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阿力是一名专业凤梨农。30多岁的他经营着家中传下来的大片农田,主要种植凤梨。
今年2月,中国大陆以检疫问题为由,禁止进口台湾凤梨时,阿力心下一沉。
“我当时心想说,完蛋了,今年的凤梨又要滞销了,”他向BBC中文表示。半年后,阿力说自己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
台湾凤梨过去有时会因恶劣天气导致收获期错乱、品质出现问题从而滞销。作为台湾凤梨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进口通常占台湾出口总量的九成。如果失去大陆市场,许多人认为会挤压本已饱和的本土市场,造成凤梨价格暴跌,影响农民收入。
阿力所种植的凤梨原本每年有三分之一会供应出口市场,这一部分大多销往大陆。他原本预计,今年自己的收入一定会因为大陆禁令减少许多。然而六个月后,他的凤梨却没有滞销。
他表示,这缘于日本市场的“帮忙”、台湾政府的应急配套措施,以及台湾内外消费者对台湾凤梨的支持。
台湾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台湾凤梨在失去大陆市场后并未遭遇致命性打击, 因为台湾凤梨第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的日本与香港进口量增长了数倍。
以日本为例,今年1月至7月,台湾凤梨进口量同比增长7倍多,至17583公吨; 进口额同比增长近6.5倍,达到2246.8万美元。
“危机化为了转机,”深耕农业产销规划等业务多年的台湾黍离策略顾问公司CEO焦钧表示。“你可以看到有一个新的市场取代了原本可以说是稳定的市场,这是一个正面的变化。”
危机突起
2月26日,中国海关总署称因在台湾凤梨中检出有害生物,从3月1日起暂停进口。
这一纸禁令引来台湾境内一片哗然。台湾总统蔡英文谴责北京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单方面中断凤梨贸易。在野党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也表示,涉及台湾农民生计,希望两岸迅速化解争端,大陆方面不应有政治考量。
中国国台办则表示,2020年以来,海关多次从进口台湾凤梨中检出有害生物,此举是正常的生物安全防范举措,“科学合理”。
3月至6月是台湾凤梨出口的旺季。阿力称,在收获关头遭遇禁令,如果市场出现恐慌并导致凤梨滞销、价格暴跌,面临最大危机的是规模较小的凤梨种植户。
“如果中国大陆没有收购我们的凤梨,应该会有很多小农受很大影响,”他表示。“因为只要台湾本岛的量一多,比较弱势的小农没有自己的通路,他们经济效益其实差很多。”
“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因种植量大)采收期较长,抗风险能力较高。我们大农可能这一批赔钱,下一批价格上来的话就会找平,但他们如果一批没有收获到,那一批(的钱)就没有了,一次就都赔在那里了,”他又解释道。
出口转机
在日本等台湾凤梨主要进口国,民间的支持推高了销售。日本民间本身便对台湾好感度颇高。根据台湾媒体民视新闻报道,在大陆禁令出台之后,由于许多日本人支持台湾,“台湾凤梨”在网络上成为关键词,当地知名拍卖网站的前三名全被台湾凤梨攻占。
今年4月,时任首相安倍晋三还在推特上登出一张自己与一箱台湾凤梨的照片,附文表示“今天的点心吃凤梨,看起来好好吃”。
业内人士黄先生称,来自日本市场的兴趣今年很明显增强。由于日本家庭人口普遍较少,所以原本并不需要大个凤梨,但今年日本一些超市开始系统地向台湾学习做水果盒,使得“大颗也可以进去”。
除日本之外,2019年“反修例”运动后民意撕裂严重的香港今年对台湾凤梨的进口增长也十分明显。今年1至7月,香港对台湾凤梨的进口总量达6235公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5倍。
本身主攻香港市场的台湾凤梨出口商林裕纮也表示,今年三至四月期间,香港人挺台湾凤梨热情高涨的时候,香港果栏里台湾凤梨的价格一度从70多块台币涨到140多块,甚至高于超市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失去中国大陆市场的损失并未得到完全弥补。去年前七个月大陆进口40142公吨台湾凤梨的; 而今年同期,日本与香港进口相加为23818公吨。
焦钧认为,台湾谋求出口市场多元化势在必行。此次凤梨大战应该使台湾政府警醒,要对生鲜出口大陆的策略进行全方位地思考,规划战略目标。
他说,今年新市场的活跃是政府鼓励、贸易商积极以及购买端意愿三者作用下的共同因素,“要是缺了一点都不行”。
“这其中好像也是有一些运气成分,就是要这些都发生,都过关才行,如果一点失败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他说。“如果条件都一样,按道理有潜力的市场应该要同步成长,但我们只看到日本成长,韩国这样的市场就没变化。”
“不能每出一件事情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表示。“我们不可能一直这么幸运,每次都可以化危机为转机。”
阿力说他也认同焦钧的观点。“虽然说大陆真的量很大,但是,如果他们一句话就可以把台湾封禁,我们自己也要觉醒,不能一直靠大陆,”他表示。
“做兰花的都跑来卖凤梨”
北京禁令已成定局后,台湾立即行动起来,举全台之力抢救可能丧失销路的凤梨。蔡英文在社交媒体呼吁大家“挺农民、一起吃凤梨”,台湾农业委员会宣布投入10亿元新台币(约326万美元;2.33亿人民币)专项经费,援助境内与境外销售,帮助凤梨产业度过危机。
