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22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报告发现,在美国被起诉的间谍案件中,与来自西方国家的被告相比,华裔及亚裔美国人受到的惩罚更为严厉,也更容易遭到诬告。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这项研究报告由美籍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C100)赞助,对1996年至2020年间涉及276名被告的190起《经济间谍法》案件的法庭文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亚裔及华裔被告与西方人被告的逮捕及判刑方式存在差异。

报道提到,如果审判以定罪告终,检察官将对华裔被告处以更严厉的惩罚,有80%被定罪的华裔被告会被送入监狱坐牢。然而调查显示,西方人被告如被定罪,被送入监狱的人仅有40%左右,其余被告被判缓刑。

报告发现,华裔被告的平均刑期为27个月,是西方人被告平均刑期的两倍多,西方人被告的平均刑期为12个月。与西方人被告相比,更多的华裔被告还面临着其他不公对待,比如被拒绝保释、他们的案件被司法部公之于众等。

此外,报告显示,在面临《经济间谍法》指控的案件中,超过20%的华裔被告被证明并未犯有任何罪行,西方被告中这一数字则为11%。报道称,这表明华裔被告更有可能被诬告从事间谍活动。

C100主席、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当地时间21日表示:“与非亚裔美国人相比,华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遭受的不公平及不平等的歧视待遇,绝对令人震惊和不可接受。”

《南华早报》称,美司法部没有立即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出于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打压遏制中国的战略,对中国采取了种种政治打压行动,包括采取很多极端措施,企图干扰和切断正常的中美人文交流,任意骚扰、迫害、压制美国内专家学者,致使中美之间的正常人员交往,以及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都受到了极大影响。美方有关部门甚至要求地区司法部门定期报告关于中国的“间谍”行为,每年至少提出1至2起针对中国的诉讼。这种“有罪推定”是荒谬的。美方的行动不得人心。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客观态度,改正错误,为两国正常的人员交往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人说,相由心生。美国应当摒弃狭隘、极端的心理,不要把所有人都当作间谍。

相关报道:百人会报告显示:经济间谍案起诉存种族偏见,华人更易遭不公对待

总部位于纽约的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Comittee of100)9月21日发布一份有关美国间谍起诉案的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在美国经济间谍案件中,华裔更有可能被指控违反《经济间谍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简称EEA),然而,这类人群被定罪的可能性更小,案件被告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

图为百人会有关美国间谍起诉案的统计报告白皮书首页。(图片来源:百人会官网)

多年来,一些民权组织指责司法部对华裔科学家进行种族定性。百人会最新公布的白皮书则为这一主张提供了具体数据。

“这项研究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在间谍活动调查中,亚裔是否受到了区别对待。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该报告撰写者安德鲁·金(Andrew C.Kim)说。安德鲁·金是一名律师,也是休斯敦南得克萨斯法学院(South Texas College of Law Houston)的访问学者。

百人会的这项研究统计了1996年至2020年美国提起的经济间谍案数据,其中近一半被告被控窃取了对华有利的机密。

根据这份报告,在被控违反《经济间谍法》的被告中,有46%的人被指从事有利于中国公民或实体的活动,另有42%的被告被指窃取机密、为美国企业牟利。

然而,这些数字与司法部针对“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发布的许多信息完全相悖。“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启动,旨在打击涉华的经济间谍活动。自2019年开始,“中国行动计划”转而针对涉华的学术研究人员。

司法部在其“中国行动计划”的网页介绍中写道——该部门受理的80%的起诉案都涉及为中国政府牟利。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2020年甚至就司法部给出的数据指出,这反映了“经济盗窃规模如此庞大,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之一”。

“强力指控,证据不足”

根据百人会的报告,被告受到的指控包括“窃取商业机密”和“从事经济间谍活动”。其中,“经济间谍”指控要求法庭出示被告“与外国实体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伴随更高的处罚。除这两类指控外,被告还会以“虚假陈述和程序犯罪”、拨款欺诈和签证欺诈等罪名遭到起诉。

报告发现,在被指控犯有经济间谍罪的人中,拥有西方姓名的被告中89%最终被定罪,而有亚裔姓名的被告中74%会被定罪。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援引前FBI特工、现纽约大学布伦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研究员迈克·格曼(Mike German)的意见指出,亚裔原告较高的无罪开释率显示出,“司法部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提出强力指控,仅凭其反华言论煽动偏见,让法官和陪审团对被告定罪”。

报告还发现,虽然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经济间谍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华人和华裔被指控的比例却更高。司法部提请的经济间谍案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105起下降到2016年至2020年间的52起。但在特朗普治下,逾一半的被告有中文名字。

实际上,这一趋势早在2009年就初现端倪。自那时起,被告中的中国名字出现频率开始超过西方名字。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行动计划”的重点调查对象是专家学者,但实际上仅有3%的经济间谍案涉及高校工作人员。被告所处的行业主要在技术(23%)、制造业(21%)、国防/能源(15%)和商业(10%)领域。



图为美国最高法院外景。(图片来源:最高法院官方推特)

司法弱势:从华人到亚裔

此次安德鲁·金的研究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司法部更倾向于公布涉及亚裔名字的经济间谍案,而不公开涉及西方名字的此类案件。数据显示,51%的西方人被告曾出现在司法部的新闻稿中。相比之下,亚裔被告中有80%被公开,华裔中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83%。

安德鲁·金在报告中总结道:“比起公开其他种族犯下类似罪行,司法部更易公开少数族裔的犯罪嫌疑。此举可能会让外界认为,涉案人员所属的整个种族比其他人更易发生犯罪行为。”

安德鲁·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种族偏见,“即使是隐性的偏见也在起作用”。

“司法系统中种族差异的严重程度令人担忧,种族因素导致政府对特定种族定罪更为严厉。而隐性偏见的产生是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法上升到‘种族主义’的行为就会轻易导致不公平的种族差别待遇。”

寒蝉效应将引发逆转?

多年来,FBI对华裔科学家的种族定性一直让亚裔民权组织感到担忧。许多学术团体、科学协会和国会代表都呼吁停止或调查FBI和司法部的歧视性指控。

随着“中国行动计划”引发学术界和公益组织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种族偏见趋势或将逆转。

9月9日,一名联邦法官宣判华裔加拿大学者、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前教授胡安明(Anming Hu)在申请美国宇航局(NASA)拨款的欺诈指控中无罪。3个月前,陪审团未能就胡安明的案件做出裁决。而7月下旬,司法部在一天之内撤销了对另外5名学术研究人员的起诉——被告被控在与中国军方的关系上隐瞒撒谎。

“我们对‘中国行动计划’了解得越多,就会发现该计划越有问题。”西顿霍尔大学法学院(Seton Hall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教授玛格丽特·刘易斯(Margaret Lewis)表示。

对于百人会的最新报告,司法部尚未做出回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