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 著名物理学家、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迎来百岁寿辰。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 供图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一日自翠里西(Zurich)乘瑞航返纽约,飞跃瑞士中部阿尔卑士山脉以北地区。人烟稠密,风景绝佳。天边遥见少妇峰(Jungfrau),里鹰峰(Finster aarhorn)杂于云垛之间,飘忽迷离。”
1996年,杨振宁为张奠宙发来他1983年飞越瑞士时写下的所见。彼时,张奠宙,这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正忙着完成一项“副业”——杨振宁是物理学家,其重要的贡献杨-米尔斯规范场以及杨-巴克斯特方程,为数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出于对杨振宁的崇敬,张奠宙发愿整理编校一本杨振宁的文集。
1996年10月8日杨振宁给张奠宙的传真信赠诗一首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迎来了百岁华诞。澎湃新闻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了解到,由张奠宙担任首版主编的《杨振宁文集》,增订版将于2021年内问世。
这本《杨振宁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首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至今保存着厚厚一叠珍贵书信,这是1996-1998年间,杨振宁、杨振宁秘书黄美芳与张奠宙、责任编辑陈长华的百余封往来书信传真。彼时的鸿雁传书,记录和见证了《杨振宁文集》整个出版过程。
2018年10月16日,杨振宁在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与师生交流。
1996年下半年起,张奠宙开始收集杨振宁在物理学专业论文之外的中英文稿,包括社会文化、人物回忆、读书教学等散文式的文字,以及科学评述和科普文章。到1998年正式出版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们通过书信传真,商讨文图的收录,也曾对“中国获诺贝尔奖第一人”问题展开笔谈。
1997年8月24日,杨振宁寄来明信片上说“有好几个出版社写信给我,要出我的文集,我都未答应”,以示鼓励。
2018年10月17日,杨振宁看望正在住院的张奠宙
张奠宙还数次写信催促杨振宁新作《父亲和我》的文稿(1997年10月定稿,原载香港《二十一世纪》1997年12月号)和相片,他十分看重这篇记录了特殊年代父子相处的珍贵回忆,尤其是那份“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的血脉相承。
1997年底,杨振宁在纽约收到了文集样稿,他细读半月有余。“还有不少修正处”“相片要十分注意”,他提出要请秘书再次审校。
“付印不宜急,改错更重要”“极易弄错,必须小心”……杨振宁在1997年12月19日的传真信中亲笔叮嘱。
这些书信和文集一样,共同构成了珍贵的科学历史资料。此外,传真的发出地有香港中文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信中还提及南京、天津、杭州、北京、香港等多地行程安排,杨振宁的“学术地图”也从侧面展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至今保存着厚厚一叠珍贵书信
2018年10月16日华东师大校庆日,杨振宁先生重返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提笔写下“我很高兴华东师大向科技方向发展”的感言。次日,他专程看望了张奠宙,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会面,两月后,张奠宙与世长辞。
此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年科学往事——杨振宁访谈录》中文版,也将于2021年国庆前首发。
《百年科学往事》
这本书记录了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季理真对杨振宁的八次访谈。通过杨振宁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20世纪重大的科学事件,阐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及相互影响,并展示了科学家的学术工作、日常生活、个人性格以及科学家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在这本新书中,《父亲和我》作为杨振宁先生的重要文章也收在附录中,成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