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假第三天开始,暴雨突然大规模侵袭山西。
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
在中央气象台的月度全国降水实况图中,山西几乎被深红所埋没。

山西的绝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都超过了100毫米,达到大暴雨的级别。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气象学,1毫米降雨量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升水,100毫米降雨量就相当于是六十多吨水全洒在了一亩地上。
这降雨量一看确实是比河南暴雨时最大降雨量907毫米要少特别多,似乎一点都不足以威胁到山西。
可实际上山西从9月份开始就一直在降雨,几乎没有停过。
当土地吸收水分的比例达到上限,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就如同压垮的最后一颗稻草。
山西顿时无力抵挡,先是乌马河河段多处决堤,洪水蔓入村庄,摧毁农田与平房,所到之处一片泽国。

为了躲避洪水,当地联合八个村庄,硬生是连夜把上万村民撤离至安全地带。
同时在蒲县荆坡村一带更是发生山体滑坡,5名交警来不及躲避被埋压在土里,最终4人因公殉职。
还有一些地方,山体泥沙直接湮没了整栋建筑。
有的停车场发生了地面塌陷,车子跌入深坑后,大坑很快被洪水填成了个小池塘。

不仅如此,暴雨还冲刷掉了不少建筑与桥梁的地基。
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铁轨直接悬空。

一些沿河护堤也因为连日冲刷最终垮入河底。

而在暴雨袭击之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古城的第84号内墙也发生局部坍塌。

相比于建筑物,不少人的失联更是牵动人心。
例如在山西晋中,一名66岁老人骑三轮车回家途中被洪水冲走。
现场只找到了他骑的那辆三轮车,人却还没找到。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隰县,有5人参加宴席回家时遇到洪水,在选择5人手牵手渡河时被冲散,至今还有两人失联。
目前山西多地景点关闭,停产煤矿27座、非煤矿山99座、危化企业7家,停工在建工程231个,全境一时之间陷入停滞状态。
谁能想到在我们度假之时,山西却在暴雨肆虐之下交通瘫痪,人员失联。
可这些天来,山西能依靠的,却只有自己。
为了及时封堵河堤缺口,公交车卡车上被填满石头推入河中。

消防员们也集体出动,不顾自身安危去抢救被困群众。
在阳泉,有一名司机开车时被冲走,爬到隔离墩上求救。
消防员拉着绳索靠近司机,身下就是湍急的洪水。
隔离墩狭小的空间之下,消防员选择了跪地救援。

在介休宋安村,洪水包围了整座村庄,有2000名群众被困。
因为地势低洼,有些村民幸运点,还有个拖拉机可以让自己勉强离开水面,而更多的村民只能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泡在水中。
而更艰巨的是,2000个人,却只有一艘冲锋舟。

可以想象要把所有人救出去,难度要有多大。
在晋中,一名女子不慎掉入塌陷的路面大坑中,救援人员为了把她救出来,不仅刨挖泥土一小时。
其中一名救援人员更是将自己半身埋入泥中,以供队友踩着他头部借力把女子救出。

在临汾,一名老人哮喘发作,消防员刘虎刚好就是本村人所以主动请缨。
直到到了村口,才知道要救援的老人其实是他的老母亲。

灾难之下,救援人员奋不顾身,忠孝不能两全,却在这种危急时刻母子相逢。
这也许就是天注定的安排。
而在持续降雨下,山西的天气早就进入冬季模式,连续奋战20小时的救援人员就在气温只有2°C的情况下,直接躺在泥地里睡觉。
有救援人员喝水时,手更是冻得不停颤抖。
他们,真的太累,太冷了。

这边忙着自救,另一边,山西却依旧在优先考虑其他地方。
早在9月29日,山西就和全国14个省份签订保供协议,承诺会保障对14个省份的煤炭供应。
而直到今天,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还没有一个省份的供电部门表示出现山西煤炭断供的情况。
虽然暴雨使得煤炭停产,但是短期内储存的煤炭还是能供应全国,暴雨带来的更多是对运输的极大考验。
目前山西也是全力抢修被暴雨中断的道路,为的就是向全国持续供煤。
实际上,山西这次灾情,牵动的更是国家电力的安危。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省2020年原煤产量10.63亿吨,成为国内历史上第二个原煤年产量超过10亿吨的省份,并且在产量上超越内蒙古,重新成为全国第一大产煤省份。
产煤量占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并且承担对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河南、海南、山东这14个省份的煤炭供应。
也就是说,大半个中国,几乎整个沿海地区全部由山西煤炭在保障供电。
可以说山西是在以一省之力,照亮大半个中国。
不仅如此,很少人不知道的是,在疫情期间。
山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一省扶持三个城市的省份。

