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她接到主任的电话。电话中告知她:第二天临时加了一台手术,病人是一个孩子,目前在牙科,让她去看一下情况。
挂断电话,她十分纳闷:牙科八百年不做一台手术,难道又碰到不好拔的牙,非得全麻不可?
转眼间,她就来到了牙科。
说实在的,几乎没怎么去过牙科的她,找了好久才找到门。
牙科大夫介绍:这是一个牙根横位的病人。为了更安全地拔牙,特意给他拍了一张片子。然而,在拍片的时候,发现了意外情况:在这个孩子的颈部,口腔的正后方有一截筷子。
在确认不是衣领等影响后,问孩子是怎么搞的?孩子回答:记不清了,大约记得是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正在吃饭的他,含着筷子跑摔了。他只记得有一点疼痛,并未注意那半截筷子跑哪里去了。
询问家长,家长更不知情。看到孩子吞吞吐吐,孩子妈妈竟然还想扇儿子耳光。
从孩子爸爸那里得知,孩子妈妈一向严格,动不动就打孩子。孩子那次意外,也有可能孩子当时不敢说,时间长了就忘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埋怨已经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要尽早取出这截筷子。
在麻醉访视的时候,同事小王特别用手电筒看了看孩子的口腔。一方面,是看麻醉插管是否会有影响;另一方面,也好奇筷子怎么插进去的。
从口腔看到似乎没有什么异常的咽后壁之后,小王只能难以置信地晃了晃头。
了解到手术由耳鼻喉医生来做之后,小王给耳鼻喉医生打了电话,目的是了解手术怎么做,以便制定插管方案。
第二天,孩子顺利上了手术台。
为了避免鼻腔插管后导管影响手术操作,这个插管选择了口腔插管。
尽管口腔插管也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但耳鼻喉医生还是克服了困难。半个小时后,这半截筷子被取了出来。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台小手术,其实我们麻醉科都做好了大出血抢救等工作。
手术结束后,我们送孩子去重症监护室延迟拔管。
在门口,我们看到了懊悔不已的父母。
那时,真想上去批评他们几句。但是,我们也能理解他们心里一定也非常后悔、非常难受,因此只是怒视了他们一下。
小孩子对风险的意识情况非常差,因此不仅要教育孩子远离风险,日常也要告知孩子危险动作。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嘴里插着筷子到处跑。
这次,孩子是幸运的,筷子没有伤到重要的地方。如果伤到了,如何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