暴露了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诸多问题。

其中,最令人痛心和担忧的是,我们很多人对它的遭遇一无所知!





因为我们的无知,保护山西文物的工作总是进行得异常孤勇艰辛。

在这次灾情的初期,“无人问津”的山西人民展开了顽强的自救活动。

他们在救人的同时,不忘抢救祖先留下的“家业”。

在平遥,文保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开启强险修缮工作。



即使天气寒冷,还有坍塌危险,他们坚持24小时全天候巡检,默默守护国宝。

在更多不受关注的地区,很多居民自发加入当地文保工作者的队伍,第一时间冲去救援。

他们为古建筑挖渠排水,以减少雨水堆积对文物带来的冲击。

通过他们孤勇的战斗,大多数山西古建筑受到的损害被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山西人的坚韧、顽强,令人泪目。

质朴的他们做出这些壮举,皆因他们对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一往而深。



英雄们已经做了很多,现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

目前,全国各大博物馆开启了“为山西文物撑把伞”的救援活动。









行动很暖心,然而仅有救援款项和物资还远远不够,保护三晋文物,任重而道远。

此后,他们仍需要长期有效的修缮方案、大量专业人士的支持......

此外,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最需要我们每一个国民持之以恒的重视。

为文物“撑伞”,不仅在灾害之时,更在日常中的每时每刻!

现在提到山西,很多人总想到“煤老板”、“老陈醋”、“刀削面”......

但其实,文物古迹才是山西真正的底色。





庄严合度的北魏佛像,轻巧复杂的辽代木塔,粗放简洁的元代道观......

当我们真实地站在它们面前时,先人们认真生活的样子便历历在目。

他们一凿一斧、一砖一瓦的积累,成就了我们延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



结语:

山西这个省份在中国太过低调。

作为能源大省,它“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烧热了华北一半的炕”。

它一直在燃烧自己,温暖其它省市。

然而,它的伤痛却因为自己习惯性忍耐而被大家忽视。

它让人想到热播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的大哥——任劳任怨地付出,为弟妹操碎了心,甚至将自己拖垮了都不吭声。

这样的山西令人心疼。

作为同气连枝的兄弟姐妹,我们曾经“没心没肺”地专注于做自己,没看见大哥的不易。

现在,我们得知家中老大有难,是时候回报它了。

这就是家人:平时可能会疏忽彼此,但困难来了,就能拧成最坚毅的力量,走出最艰难的困境。

这就是中国:在这里,没有一个省份是孤独的,我们不会留山西一个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