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很多四川人可能还记得天府可乐,却少有人知道其辉煌历史。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末,天府可乐在国内饮料企业中产销量排名前五,在国产可乐这个细分领域更是“绝对的老大”。

  紧接着,少林可乐、黄山可乐、西湖可乐等众多国产可乐品牌纷纷涌现,天府可乐也从一个固定资产只有100多万元的小厂变身为全国知名企业。

  然而,当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1993年退休,继任者接班,第二年年初,公司就与百事可乐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这成为天府可乐的命运转折点,在百事可乐的“操纵”下,国产可乐头牌离市场的中心位置越来越远。



  这是因为,百事可乐控股的合资厂吸走了大批技术骨干,生产线投产后却只为百事可乐服务,用“吃干抹净”来形容毫不为过。结果,天府可乐逐渐沉沦,大批员工不得不下岗,李培全哀叹“我对不起全厂职工”。

  媒体直呼“从巅峰跌落的速度异常的快”,但其实,天府可乐只是中国饮料遭受重创的一道缩影。

  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武汉滨江二厂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士等在内的“国产七子”,要么合资,要么收购,要么入股,悉数沦陷,苦心经营的营销网络被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瓜分,国产汽水品牌接连“消失”。



  后来,走出中国首富宗庆后的娃哈哈根据中国人的口味,推出非常可乐,且通过低价和下沉市场,在两大巨头没能深入的地方抢到15%的份额。

  很快,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联手狙杀,用“低至一元”的价格战席卷农村市场,非常可乐渐渐难以支撑,同样滑入国产可乐惨败的结局。

  如此一来,约30年时间里,两大巨头在中国市场可谓“独孤求败”,最高的时候,垄断中国九成碳酸饮料市场。



  直到近几年,元气森林从无糖赛道撕开一道口子,借助健康饮食的“东风”,迅速吞噬不少市场份额,五年估值达到60亿美元(近4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态势,自然引起两大巨头的围堵。

  不仅每场重要会议,都会点到元气森林的名字,予以重点监控和分析,还抢夺元气森林最重要的原料赤藓糖醇,致使价格一度爆涨3倍,让其损失10亿元销售额。

  更黑的是,某国际巨头老板亲自致电代工厂,要求立刻停止和元气森林的合作,“无论造成多大损失,必须停产”。同时,在这些巨头的压力下,碳酸饮料瓶瓶坯厂不时断供元气森林,“优先供国际巨头”。

  巨头们没有想到,拿捏“国产七子”乃至让它们“消失”的时代已经远去。和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元气森林自建供应链,一年投产3个“超级工厂”,又用6个月一个厂的速度开建了5个厂,把主动权死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用再看外资巨头脸色行事。



  失落的老字号汽水也感受到国潮消费的巨大能量,一个个回归,开始反攻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两大巨头。

  显然,中企真正掌握中国饮料市场主动权的时代,正在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