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深News(ID:leju-sydcsxh),作者:张文静 林振兴,原文标题:《地产“挖角”互联网》
凌克从阿里挖来了“程咬金”。前不久,阿里集团前副总裁范驰,已经跳入房企金地集团,任金地物业联席CEO,负责金地物业的数字化转型等工作。
随着地产行业下行,行业人才外流成为新趋势,地产人跨界跳槽的消息频频传出,在这当下,凌克居然逆势挖来了资历颇深的互联网老兵。凌克亲自与范驰谈加盟之事,并给予千万年薪、公司股权及物业联席总裁之位,诚意十足。
凌克是中房协数字科技地产分会首任会长,对地产数字化格外重视。在他看来,在当前中央“房住不炒”、房企“三条红线”监管政策背景下,更应以技术进步方式推动地产行业和房企高质量增长。
爱才的并非仅凌克一人。数月前,万科也从阿里挖来一位猛将——原阿里副总裁、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担任万物云管理合伙人和首席科学家CTO。
这位丁博士,在阿里花名为“柯镇”,拥有20年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经验,还曾履职过华为、英特尔、博世、意法半导体,履历十分光鲜亮丽。
相较于物业,房企对于互联网人才更加饥渴。早在数年前,龙湖、碧桂园、万科等规模房企早已开启数字化工作,从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大厂”海纳人才。甚至郁亮也喊出了口号,“万科需要10分人才,要跟互联网大厂抢人”。
广发英雄帖,寻找互联网人来搅动牌局,对地产行业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意味拥有科技“傍身”,资本市场就会给予丰厚回报。科技成果都是要靠时间和资源堆出来的,老板的决心与耐心很重要,不然重金挖来的互联网高管只能成为谈资和摆设。
千金难求
地产经理人易得,懂数字化的高管难得。
这两年,地产CIO、首席信息官、分管信息的副总裁,千金难求。招聘网站上,这类岗位年薪开到了300万,有些甚至达到700万。数字化人才在地产行业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克而瑞数据显示,TOP50的房企在2020年都大幅度提高了数字化投入。其中,约60%每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超1亿元;约90%将信息管理部门设为一级部门,且多由副总裁级别领衔挂帅;超一半的头部房企培育出50人以上的数字化团队。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价从互联网公司招揽人才,成为房企的惯用手段。
凌克重金求范驰并非首例。早在2018年,龙湖提出“空间即服务”战略,之后开启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就是大规模招纳人才。
曾任海尔集团首席信息官、数据官,微软大中国区企业服务部首席技术官的殷皓,就是在这时加盟龙湖,并成为数字科技部首席数字官;曾任乐视信息化部总经理的张湘蕾、曾任万达网络科技集团部门总经理的李博等也纷纷被龙湖吸引。
此外,龙湖还招揽了大批来自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人才。国内校招非211、985不收,还将橄榄枝伸向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国外名校,以高薪吸引技术人才。
碧桂园也在2018年开始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团队,从最初的不到100人,迅速膨胀到千人级别规模。万科则更早一些,在2016年就开启了全面信息化转型,目前数字化团队已经有500余人。
在房企的需求下,数字化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有些房企的数字科技部门给应届生开出了四五十万的年薪,分管信息化的副总裁,年薪甚至近千万。
尤其是近两年火热的物业板块,高薪“抢人大战”不断上演。
徐明(化名)于2019年从互联网行业跳槽进入一家房企旗下物业公司,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高薪酬。彼时,互联网行业进入低潮,徐明面试了数家互联网公司,月薪都不超过20K。后来,他目前所在的物企向他投去橄榄枝,开出了25K的月薪。
据克而瑞物管调研分析,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物企的智慧化进程,这背后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智囊团支持,行业头部企业正全力打造这样的团队。例如,在中海物业的招聘岗位中,就单独将信息技术进行分类,涉及了开发工程师、产品经理岗、大数据算法工程师等。
一些新兴岗位,如AIoT产品经理,物企能够给到2万-2.5万的薪酬范围,而其他行业相似的岗位仅能给到1万-2.5万。
水土不服
与龙湖们招揽互联网人才一样,凌克招揽来11年“老阿里”的范驰,意图显而易见,即借数字化来改造传统的房地产和物管行业。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称,物管行业的热潮与风口已经过去,如果要继续吃到这一行业的红利,依靠传统的规模增长与增值服务想象空间来作为支撑已不大现实。
浑身贴满IT重度标签的前阿里高管范驰的适时出现,就成了凌克希望能够借之改变金地物业命运,实现一苇渡江的那根芦苇。
然而,这根“芦苇”是否真的好用?
