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消息,
山西近期严重洪涝灾害已致
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
175.71万人受灾,
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84.96万亩农作物受灾,
1.7万余间房屋倒塌。
山西为何突然下暴雨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异常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先西伸北抬后稳定维持在黄淮地区,与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山西形成稳定的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山西出现长时间降水天气。
其次,水汽条件充沛。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和低层西南急流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经过西南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山西中南部地区,为山西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最后,低层抬升条件长时间维持。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低层切变线辐合系统长时间维持和降水回波反复经过山西中部,叠加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复杂地形对偏东气流降水增幅作用,导致山西中部及临汾北部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出现。
此次暴雨有何特点和影响
其一,山西暴雨累计雨量大。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太原市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全省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有51个县(市、区)降水在100~200毫米之间,累计降水量最大为285.2毫米。
其二,暴雨持续时间长。从10月2日23时开始,降水持续4天,至6日23时结束,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4日到5日,山西中部连续两天出现区域性暴雨。
其三,降水极端性突出。全省共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6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
最后,山西暴雨还伴有雷电、强对流和降温。本次强降水过程前期降水伴有雷电,局地出现小时降水量20~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后期4日至6日降水主要以小时降水量10毫米以下的稳定性降水长时间维持,且气温下降后持续走低,较前期山西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下降8℃~10℃。
10月10日,
话题#风雨中山西古建正受到威胁#冲上热搜,
也让更多网友关注到
正在暴雨中飘摇的山西古建。
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
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
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
在这次北方罕见的持续降雨中,
山西古建陷于持续降雨和洪涝威胁中。
(滑动查看↓)
一处处山西古建坍塌的画面,
令不少网友揪心!
晋城阳城“市保”大夫街土地庙护墙坍塌
太原市蒙山开化寺后墙摇摇欲坠
据介绍,山西作为文物大省,不可移动文物在册登记数量约53875处,其中古建筑达三万余座,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与壁画、雕塑等依附古代建筑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共同组成宝贵的国家历史文化遗产。
知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早在民国时期多次带队前往山西考察古代建筑四次。在山西,他们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改变了日本人“中国境内无唐代木建筑”的说法。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垣曲“县保”成家坡药王庙坍塌
不少网友也痛心呼吁:
关注山西古建的保护与修缮!
官方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多家企业捐款助力古建抢救
据消息,针对山西多处古建受损情况,当地已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降雨结束立即启动修缮工作。
此外,多家企业宣布捐款支援山西,部分企业明确表示,善款除了购置紧急救灾物资外,还将助力山西文物古建抢救工作。
各地博物馆为山西“撑把伞”
10日,各地博物馆接力发文,携手共“晋”,为山西撑把“风雨无畏”的伞。
(滑动查看↓)
为此,@山西博物馆 也多次表示感谢:微光汇聚,风雨同舟,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一定战胜困难!我们也一定会做好后期修缮工作!为山西的文物撑一把伞!
雨还在下
愿三晋儿女和山西文物
都能平安挺过风雨
一起为山西“撑把伞!”
10月11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灾受损文物抢险和保护修缮工作。
连日来,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山西多处文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根据山西各市上报数据,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一千多处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等险情,极少数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博物馆)也出现小面积漏雨等情况。经初步研判,因灾受影响文物中大部分为一般性损伤。
李群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示要求,高度重视文物应急抢险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保障文物安全。要全面掌握灾情,指导山西严谨做好受灾情况统计。国家文物局立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保护,并将在后续文物保护项目和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安排。指导山西继续加强巡查排险,完善应急措施,做好安全防护,严防次生灾害对文物造成的破坏。综合近期山西、河南等地文物抢险救灾情况,举一反三,研究制定出台文物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确保文物安全。
来源: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光明日报、新华社、文博山西微信公众号、山西晚报、@青蜂侠、@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博物馆、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