山西就像是个老实人,低调干活,也毫无存在感。
就算山西如此尽全力的保障全国的运转,默默做了这么多贡献,却还是不能让某些人满意。
在网络上,更多网友关心的依旧是山西供煤炭会不会出问题,没有多少真正关心灾情的。
甚至还有不少言论拿河南暴雨来对比,说山西的暴雨没那么严重不需要关注。
这些话,真的彻底寒了山西人的心。
你不帮忙就算了,还一边享受电力的便利一边说风凉话。
这种人,良心何在?
根据最新的消息,山西的暴雨虽然有所减弱,但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
这种灾情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山西用煤炭盘活了整个中国,从它产出第一吨煤炭开始,就一直在给国家运行持续输血。
如今,山西有难本应该得到的是八方支援。
可事实呢?别说零星的支援,不少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事。
山西的暴雨只在热搜上短暂挂了一两次,就很快掉下热度。
这种关注度,跟没有人关注的情况毫无区别。
现在的山西,最需要的就是关注度。
南方人可能还没有天冷的感觉,可是在山西,现在的天气已经进入深秋。
天冷,加上暴雨,泡在水中的山西有多难,我们无法想象。
救山西,迫在眉睫。
山西急需物资汇总!帮转!
山西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根据山西防灾服务台志愿者核实
急需救援物资汇总如下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山西暴雨, 5.5万人紧急转移,这一幕幕该上热搜了!
山西暴雨,已经持续几天了。 全省超过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
中央气象台发布近30天的降水图,山西的降雨量,是最醒目的赤红色。

山西省气象局启动了近90个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足以说明这场持续降雨带来的威胁。
山洪、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灾害,成为此刻最令人担心的事。

10月5日,山西乌马河清徐县、祁县多处发生决堤,当地1.5万人连夜撤离。10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山西暴雨致近5.5万人紧急转移。

山西临汾山体滑坡,大量黄土倾泻而下,如巨兽一般,瞬间吞没了山下停靠的小车。

停车场地面塌陷,多辆汽车掉入坑中,很快,大坑又被雨水填满。

河流护栏坍塌,路灯坠河。

昌源河大桥被冲垮,铁轨悬空,多趟列车停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古城,积水严重,墙体坍塌。

连续暴雨、大风,当地最低气温不足10度。
地质灾害、失温,无不威胁着山西人民。
令人揪心的新闻,时有报道。
山西晋中,66岁老人晚上八点回家途中,被洪水冲走。
水退之后,缠满杂草的三轮车留在原地,老人却不知去向。

家人心急如焚,却遍寻不得。
不敢想象,老人正在经历什么。
曾经平坦的回家路,如今,却如关山难越。
他还会回来吗?他如今在何处?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
怕听到坏消息,又怕没有消息。
蒲县山体滑坡,5人被掩埋。
被困人员救出后,4人已经遇难,身份都是交警。
灾害肆虐时,他们坚守岗位,生命永远定格在抢险救援的前线。
洪水摧良木,山谷埋英魂。
这是一个令山西人民难忘的国庆假期。
谁能想到,别人在游山玩水,他们家园被毁。
这个寒冷的秋天,他们被迫舍弃家园,进行一场迁移。
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他们的痛苦和不舍。

这场灾祸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生存受到威胁,家园被摧毁,经济遭遇重击。
景区关闭,煤矿停产。
山西和山西人民,将要用很长的时间,来疗愈伤痛。
这些认真努力生活着的人们,遭此灾祸,除了“加油,挺住”,我不知该如何安慰。
难过的是,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我听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
“天天挖煤,活该。”
“煤矿停工了,冬天我们怎么过?”
在山西人民最艰难的时刻,这样的话,令人心寒。
我不是山西人,但想为山西说句公道话。
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年,山西做出了什么贡献。
在大众眼中,一提起山西,就是挖不完的煤,富得流油的煤老板。
很少人愿意去了解,山西的煤去向何处。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山西站出来了。
它以一省之力,承担起14个省的煤炭供应。
“十四省的火炉,烧的是我的故土”,悲壮又写实。
如果山西不站出来,多少省份的人,无法温暖度过一个冬天?
开采煤矿,确实对山西的地质造成影响,有人说,山西地下都挖空了,暴雨山洪一来,根本无法承受住。
可它牺牲了自身环境,供养的是众多省份。
就凭这一点,又如何能隔岸观火?
你以为倒霉的只是山西,事实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些年,山西始终像个低调的老大哥,闷声做事,不善言辞。
可它的好,我们不能忘。
去年疫情,国家卫建委确立“一省包一市”战略,19个省对口支援湖北各市。
有的是两个省共同支援一个市。只有山西,一扛三。

