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市周老嘴镇鲁桥村,文友德正在收割稻谷。这些年,他一手种起了两百多亩水稻,每年都能挣二十多万,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一家人种下200亩水稻,这在过去人力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文友德自己添置了插秧机、整田机、收割机,基本上不用请外面的人工,就能种下这些田。
文友德早早地就加入了当地的农机合作社,这些年他买了四台收割机,对于这些农机,他心里有本自己的账。
虽然中晚稻收割刚刚开始,但监利形势大好,丰收已成定局。
监利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多年来耕地数量一直高于国家给当地定下的基本农田面积。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监利市的乡镇企业一个一个在增加,耕地一块一块在减少。
1988年4月,荆州在监利市周老嘴镇划定了全国第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共105个地块,37792亩。在保护区内“六不准”:不准建房、不准葬坟、不准挖砂取土、不准扳砖烧窑、不准滥挖鱼池、不准毁田造林。1992年,全国基本农田划区工作大面积铺开,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在监利市东南的汴河镇,因为靠近洪湖,当地的田适合养小龙虾。柳正祥家里一共有21亩田,水田四周挖沟,沟里养虾,田里种稻。
通过这种稻虾共作的模式,2020年监利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48万亩,年产量15.4万吨,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龙虾养殖费工费时,幸而监利早在2015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县,现在全市的农业机械作业率约为86.2%,包括合作社在内的专业机构几乎包揽了水稻的种耕收各个环节的农机服务。
毕丽霞是监利本地有名的女粮王,凭借着一应俱全的农业机械,管理着流转来的2600多亩稻田。
毕丽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育苗、插秧、收割、整田这些种植流程,加上所需农资,如果农户把这些全交给合作社,一亩地只需要支付550元,而如果由自己完成,则需要花费将近700元。
现在,毕丽霞每年要服务的稻田将近七万亩,共计产粮约4.5万吨。不过,眼看丰收在望,缺少机手让她头疼。
机械可以不歇不停,但机手不能不眠不休。看到这个问题,毕丽霞把目光投向了无人农场,这意味着需要更多成方连片的土地以便进行统一规划。
在监利这个“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农田在增加,农业人口却在减少,如何保证产量的稳定,质量的提升,这是每一位新农人都必须解决的难题。
周振涛被誉为“湖北工厂育秧第一人”,他所在的周老嘴镇,三分之一的田地,种的都是他的育秧工厂培育的秧苗。但在过去,当地很多农户经常为了种田的秧苗发愁。
2000年前后,各地就已经陆续在推广插秧机等农机。但周振涛发现,监利的农户们用上插秧机之后,经常出现漏种的情况,农民还要去补兜。
攻克育苗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插秧机推广的难题。技术员出身的周振涛和几位农户们商量,成立合作社,专门为大家育秧。2011年,湖北首批工厂化育秧的秧苗出棚,秧苗合格率达到95%,周振涛大获成功。
然而,2012年育秧期间,连续两次低温寒潮,周振涛的三十多个大棚全部遭遇了病害,死苗率高达80%。两千多亩地,一百多位农户,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都有农户上合作社讨要秧苗。
周振涛当时既要面临自身上百万的损失,还要面对农户们无秧苗下田的困境。周振涛花了将近一个月,逐步解决了农户们的秧苗问题。尽管损失上百万,但是周振涛也收获了最重要的实践经验。
周振涛结合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第三年秧苗的合格率达到了99%。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向周振涛取经,学习大棚育秧技术。周振涛也从不藏私,监利市的育秧大棚,一度发展到了40多家。
农业农村部的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粮面积达12.9亿亩以上。秋粮面积比上年增加,长势总体良好,全年粮食丰收在望。今年,粮食生产克服了灾害、疫情等严重影响,夏粮、早稻再获丰收,增产73.8亿斤,秋粮目前正在陆续成熟。今年是中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粮食产量也被首次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除河南部分重灾区长势较差外,其他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较好,特别是东北地区增产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