在海外市场方面,台湾政府对运输费用进行补助,同时还增加销售奖励金,出口累计达100公吨以上的单一业者每公斤可获奖励金2元新台币。在海外的行销活动也有机会获得经费补贴。
据阿力回忆,正是看到了政府的这些措施和实际操作,让他在禁令出台后不久便感到心安。“有出口企业认购,帮忙外销日本,这使得价格至少没有跌很惨。”
焦钧曾前往日本与中国进行多次农业考察。在他看来,日本跃升成为第一大出口市场有一定逻辑可循。
“台湾在亚热带,水果一定要去有季节差的地方。凤梨是热带水果,所以一定要往北边走,除了中国市场就是日本和韩国了。”
前述黄先生向BBC解释称,贸易商在政府补助的鼓励下,为了赚取补助便会更加积极地寻找订单。
以日本市场每公斤运费补助12元(新台币)为例,一箱10公斤的凤梨可以拿到补助120元,一货柜1680箱的凤梨则“最少就补20万”。
“诱因在那边,贸易商如果想要赚钱的话就会去找客户和产地,”他说道。
据台湾农产运销商林裕纮回忆,当时台湾各方对凤梨市场的热情突然异常高涨,“因为补助,连做兰花的都跑来卖凤梨,我们正规的贸易商都拿不到货”。
从数据来看,日本在今年3月对台湾凤梨的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出现巨幅增长,由474公吨上升为1719公吨。
内销走高
台湾凤梨的内销比重原本已占总销售量的九成左右。出口中国受阻后,在台湾内部扩大消费成为政府的另一个主攻方向。
在蔡英文“全民吃凤梨”行动的倡议之下,台湾消费者支持凤梨的热情高涨,推动凤梨价格高走。以台北市第一、二果菜批发市场为例,今年3月凤梨批发平均价同比大涨41%,达到每公斤新台币32.2元。
而根据台湾农委会人士向彭博社提供的数据,今年3至6月台湾境内凤梨价格增长28%,为三年以来最高值,凤梨内销总值也增长了17%。
同时,在政府补贴团购的鼓励下,许多企业也下大笔订单。台湾农委会主任委员陈吉仲在大陆禁令颁发一天后即表示,已有11家企业团购预计6600公吨凤梨,达成了政府内销目标的33%。
阿力还称,各地官员也加大力度帮助农民。“长官会帮忙寻找一些企业帮忙认购,这一点确实有帮助到农民。他们还帮助一些小农或者不会做行销这一块的农民在台湾打广告,其实他们的品质都不错,这也有间接帮忙到农民行销凤梨。”
焦钧也认为,在台湾政府的补贴措施和民间力挺之下,台湾凤梨价格在大陆禁令后没有出现崩盘,算是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更多难关
如果说今年算是安全过关,明年的凤梨市场是否还会保持今年势头?焦钧认为,凤梨从业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取消对补贴的依赖。
“关键是如何保持这样的成果,即便补贴收走还可以继续保持住这个市场,这就是做生意要努力的地方,”他表示。
外界普遍预计,由于明年台湾将会举行地方选举,对农业的补贴应该不会停止,但长期来看,补贴很难持续。
而突如其来的市场热度之下,今年的台湾凤梨在外销时出现过一些措手不及的波折。
3月底,一些销往新加坡与日本的凤梨出现“黑心”现象,凤梨果肉内部呈褐色。结果导致新加坡最大连锁超市、联总平价超市(NTUC FairPrice)将台湾凤梨下架。
业者表示,“黑心凤梨”大多是因为一些贸易商初时不熟悉凤梨行业规律的结果。过去同中国大陆市场做生意时,由于两地可以通过“小三通”,凤梨运抵大陆只需要两天时间,途中对冷藏的要求较低。而对于日本、新加坡甚至香港市场,运输周期较长,如果没有成熟的冷链技术,会导致许多凤梨储存过程中变质。
林裕纮称,出现问题的是一些急于从补贴中赚快钱的人。 但在这些“捣乱”的人退场后,正规的贸易商得以进场填充需求已经扩大的市场,后期的运作便比较稳妥。他形容这种现象称,这是“无心插柳柳橙(成)汁”。
他也认同补贴并非长久之计。在他看来,更为关键的是游说日本降低台湾凤梨的关税,降低台湾凤梨销往日本的成本。
目前,台湾凤梨在日本的关税为20%,而其主要竞争对手菲律宾的凤梨关税为0。撤走补贴之后,如何在日本市场争取价格优势,是台湾凤梨面临的难点之一。
虽然今年的凤梨外销危机暂且得到缓解,但在海峡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台湾的焦虑并未消散。
焦钧举例称,如果释迦(又名番荔枝)等比凤梨更依赖大陆市场的水果未来也被大陆封禁,将会带来更大难题。
在台湾对大陆生鲜水果出口总量清单上上,凤梨原本排名第一,释迦排名第二。而在台湾释迦的主要产地台东,当地政府数据显示,该地生产的释迦有95%销往中国。台湾农委会数据则显示,台湾莲雾去年出口总计4942公吨,其中有4792公吨都销往中国大陆,占比将近97%。
“释迦不太好保存,也真的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外销,国内对这个产品的接受度坦白说并没有像凤梨那么普遍,这个影响就会很大,”焦钧解释称。
因此他认为,今年的凤梨大乱凸显出一个“最本质问题”的重要性,即要对生鲜出口对大陆的出口进行全方位地思考,规划战略目标,否则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更多“凤梨禁令”,台湾将会“永远疲于奔命”。
9月18日,大陆海关总署宣布,由于多次从台湾地区输大陆番荔枝和莲雾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决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暂停上述两种输入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