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有关港人移民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据香港《星岛日报》10日报道,林郑9日在电台节目上谈及该问题时表示,不想由特区政府主动挽留移民港人,而是希望向市民展示香港的未来,包括未来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

她表示,希望通过这份施政报告,让巿民看到香港的前景。

林郑称,外国公司赴港及移民赴港的两个指标都很正面,海外及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公司的数字也有升无减,都属于“信心的标准”;

如果有已经移民的巿民想回港,特区政府十分欢迎。



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后,英国等西方国家抛出所谓优惠措施吸引港人,并大肆炒作“移民潮”。但不少移民不到半年的香港人选择了回流。

有港媒8月31日曾采访多所学校的校监及老师,汉鼎书院创校校监徐莉表示,确实发现学生有回流本港就学的现象,多数从英国返回香港,且不仅出现在本地学校,国际学校也有。她说,绝大多数当初请假休学的学生,新学年已回港就学,而未回港的学生也表示处理完家中事务或等通关之后,就会回港上学。香港“01”网称,在所谓的“移民潮”带动下,香港公立中小学曾出现“退学潮”。但新学年在即,陆续有小学校长接到移民港人问询,想了解学校招收插班生的要求。

与此同时,选择移民的香港人,并非都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以英国为例,港媒表示,受脱欧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去年英国经济的萎缩幅度位居G7之首,新移民在当地找工作相当难。

大部分商店被迫关门,大企业倒闭,银行界及大型百货集团裁员,写字楼秘书都已一职难求,“就算找到工作,也只是连当地人都不肯做的活,譬如在农场打杂的苦力,做外卖仔,水、电黑工或建筑工人”。有在英生活40多年的港人说,BNO持有人未入籍,不是英国公民,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但衣食住行、接受教育等开销很大,天天生活开销坐吃山空。

日前,有移民英国的港人父母在社交媒体上的“英国香港人生活交流区”中发文,透露生活惨况。他们表示儿子在校被欺凌,上学几天后突然在他们面前哭诉。还有网民在网上分享一起抢劫案,称他住在伦敦的朋友晚上开车回家,在停车场等候车位时被戴安全帽的摩托车骑手拿铁槌敲碎其车窗,并抢走手上的手提包,“损失不大,但令人挫败”。

有“黄丝”在社交群组称,他抵英后发现当地经济很萧条,若不是有亲戚收留,早就饿死街头,现在几乎天天都梦到香港这个家,还称“好后悔”。

有人在网上拍视频分享称,有金融专业背景的自己举家移民英国后,申请超过百份工作,没有一份成功应聘上,最终只能放下身段,改去中餐馆送外卖,收入大幅减少,工资仅是在香港时的三四成。

不堪生活令他们如梦初醒,不禁反问自己:“在香港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值得放弃一切去移民?要认真想清楚。”

英国内政部曾估计称,2021年至2025年间,移英港人或最高超过30万人。但有港人总结了移民英国后悔的三大原因:一是经常遭英国人歧视;二是文化差异大;三是英国排华心态难免歧视香港人,回流香港自然成了更好的选择。英籍资深大律师江乐士撰文批评英国诱骗港人移民,以填补脱欧后的劳动力不足。

江乐士说,英国脱欧后,面临很多社会发展问题,如房屋问题、犯罪率上升、种族关系紧张等,而草根阶层对海外移民的歧视问题亦相当严重,移英港人除非拥有特别技能或专业技能,否则便要在英国从事低下层的工作。

建造业议会主席陈家驹称,如果勉强继续留在外国生活,不但牺牲自己,孩子也未必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将会“害他们做一世二等公民”;即使举家回流,孩子也会错过好几年在港学习中文的机会。而在未来社会,不能掌握良好的中文书写和沟通能力,对事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