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海豹、海狮军舰,是在1970年代由美国总统尼克森卖给台湾的两艘二战潜舰,当时一艘耗费国家1000万美元,却没有任何的攻击能力。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近日有知名医师提出警告,说中国近年来积极在国际药品市场佈局,抢夺新型药品的「大中华区」代理权,未来可能会影响台湾取得新型药品的空间。由于之前BNT疫苗的争议才刚落幕,接下来新型药品是否会遇到一样的问题,攸关国人的健康权益,政府单位已允诺儘快开始研究解决方案。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说明了中国对台湾的打压封锁,并不侷限于政治与外交上,还扩及到许多领域上,军事方面更是如此。而且与一般人认知的战时武力封锁不同,中国在承平时期的各种封锁,对台湾的国防能力影响更大。

中国封锁战(一):阻挠台湾购买武器

中国对台湾的长期军事封锁,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阻挠台湾从国外引进武器或军事科技。这最惨痛的例子就属潜舰,台湾因为中国的阻挠,一直难以购得潜舰,只能以两艘二战时期的老旧潜舰苦撑,几乎完全没有办法建立水下战力。

这样的情况到了1981年才出现转机,当时台湾突破重重困难,向荷兰采购了两艘剑龙级潜舰,但中国随即向荷兰施压,逼使荷兰拒绝台湾的后续采购计画。也让这两艘拥有作战能力的剑龙级潜舰,成为台湾海军唯一的水下战力,直到这几年潜舰国造计画上路,获得新型潜舰的目标,才终于露出一丝曙光。

面对这样的困境,台湾只能从极少数的国家获得先进武器,其中最重要的来源是美国。但过去美、中关係良好时,美国为了减少对台军售的政治衝击,不止在军售项目与数量上处处设限,严格遵守美、中两国签署的《八一七公报》,还常常拖延批准时间,严重影响台湾的建军规划。

至于法国方面,则要等待国际情势对台湾有利时,才能顺势取得,只是后续的维护与升级,也不断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国军过去采购法製的幻象2000战机与康定级巡防舰,都曾爆发佣金与司法争议,是极为惨痛的教训。但除了美、法两国,台湾要向其他国家采购武器是难上加难,往往只能静待时机,低调引进。

中国封锁战(二):阻挠台湾输出武器

中国的另一个封锁手段,是阻挠台湾对外输出武器,这样的打压其实与阻挠台湾向外采购武器一样严重,因为这让台湾无法建立自己的国防产业。就以南韩为例,其自製的T-50金鹰教练机,不只供应南韩空军使用,还已经外销到菲律宾、印尼、伊拉克与泰国。并依各国的不同需求,发展出教练攻击机、轻型攻击机与多用途战机等构型,让南韩建立自己的战机研发、生产能力。

反观,台湾的IDF战机,比南韩更早一步服役,也曾传出友邦极有兴趣,但最后因台湾购入美製战机,使生产数量腰斩,再加上无法外销的窘境,让汉翔难以累积研发能量与留住技术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南韩后来居上。

同样的情况,一样出现在军舰与飞弹等武器系统上。台湾的造舰能力并不亚于南韩,但南韩已可为许多国家兴建小型巡逻舰或军用辅助舰艇,一样有能力自製巡逻舰、船坞登陆舰与快速油弹补给舰的台湾,却难以获得这种订单。更不用说台湾近年来积极投入各种飞弹的研发,雄风三型超音速飞弹受到许多国家的瞩目。政府为了让中科院能打入国际军武市场,也修法协助其法人化。只是在中国无所不在的打压下,仍难以突破。台湾只能以半买半送的方式,援赠友邦轻型武器,或出售子弹等小口径弹药给某些特定国家。



图为IDF战机。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中国封锁战(三):阻挠台湾与国际进行交流

此外,世界各国因为中国的施压,也无法与台湾进行正式的军事交流,更奢谈联合演习这种他国习以为常的军事训练。长期下来的结果,就是国军变的极为封闭,难以从先进国家学习到新的作战观念。过去唯一能与外国部队定期交流的管道,只剩下来台移训的星光部队,与长期派驻在美国的战机,但前者的效果有限,后者只限于空军。

近年来,虽然国军已略有突破,开始派遣小规模的部队,到美方接受训练,或邀请美军教官,来台协助训练特种部队。之前也传出美军负责协助盟邦部队训练的安全合作旅人员,出现在台湾的消息,不过距离大型联合演训,仍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中国希望利用这样的封锁战,慢慢削弱国军的防卫能力,最后达成併吞台湾的目的,是行之多年的阳谋。这在与美国所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中,就已白纸黑字写下,要求美国逐年减少对台军售,不能超越签署该份公报时的水准。

