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作者:安十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出炉,该报告由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
《报告》的排名依据是“人才吸引力指数”,该指数是通过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等数据加权得到的结果。
其中,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反映的是一座城市把人才“引进来”的能力。
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反映的是一座城市把人才“留得住”的能力。
话不多说,先上榜单:
一、人才吸引力排名:京杭沪深广
《报告》显示,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位居前十名,是中国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十个城市。
其中,北京从人才净流出变成净流入,近三年来首次位居全国第一。
此前的冠军一直是上海。分析认为,这与北京2020年人口净流入占比止跌回升有关。
从2017~2019年,北京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2.3%、-2.7%、-3.9%,均为负值,这说明北京这三年一直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
直到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变成正数0.2%,这说明北京在2020年实现“人才净流入”。
报告分析称,这是由于北京过往严控人口、疏解产业,直至今年复产复工期间企事业单位招聘与留才力度加大所致。
于是,2020年北京市人才外流趋势缓解,人才转为净流入,排名也由2017~2019年的2、2、3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位。
杭州首入前三。
从2017~2020年,杭州市人才净流入占比从1.0%攀升至1.6%,连续3年居全国之首。这意味杭州最近几年的人才净流入量,一直超过北上广深。
分析认为,近年来杭州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而且,杭州薪酬比较有竞争力,在十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
大量的人才净流入,让杭州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名从前三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上海从榜首位置滑到第三。
从2017~2019年,上海一直稳居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直到2020年,被北京、杭州反超,位居第三。
近四年来,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2%、0.9%、0.5%、1.2%,人才持续净流入,而且人口净流入占比在2020年止跌回升。
报告称,2019年及以前上海人才净流入放缓,主因上海控制人口及产业转移;净流入放缓趋势在2020年中止,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降低了人才外流。
深圳、广州人才净流入量增加,但城市排名下降。从2017到2020年,深圳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4%、0.2%、1.3%。
报告称,主因是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才政策有吸引力。
不过,深圳的人才净流入量在增加,但全国排名却在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的排名依次是第2、2、3、4位。
从2017到2020年,广州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0.5%、0.6%、0.9%,说明广州的人才净流入量也在显著上升。
不过,广州的全国排名从第四名降到第五名。
分析认为,广州近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这主要因为广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第6名~第7名的排名也比较稳定,人才吸引力仅次于北上广深杭的一直都是南京与成都。
南京虽然不如成都那么网红,但凭借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在人才吸引力上一直略胜成都一筹。
苏州这次进步较大,从第九名上升到第七名,超过成都,仅次于北上广深与杭州、南京。
当然,进步最大的还是宁波,从2019年的第22名,上升到全国第9。
中部大城长沙的进步也很显著,比2019年的第18名,上升到全国第10。
二、北京在虹吸谁,谁又在虹吸北京?
从来源看,流入北京的人才主要来自天津和上海,尤其是天津遥遥领先,占比高达9.9%。
其次是上海,占据北京人才来源的4.1%。
除了天津、上海,北京人才的来源地中出现三个河北城市,廊坊、保定、石家庄均上榜。
此外,中部的郑州、东北的沈阳、西北的西安、华南的人深圳,也是北京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从去向看,北京人才外流的最大去处也是天津和上海,占比分别高达7.6%和7.3%,其次是深圳。
有趣的是,北京和天津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一位:流出北京的人才中7.6%流向天津,流出天津的人才中27.7%流向北京。
总结来说,北京在人才方面虹吸的主要是天津、上海与河北。
而虹吸北京人才的则是天津、上海、深圳,其次是河北。
三、杭州人才来源,主要是上海北京
从来源看,人才向杭州流入的最大城市是上海,占比达10.2%,其次是北京,占比5.7%。
此外,南京、西安、郑州、宁波也是杭州人才来源的重要城市。
从去向看,杭州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上海、宁波、苏州、北京、南京、广州、西安、绍兴、深圳、嘉兴,合计占比达44.9%。
其中,有5个去向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达26.4%。
四、上海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北京苏州
从来源看,人才向上海流入的最大城市是北京,占比达9.2%。其次是苏州、南京,分别占比5%、4.2%。
从上海的人才来源来看,前五大城市中有三个在长三角。此外,中部的郑州、武汉、合肥,华南的深圳,西部的成都、西安,也是上海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从去向看,上海人才外流的最大城市为杭州,占比达9.8%,其次是苏州,占比7.8%。
上海人才外流的十大去向中,长三角城市有6个,合计占比达34.6%。相比而言,上海人才的十大来源地中,长三角城市只有4个,合计占比14.9%。
这说明在人才供给方面,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效应,要大于虹吸效应。
五、深圳人才的最大来源是广州北京
从来源看,深圳人才的最大来源地是广州,流入深圳的人才中有12.0%来广州。其次是北京,占比6.2%。
从深圳人才的十大来源地来看,广州的占比,可谓一骑绝尘。
广州、北京之外,大湾区的东莞、惠州、佛山,长三角的上海,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西部地区的西安,也是深圳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从去向来看,深圳人才外流的第一大去向也是广州,流出人才中有13.1%是流向广州。
广州之外,深圳人才外流的第二大城市是东莞,第三大城市是北京。
此外,大湾区的惠州、佛山,长三角的上海、杭州,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郑州,西部地区的成都,也是深圳人才外流的重要去向。
总的来说,深圳人才外流的十大去向中,广东城市占了4个,占据深圳流出人才的30.9%。
深圳人才的十大来源地中,广东城市也是4个,占据深圳流入人才的22.6%。
这说明在人才供求上,深圳对广东省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
六、广州人才的最大来源是深圳佛山
从来源看,广州人才的最大来源地是深圳,流入广州的人才中有11.4%来深圳。其次是佛山,占比7.2%。
从广州人才的十大来源地来看,深圳的占比,也是一马当先。
深圳、佛山之外,北京、东莞也是广州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此外,大湾区的惠州,长三角的上海、杭州,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西部地区的成都,也是广州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从去向来看,广州人才外流的第一大去向也是深圳,流出广州的人才中有18.7%去到了深圳。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去向是佛山,占比亦高达12.2%。
深圳、佛山之外,大湾区的东莞、惠州、中山、珠海,中部地区的长沙,京津冀的北京,长三角的上海、杭州,也是广州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广州人才外流的十大去向中,广东城市占了6个,占据广州流出人才的46.2%。
相比而言,广州人才的十大来源地中,广东城市仅占4个,占据广州流入人才的24.7%。
这说明在人才供求上,广州对全省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承担着人才集散效应:从全国各地吸引人才,然后疏散到周边。
七、男性更容易跨城求职
此外,报告指出,全国流动人才还有以下特点:
从性别看,2020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7%,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3%,这说明男性更容易跨城求职;
从年龄看,跨城求职的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
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7%为本科及以上,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8.8%,高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8.2%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0.9%,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1.7%月收入超6000元,高于求职总体的39.5%,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0.3%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作者: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