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人类以为疫情能很快结束结果现在大家发现大家把新冠病毒想得太好了

我国今年受到一波一波疫情的冲击。

就在今天,哈尔滨发现了新的疫情,截止发稿时,已经确诊3例。



目前,哈尔滨已组织开展对风险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做好病例救治和隔离医学观察,切实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积极开展流调溯源,排查潜在的密切接触者。

哈尔滨全市停止线下教学一周

就在不久前,还有一波疫情由福建而起,又恰逢秋季开学季,来势汹汹;

福建本土已经累计360多例,传播链还在延长。



福建取消了中秋节,关闭了景点;



其他多省市做出了“非必要、不离市”的倡议。

又是一个“隔空团员”的节日,又是一场隔离和检测的战斗。



迄今为止,新冠在美国造成了4263多万的感染,68.8万人因此丧命,死亡人数即将超过百年前的大流感;

拜登的刺激法案也已捉襟见肘,眼下健康、经济状况在滑铁卢,美国正从“希望之夏”走向“绝望之秋”,再到未来的“深渊之冬”。



“目前,美国每天有16万的新增病例。如此高的感染率,不可能让生活恢复正常。” 福奇说。

美国军医局长维韦克·默西(Vivek Murthy)也表示,“美国疫情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拐点。”

“我们无法完全清除新冠病毒。”

在欧洲,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共30个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回升,世卫组织警告,冬季欧洲将迎来第四波疫情新高峰。



全球已经出现多种新冠变异病毒,在英国出现的“Alpha”,在南非出现的“Beta”,在印度出现的“Delta”,在秘鲁出现的“Lambda”,在哥伦比亚出现的“Mu”,以及在日本首次发现的“Eta”等等。



美国则遭遇重重新毒株的叠加,之前出现了“B.1.429”和“B.1.427”,目前“lota”也正在蔓延;

美国还从下水道发现了四种新毒株,官方却不愿意公开更多消息。



以前,每次听说一个新毒株,都会涌现大批报道;

可现在,美国已经对新毒株见怪不怪了。

“只要新冠一天不停止传播,新毒株就一天不会停止产生。”

这些毒株,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无症状患者身上携带的;

一方面,很可能是城市下水道的生物,例如老鼠、野狗等患上了新冠,体内的毒株产生了新的进化,然后传染给人类。



今年,美国多个动物园汇报了老虎、狮子、猩猩等动物传染新冠的消息。





可见,人类和新冠的比拼,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摔跤比赛;

从人类的舞台暂时消失,但反过来再给人类出一记重拳。

而全球疫苗接种太不均衡,病毒流通传染,创造出一个个新毒株,打过的疫苗也无法一劳永逸。

疫苗更新的速度,远比不上病毒变种的速度,造成恶性循环。



美国55%的人口完全接种了疫苗,至少打一针的只有64%,远不到70%的目标。



加拿大68.72%的人口完全接种,接种率略高于美国。



英国66%的人口完全接种,法国为64%,也差一截。





印度的完全接种率则不到15%。



在艾滋病毒作用下新冠愈发严重,被称为“变种养蛊”的南非,完全接种率只有13.64%。



全球只有31.9%的人口完全接种,进程缓慢。



纵观新冠确诊已经超过两亿,治愈率89.8%,死亡率2.1%。目前仍有1867万人处于感染中。

而欧美各地上演的反疫苗、反口罩、反隔离活动,以及阴魂不散的流感学说——虽然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了,但它们的确在实实在在地拉跨全球防疫成果。

在这些情况下,人类无论哪个小群体在做着怎样的努力,都会被大打折扣。









预测疫情,简直比预测房市、股价还难!

未来几年,新冠的局势是什么样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观点型文章,三名医学专家探讨了新冠疫情的四种走向——永久根除(eradication)病毒,区域性消除(elimination)疾病,和新冠病毒共存(cohabitation),或者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conflagration)。



文章指出,疫苗接种率达到70%可能只是准入门槛,实际上80%的接种率才能显著保护群体;

由于公众的疲劳以及新冠对经济的影响,维持安全距离、隔离是一个问题,疫苗可能会成为唯一提供有效保护的措施。

但一个问题是:从长远来看,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种疫苗,即使疫苗是免费提供的。

而与此同时,新的病毒变种在呈指数激增。



根据世卫组织今年五月份统计,变异的频率从0.1‰逐渐上升到1.3‰;

根据英国科学家八月份的一份报告,病毒每周变异一次,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

许多病毒在人体内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被测序,被漏掉,形成“隐身突变”。



这就说明,如果某位病人患新冠超过一个星期,体内病毒就面临着突变的风险,需要进行测序。

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的医疗资源。



文章表示,人群无论是想通过疫苗还是通过机体(患病一次后)获得免疫,可能性都很低,因此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需要为新冠长期存在、成为冬季复发性季节性疾病做好准备。

文章总结,“和平共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目标,未来三年,局部流行(endemicity)很可能会取代大流行(pandemic);

随着接种水平的提高,“无病毒区”会逐渐扩大,病毒的复制水平也会下降。



根据西班牙《先锋报》的专家评论,“我们将于新冠病毒共存,但从逻辑上来看,随着接种增多,变异毒株的威力会减弱。”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突变都是致命性的,不一定会成为主流毒株;

病毒突变也有生物上限,每次变异的时候,毒株虽然能逃逸免疫,但也要损失一定的传染性和毒性。



无论是何种防疫方式,可以预见的是,人类社会将被新冠疫情彻底改变。

新冠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改变了文化,价值观,甚至深入到国际秩序。



当前,美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市场错配,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而美国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需要更长时间,平均通胀率回到2%的长期水平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即使美国经济恢复,但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而中国2020年GDP同比增长2.66%至14.7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同比下降2.33%至20.93万亿美元,两国经济总量差距同比减少了12.4%。



由于中国恢复得最好,制造业领跑,美国会加强对中国的控制,用“冷战”对付中国,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拜登说过:“只要我在任,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在疫情冲击下,拜登更多的“美国优先令”要浮出水面了。



美国不仅对华强硬,还会掀起和西方盟友之间的资源斗争。

近期,美、英、澳三方结成了AUKUS军事联盟,联合绞杀中国,却把老朋友——法国置于事外。



马克龙气得召回了驻美、驻澳大使,欧美盟友之间裂开大缝。



而美国拉拢澳大利亚进行反华,澳大利亚将商品撤出中国市场后,美国却后脚插队,顺利入驻。



从国际关系上来看,英国因出现变异病毒,被迫和欧洲隔离;美国“甩锅”转嫁新冠溯源责任,海量囤积疫苗,国际好感度下降……

让病毒不断变异的,除了病毒本身,还是虚假的责任和贪婪的目光。

能够征服病毒的手段,除了杀死病毒本身,还要根除不健康的温床。

当疫情最后退去,留下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是千疮百孔,还是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