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今年的国庆以“民主大联盟、世界加好友”为主题


今年的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建立110周年纪念日。

110年前的辛亥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49年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后,将国庆日“双十节”和同在10月的台湾光复节、蒋公诞辰纪念日一并包装成“光辉的10月”。

但在过去20多年,随着两岸关系、国际大势以及台湾社会认同等很多方面的演化,“10月的光辉”逐渐黯淡。“双十节”庆祝活动鲜少有中华民国的字样,而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凸显台湾。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与其讨论台湾人身份认同现在和过去的差别,“不如着眼未来”,想想台湾究竟要如何定义“台湾人”。

“台湾国庆日2021”

今年9月台湾国庆筹备委员会宣布,国庆将以“民主大联盟、世界加好友”为主题,展现民主台湾和世界团结友好的精神。

委员会同时发布了国庆主视觉“金光双十”,图案下方除了“民主大联盟,世界加好友”的字样,还有英文的“TAIWAN NATIONAL DAY 2021”(台湾国庆日2021)。

这随后招来一波“去中国化”的批评声音。国民党批评民进党政府的国庆相关活动导致国号、国旗“被消失”,中华民国再次沦为配角。

国民党声明表示,今年是总统蔡英文上任以来第六个国庆,但庆祝中华民国国庆的文宣,却挂上“TAIWAN NATIONAL DAY 2021”,看不到任何“中华民国”字样,民进党用尽把戏,蔡英文根本是“英文台独”。

国民党呼吁民进党“避免意识形态治国,真诚面对历史”。

此后,国庆筹备委员会秘书长陈宗彦表示,后续相关设计“一定会有国旗、中华民国国庆”等字样。



台湾为国庆活动进行预演


历史被“腰斩”?

国庆筹备委员会还在脸书专页上发文表示,“历经半个多世纪淬炼,民主自由守护着台湾人的安全,维持印太区域的稳定,因为深厚民主价值,使台湾勇敢自信,更能与世界同行。”

国民党对此提出质疑,到底“半个多世纪”说法从何而来,怎么起算。明明是在庆祝中华民国110年国庆,民进党政府陈述国家历史却直接“腰斩”,把110年直接砍半剩下“半个多世纪”。

国民党还进一步指控,这是公然篡改中华民国有110年的历史事实,民进党政府试图偷渡台独主张应该被谴责。

不过对台湾目前的主流民意而言,110年前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历史的确太遥远,毕竟中华民国是在1945年才来到台湾的。

1911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时,由于清政府在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台湾还是日本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后来,日本在台湾的受降日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光辉的十月”旗海飘扬


十月不再光辉?

以前台湾在两蒋统治时期,10月被称为“光辉的十月”,既有10月10日双十节,还有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到了10月31日还有蒋公(蒋介石)诞辰纪念日。那个年代写文章的时候提及蒋公,前面还要空一个字以示尊重。

当时,日子还没到10月,总统府前广场和道路,以及各公家机关建筑物都早早搭起木造牌楼,漆成大红色并写上“中华民国万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政治标语,家户门前也都挂起国旗,旗海飘扬,整整一个10月街头巷尾都是张灯结彩的庆祝气氛。

但是自台湾民主化之后,“光辉的十月”逐渐变得暗淡。几次政党轮替下来,现在的10月只剩下双十节还一定要办点庆祝纪念活动,但也和百多年前建立的中华民国关系越来越远。



在台湾过去尊称为"蒋公"的蒋介石领导下,"反攻大陆"的概念一度深入人心。


那个光复节就别提了。1945年国民党从战败的日本政府手中接收台湾,旋即在一年多后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后来还有持续数十年的“白色恐怖”。对那些受害者而言,光复节没什么好庆祝的。

更不要说蒋公诞辰了。这个纪念日早在2007年就已经被台湾政府修法废除,现在台湾各界对蒋的评价仍然有许多争议,推动还原历史真相的“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也将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列为第一优先处置的任务。



国庆活动将会出现巨幅国旗在空中飘过


身份认同的变化

现今的台湾人如何看待双十节也反映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变化。如果说,过去“光辉的十月”代表的是对中华民国的认同,现在则是更着重于强调台湾主体意识。

最近包括《中国时报》,《自由时报》等多家台湾媒体都报道了台湾好多中学生连孙中山是谁都不知道的消息。也引起了许多人批评学校历史教育的“去中国化”导致新一代年轻人不清楚过去的历史、不了解孙中山和中华民国的关系。

在以前的两蒋统治时期,台湾学生作文写到“国父孙中山”,前面还必须空一个字表示尊敬;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站着要立正、坐着要立刻端正挺胸。

但随着1990年代之后的台湾民主化历程,学校的历史教育也从过去的“大中华”思想转变,从认识台湾为出发点,然后是东亚、亚洲和全世界。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0年大选后的三份民调结果显示,“偏向台湾独立”拥有27.7%支持度,是“近30年来最高”。

与此同时,同期民调也继续显示,选择“维持现状”(status quo)依旧是主流民意,虽然有逐步下滑迹象但是仍然过半数。

专攻台湾政治发展的美国2020富布赖特(Fulbright)访问学者南乐(Lev Nachman)在接受BBC中文访问时称,上述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的比例虽然持续升高接近七成,但后者仍不等同支持台湾立即宣布独立的做法。

南乐表示,维持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这被认为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也是国民党第一任领导人


“着眼未来的台湾人”

台湾知名自由作家、《破土》编辑丘琦欣最近曾撰文,形容台湾社会身份认同出现巨大演变,年轻一代实际已经形成台湾政治“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

欧洲台湾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秘书长、英国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资深讲师程念慈也指出,年轻一代对台湾有不同的历史观,而老一辈的人和坚持不同意见的人还不适应这样的世代变化。

不过,程念慈认为,对于台湾人身份认同发生改变的问题,或许也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看。

程念慈对BBC中文说,“我们可以不要把台湾人看作一个单一种族构成的群体,不同的社会阶级,家庭和族群背景,性别或性向,年龄,都会让每个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她说,在这样一个所谓的“台湾人”的大范围之内,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都深深受到上述的结构因素的影响。

除了“去中国化”,强调本土意识、在地文化之外,台湾近年来也大力推广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等核心价值,并且接纳了许多原籍不同国家的新住民。

程念慈说,(台湾)老一辈的人还没准备好新世代的身份认同变化,但未来下一代的身份认同已经不仅只是中国或台湾的问题,更多的族群融合也会让台湾人的身份认同随着时代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程念慈表示,与其讨论台湾人身份认同现在和过去的差别或变化,不如着眼未来,看看自称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的台湾人会如何对待这些外来的客人。毕竟,新住民及其下一代都是所谓“台湾人”组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