山西组织本省顶级医院医护人员,多批次,数百名医疗人员奔赴一线。
那是它最好的家底,它掏心掏肺地捧出来。
山西GDP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可一旦国家需要,它永远冲在前面。
郑州暴雨,山西当时也遭受暴雨困扰,可晋商驰援河南的钱物,多达1.3亿,民营企业捐款数千万。
疫情期间,山西各界,捐款捐物高达6.8亿。
南方冰灾,一句“不仅要保全省,更要保全国”,山西煤电人夜以继日冒着严寒,肩负起全国煤炭供应的重任。
灾祸来临时,山西同样也深受其害。没有犹豫,它一马当先。
很多本地居民说,为了保护本省环境,他们已经禁止用煤,也用不起煤。
很多煤矿因为各种问题被关闭,工人连工资都发不起了。
只要有需要,山西永远义不容辞。
需要帮助时,它是好大哥。它落难时,就只配得到几句风凉话吗?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以大局为重,它以自身环境为代价,保障国家能源稳定。
做不到赞美,也不该被冷嘲热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别让遭受重创的山西人民,再次被同胞的言语中伤。

这几天的山西,太冷了。
救援人员在连续奋战后,端着水杯的手都冷得打颤。
可山西,不只有冷,还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画面。
10月5日,山西晋中路面塌陷,一女子不慎坠坑,下半身被泥石卡住。
消防队合力刨挖泥土一个小时。
泥石湿软,找不到支撑点发力。
一名年轻的消防员将头埋进污泥,当作支点,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身体,将女子奋力拉出来。

这一幕,让人泪目。即使满身泥泞,也要护你周全。
镜头前,他们大多都还是稚气未脱的面孔。
穿上消防服,他们是战士。脱下消防服,他们只是孩子。
“嘿,我们来了!”
山西左权,一名高中生骑车回家途中,被洪水冲走。
万幸的是,他抱住一棵大树,边呼救,边等待救援。
消防队员温家杰负责涉水救人的重任。
高中生的位置,距离岸边,有十六七米。水流湍急,温家杰向前走一段,水位升到了腰部。
再往前走半米,水位猛然上升,没过了脖子。他始终没有发出返回信号。
一点一点,他慢慢靠近高中生。
最终,将这个浑身发抖的孩子解救下来,背着他走向岸边。

网友的一句评论,让人瞬间破防:
“都是孩子,一群孩子换上了衣服,去救另一个孩子。”

山西阳泉,一男子爬上隔离墩,等待救援。
狭小的空间,消防员跪地,给他绑上绳索。
汹涌向前的洪流中,方寸之地,如末世的诺亚方舟。

这一跪,他比站着还高大伟岸。这一跪,他年轻的脊梁,撑起了山河的希望。
哪有什么永远安宁的净土,只有一群人勇敢地挡在前面,直面风暴。
山西临汾,一老人哮喘发作,情况危急。
“我就是这个村的,熟悉路线,我跟着去!”
一位年轻的消防战士主动请缨。
到了地方才发现,被救援的,竟然是自己的妈妈。

那一刻,当妈妈的心,该是多么百感交集。
膝下承欢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了勇敢的战士。展开自己的双翼,为父母遮蔽起了风雨。
不知不觉间,这些年轻人,早已变成最可靠的样子。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肩负重任。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

有人悲观地说:山西照亮了14省的天空,却照不亮自己的雨夜。
可千千万万努力自救的山西人,足以划破黑暗的禁锢,燃起一盏明灯。
在西安读书的大三学生小祁,关注到家乡的灾情。
从有想法建立求助文档,到开始实施,不到半小时。

统计求助、物资需求、救援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扩散出去,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
最多的时候,200位编辑者同时在线。

这是一场生命营救和接力。
对手,是汹涌而至的暴雨灾害。参赛者,是所有关注山西灾情的人。
这场自发的救援,给所有人一个希望。
即使身处困境,他们没有被遗忘。
在网上,无数人呼唤山西给出官方捐款渠道,为它尽一些绵薄之力。

一句“捐款网友太多,可能出现无法登录状态,请多尝试几次”,令人动容。
中国人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希望。
洪水滔天,挡不住澎湃的善意和决心。
天灾无情,挡不住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民。
在无数个历史时刻,这一点都得到了证实。
国庆假期,陕西延安某隧道外发生山体滑坡,很多车辆困在隧道。
被困的人很焦急,也很手足无措。
车主娄先生打开车内音响,站在车顶,挥动红旗,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越来越多人加入合唱队伍。
这高昂的歌声,奇迹般抚平了很多人心头的不安。
亲历者表示,合唱时,内心十分激动,这种场景,此生难得一次。

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保存下来,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中国,有最勇敢的百姓。
纵然,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存在。
可大多数人,仍在努力向上。
他们是勇敢逆行的消防员、救援人员,子弟兵;是主动建立救助文档的小祁和志愿者们;是一个个没有留下姓名的捐助者们。
他们都是中国的希望,是冲破艰险,走到今天的底气。
所以,我相信,山西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劫难。
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来不缺英雄的人民。
上古帝王尧舜禹,战神卫青霍去病,皆出于此。
山河表里,形胜之地。
别害怕,这次换你养育的千万万人,来守护你。
你曾经帮助过的兄弟省份,也将倾尽全力,为你开路。
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到山西暴雨,关注那些正在受灾的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