极其幸运的是,美苏冷战的落幕,让美国联中制苏的战略不再重要,美国回过头来提防中国的崛起,因此适时出售武器给台湾,以平衡两岸的军力。只是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优势早已慢慢朝解放军那一边倾斜,台湾长期处于这种封锁战之下,处处受制于人,也非长久之计。

歷任政府提出国防自主仍难脱困境

过去台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不断喊出「国舰国造」、「国机国造」等政策,但从近年来筹建新一代飞弹巡防舰的不断延宕,就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台湾的武器研发与国防工业实力,仍太过薄弱。在中国的打压封锁下,又无法顺利从国外引进关键技术,寻求突破。

歷届政府在强调国防自主政策时,仍侷限在容易看到成果的武器生产过程,没能厚植看不到的国防工业基础。如台湾采购安邦长程预警雷达时,曾与美方签署工业合作与技术转移合约,结果十余年来,进度为零。虽然美方拒绝批准是一个原因,但台湾没有积极争取,各单位互相推诿,亦是问题之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与国防部已渐渐瞭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F-16V战机的升级与采购案中,争取到在台湾设立维修中心。但距离之前所期望的亚太地区维修中心,恐怕还是有一段距离。而在潜舰国造计画中,也规划在基隆设立潜舰园区,希望能带动相关产业。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像南韩一样在获得技术转移后,为第三国设计建造潜舰,恐怕还是难上加难,未来应该还是以维修台湾海军的潜舰为主。这些附属于国防自主政策下的产业规划,常建构了美好的愿景,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往往都不如预期。

除了政策缺乏长远性,人去政息,民间招商不易,也是问题所在。因为在中国的威胁下,参与台湾国防产业的厂商或相关公司,都无法再到中国经商发展。而且中国目前已是世界工厂,挟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许多工业零件都以中国生产为大宗,国军禁止采用中国零件,也增加了厂商履约的难度。

这从近年来军方许多标案常不断流标,就可一叶知秋。这些无形的耗损,都垫高了台湾的防卫成本。而这几年来,中国除了打压封锁,更进一步以战机侵扰的方式来进行消耗战,让国军必需编列更多的维持费,以确保第一线海、空军装备的妥善率,很明显是想藉此拖垮台湾的国防能力。



图为F-16V战机。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师夷长技以制夷,从中国学起

台湾想突破中国的封锁与消耗,或许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中国。因为身为共产阵营一员的中国,过去也长期被西方民主国家封锁,近年来又随着美、中衝突的加剧,被美国为首的盟国围堵。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势,对内鼓励发展军民合用技术,并利用民间交流或商业往来的机会,取得各种技术转为军用。

长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投资研发各式武器,虽然是不成熟的设计,仍然会小规模生产,以维持自己的军工产业,并获取操作经验。例如:歼-10战机与052系列驱逐舰,都经歷了长期发展,初期构型很明显问题重重,耗费不少资源,但目前的歼-10C与052D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052D更在大批建造中。

对外,中国选择美国鞭长莫及的国家,输出武器以累积外销经验。虽然屡屡招来助长他国内战的批评,一开始也只能销售简陋的枪砲,但长期累积下来,今日中国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武器数量已经颇为可观,已逐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武器输出模式。

对台湾来说,这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是中国无力施压的,也无助长内战的问题,如地方司法机关,私人保全公司,个人枪械市场与蒐集军用品的生存遊戏玩家等。台湾过去都将武器外销市场锁定在飞弹、火砲、机舰等大型武器上,但说不定小型枪械与军警通用的个人装备,才是台湾可以有所突破的方向。过去T91步枪的组件能成功打入北美市场,就是一个好例子。

即使台湾过去一直强调国防自主,但包括最基本的手枪、小口径火砲与许多弹药还是要仰赖外购,国内虽然也有部份的自製能力,但距离国外产品仍然有一段距离。台湾还是电子业大国,但诸如军用通讯系统、夜视镜与枪械快速瞄准具等,也是采用国外产品居多,这其实很可惜。

台湾如果可以更重视这些领域,发展出与国外产品相同水准,价格也合理的武器装备,一来可以满足国内的军警市场,二来国外许多联邦国家的地方司法机关,都属地方自治的范围,联邦政府无权干涉,中国较难以施压,是可以争取的市场。台湾能藉此建立自给自足的基础国防工业,累积技术与资金,以支持发展大型的先进武器系统,而不是长期依赖国防资源的注挹。

中国也是筚路蓝缕走到今天,这不是一蹴可几之事,需要歷任政府,一棒接一棒持续努力。军事发展或许有路线之争,这可以集思广益,多方辩论,但国家安全无党派之分,目标必须一致,寄望敌人之善意从来不是选项之一。



图为国舰国造的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舰」。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