柏文喜称,就借助IT经验来改造传统物管行业的简单商业逻辑而言,不过就是以IT技术的数字化来降低传统物管行业不断提升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而已,这在理论上自然是成立的,也是自身IT范驰驾轻就熟的一个场景应用。
“但房地产行业的昔日荣光给传统地产业者的骄傲加持下的思维固化,无异于一层厚厚的坚冰。地产行业强烈的甲方思维遇上IT领域的产品逻辑,是范驰俯冲下来就能炸开地产行业固化的思维定式而改变金地物业,将其带上数字化低成本运营的重生之路,还是金地物业以坚固厚重的地产思维将范驰撞成碎片铩羽而归,还是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升级与战略转折期,掌门人希望引进外援来改造自家企业所遭遇的一个共性问题。”
这并非没有先例。房企从互联网公司高薪挖来人才,两三年即辞职的不在少数。
2018年,大张旗鼓地招揽人才,在数字化道路上行进了一段时间后,龙湖“数字化”探索确实取得不少成果。但直至2020年,龙湖的数字化似乎“低调”了许多。去年3月,龙湖从海尔挖来的数字科技部前首席探索官殷皓离职,更暗示了龙湖在数字化探索上所遇到的阻碍。
关于其离职,有声音称,是因为龙湖老板吴亚军预期太高;不过也有声音称,殷皓让吴亚军的预期太高,却没能实现,导致一直未能达到老板预期。这是互联网人才与传统地产行业之间的艰难碰撞的缩影。
房地产是一个传统领域,数字化则是一个新兴领域,两者完全不同,结合之艰难不可避免,势必需要长久的探索,大量资源、金钱、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技术试验。然而房企一直以来高周转的经营和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对于成效十分看重。这种由基因导致的冲突,在所难免。
房企企业文化、产品业务场景、思维模式,与互联网公司大相径庭,互联网人才进入房企需经历一段磨合期。徐明进入物企后就十分不适应。
身为产品经理的徐明,在互联网企业只需专心负责产品设计。但来到物企后,徐明还需承担售前沟通、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氛围和方式也大为不同,“进入物企后,每天都在写PPT。”
另一方面,招来了互联网人才却也未必就是房企所需要的。过去几年,房企从互联网大厂挖人,他们对数字化的理解确实在行,但对房地产的理解不足却是短板。纵观整个行业,大部分房企数字化布局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作用在于降本增效,并不能赋能全链条。
从外部挖数字化人才,或许能解房企一时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要能内生数字化人才,培养企业整体的数字化思维和意识。
对很多互联网人才而言,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近年来各大房企信息人才频繁变动,也映证了这一点。在龙湖待了仅两年多的殷皓,去年告别地产行业,跳入了德邦快递。
2020年5月,碧桂园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徐斌离职,后成为旭辉集团首席数字官。而在离职半年前,徐斌所掌管的碧桂园数字管理中心,被合并至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徐斌也从碧桂园首席信息官变为博智林公司副总裁、博智林数字化管理中心总经理。
从互联网“回流”地产
行业内外,都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出去。
象征着高薪、体面的互联网成为地产人转行的首选,相比地产行业,它充满着更多未来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当下地产行业被管控裹挟艰难前行时,一些地产人开始彷徨和焦虑,甚至甘愿降薪数十万也要跳入互联网。
但,跨入互联网大厂对地产人而言,并非易事。土地投资、营销策划等,离开了地产圈就基本失灵;最赚钱的技术编程类,地产人肯定学不会,产品岗过于讲究经验背景肯定进不去;剩下的人力、财务岗成为最容易切换的入口,基本门槛不高,也有共通之处。
“最近好多地产人去了互联网大厂,我们公司一名人力总去了阿里”“还有全家从上海搬到杭州,年薪也降了,还得从头开始熟悉。”不少报道中,关于地产跨界互联网的报道越来越多。
那些转行去心心念念的互联网的地产人,需要面对与当初在房企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迎接更年轻化、更有活力、更职业化的挑战,到处充斥着的互联网黑话、用户思维、扁平化管理。
但有的地产人,转身尝试后,又决定重回地产。王蒙(化名)是某千亿房企人力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有5年地产人力经验。运气最好的前几年,他甚至短短一个月内就挖来数位职业经理人,得到万元的激励。通过基本工资和奖金,他全款在省城买了房和车。
然而,随着调控越来越趋紧,利润也被压缩得所剩无几,他明显感受到了公司项目越来越难卖;而地产人对于跳槽也更加保守,导致他工作上没之前那么如鱼得水,挖不得心仪的高管,自己的薪资大幅缩水,“那个躺着挣钱的时代,真的彻底过去了。”
在去年年底,王蒙凭借在房企积累下的资源人脉,转行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继续从事猎头工作。
转行前,他幻想着自己可以朝九晚六,有时间多陪陪老婆孩子;但转行后,他发现,工作强度并不比地产低,一个人干三四个人的活,每天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报表和ppt。
还没过三个月的试用期,王蒙又回到了房地产,做起了人力,“只要不在体制内,就没有所谓的金饭碗;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得加班吃苦,还不如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地产行业继续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深News(ID:leju-sydcsxh),作者:张文静 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