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金有限还有人生地不熟的缘故,我考虑先买一台二手车开着,过几年再考虑需不需要换车。开始着手买车时刚好是圣诞节后,这个季节车行一般有一些上一年需要处理的车打折。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劝我如果有新车价格特别合适的话也可以考虑。
在新车旧车同时考虑的情况下,我开始了试车之旅。
很快我在当地一家A车行,找到了一辆挺满意的二手车,当即决定就是它了。可是第二天车行销售却打电话告诉我,我看中的那辆二手车申请贷款失败了,于是销售又介绍了一款新车给我。分析了新车的配置和价位后,我发现这辆新车虽然贵些,但性价比的确在旧车之上。
犹豫之间,朋友劝我多去几家车行看看。于是我又在当地B车行网站上提交了试驾申请。大约车行从我的试驾申请中看出我的姓氏来自中国,于是特地安排了一位华人销售招待我。这位华人销售是一位刚刚从加拿大当地大学毕业的年轻小伙,这份汽车销售工作应该是他在加拿大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华人小伙十分热情,一见面就递上名片要我加上微信方便联系。虽然我已经有他的工作联系电话,但是看在盛情难却的份上我还是加了。华人小伙除了热情还十分健谈,到车行不到十分钟,我就已经和华人小伙有的没的拉了一大堆家常。拉完家常以为终于可以试车了,没想到华人小伙的主管又出现了。
华人小伙的主管也是一位华人,一位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的老移民,年纪约莫四十多岁。主管见了我们又是一顿长长短短的家常:你们从中国哪里来呀?来加拿大多久啦?目前在加拿大做什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不提卖车。
看得出来华人主管力挺下属,亲自出面为部下打气。就这样我们几个华人在车行有的没的聊了半个多小时家常后,我才终于摸到了车开始试驾。然而试驾一圈后,开车手感非常不适,转弯战战兢兢不说,还差点撞上冬天路边的积雪。这糟糕的试驾体验完全不能和在第一家车行试驾比,于是我问华人小伙有没有其他型号的车,二手车也可以考虑。我在第一家车行试车时,试驾的第一辆车也因为底盘略飘上路不稳,试驾第二辆时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华人小伙好像对我的要求置若罔闻,继续说一些和卖车并不十分相关的话。我所在的地区不是传统华人社区,华人小伙明确表示他是这附近所有车行里唯一的华人销售。找他买车全程中文交流无障碍,售后也可以找他微信沟通十分方便。
强调了语言优势后,华人小伙又向我推荐了和试驾车同款的一辆二手车。得知两台车除了出厂年份不一样之外,其他配置几乎大同小异,我只得再次询问能不能换个车试试。可是华人小伙对着电脑看了一圈后,似乎找不到别的车了。无奈之下我只得去试驾这款二手车,然而手感依然不佳。因为二手车磨损的缘故,我一路开得晃晃悠悠。
两次不佳的试驾体验后,看天色不早,我打算回家。这时华人小伙开始急了,于是他的上司——那位华人主管又一次出现了。华人主管告诉我们B车行是这儿规模最大的车行,也是因为这样才有华人销售。目前我试驾的车库存不多,建议我离开车行前考虑签个什么协议。看到主管和下属二人一唱一和软磨硬泡的架势,突然感到今天不买车是不是不让我走。不过店大截客的事最终没在正规车行发生,回家后我碰到隔壁邻居,聊起今天的试车体验。邻居想了想,告诉我B车行还有一款车,或许那款会比较适合我。
连业余邻居都通过聊天给出了推荐,专业汽车销售居然从头到尾只推荐一款车。我开始怀疑华人小伙是不是有销售任务,想通过打同胞感情牌把那台并不适合我的车硬塞给我。
后来,我的怀疑在一个叫Tim的西人销售口中得到了证实。Tim是朋友介绍给我的一家二手车行销售,这家二手车行在当地口碑极佳。Tim十分专业,不仅向我分析了各款车的优劣,还向我介绍了在加拿大卖二手车需要的注意事项。Tim告诉我他的卖车提成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我从他手上买车的价格高低造成收入浮动,所以他只关心帮我选到满意的车,不在意我最后买了什么车。
这大约是这家二手车行在当地有口皆碑的原因:销售顾问不会背负销售提成的压力,带着心机向客户推荐车。
买车是大事,不像上超市买面条,可以考虑感情因素照顾同胞生意。华人小伙看我即将倒戈去别的车行,一夜之间向我推荐了4款不同型号厂家年份的车。可惜为时过晚,在Tim的介绍下,我很快就选到了自己喜欢的车,已经开开心心申请保险随时准备开回家。
经过在加拿大第一次买车的经历,我结结实实体验了一次专坑熟人的销售策略。在加拿大这些年,我在很多服务行业都遇到过华人销售、华人顾问、华人前台……这些说着流利中文专为同胞服务的华人雇员业务水平却是参差不齐。
因为华人在加拿大有目共睹的消费能力,让不少华人同胞获得了在知名企业就业的机会;然而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却又利用职业之便反嗜同胞:靠着感情语言的优势吸引华人顾客的同时忽悠同胞。
我在加拿大一共走过了3家车行,的确如华人小伙所说,他是附近唯一的华人汽车销售,然而他确是唯一带有倾向性的销售:他口中的语言优势,从头到尾只用在了闲聊;反到是看似交流不便的英文销售帮我选到了满意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