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亚决定撕毁与法国签署的潜艇合同,转而与美国和英国达成购买核潜艇的协议。对此,法国感到如同被这三国“背后插刀”,总统马克龙甚至召回了驻美、驻澳大使,这表明法方的愤怒程度异乎寻常。

  而据美国时政媒体“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9月19日报道,由于法国失去了价值900亿澳元的潜艇订单,以及具有在历史上“善于扼杀欧盟贸易议程”的能力,欧盟与澳大利亚之间已历时3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面临着崩溃破局的风险。

  除了法国,欧盟另一大经济体德国也对该协议抱持消极态度,认为澳大利亚近期举动也损害了德国利益。但在欧盟内部,爱尔兰、瑞典和荷兰等国则希望继续推进并与澳方达成贸易协议。

  上周,欧盟委员会曾作出预测,认为近期“潜艇争端”的爆发不会对欧盟-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产生“即刻影响”。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截图

  法国外交部主管欧洲事务的国务秘书克莱门特·博恩(Clément Beaune)告诉“政客新闻网”,在双方之间的“信任局面”遭到破坏之后,欧洲很难再继续(和澳大利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工作。

  从2018年至今,布鲁塞尔方面已同堪培拉方面进行了11论谈判,澳大利亚原本希望能够在今年年底前达成此协议。

  博恩说:“信守诺言是民主国家和盟友之间信任的条件。因此,与一个我们不再信任的国家进行贸易谈判,当作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是不可想象的。”

  “政客新闻网”指出,理论上,欧盟委员会拥有代表27个成员国进行贸易谈判的特殊权力,但面对着法国发出的强烈反对声音,布鲁塞尔方面不可能继续谈判。

  事实上,法国在因“敌意”而直接扼杀欧盟贸易议程方面,有着非常成功的记录。2016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实际上破坏了欧盟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而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同样明确表示,他不会允许欧盟与南美国家代表的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签署协议。

  传统上,法国对于与主要农业出口国签订贸易协议也持高度保守态度,澳大利亚自然也不例外。若没有法国的支持,欧盟委员会将无法为澳大利亚农民的牛肉和奶制品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而这恰恰是欧澳之间协议的核心。

  报道也指出,在欧盟内部,看衰与澳大利亚达成贸易协议可能性的不止是法国人,还有其他国家,比如德国。


当地时间9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是默克尔任内最后一次访法。图自澎湃影像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伯纳德·兰格(Bernd Lange)就坦言,该协议已经陷入了困境,原因不仅仅在于法国的反对。他告诉“政客新闻网”,如今欧洲对于协议谈判的妥协意愿肯定在下降,澳大利亚近期政策的180度大转弯,同样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除了澳大利亚的安全政策导向,该国与美国的协议也发出了反对欧盟的产业政策信号。”兰格指出,新协议也影响到了德国蒂森克虏伯船舶公司(Thyssen Krupp Marine)旗下的阿特拉斯电子公司(Atlas Elektronik),这是一家涉及潜艇和重型鱼雷声纳系统开发的企业。

  “作为欧盟‘印太战略’的一部分,产业政策合作和技术转移已经变得更为复杂。”兰格补充称,特别是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方面,欧洲与美国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因此欧洲所作的回应应该是,“扩大欧盟开放的战略自主权,并界定自己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

  不过,法国的反对声音,可能不会受到诸如瑞典、爱尔兰或荷兰这些更加希望“自由贸易”的欧盟国家的欢迎。

  爱尔兰贸易促进部长罗伯特·特洛伊(Robert Troy)就表示,就算美英澳三国达成了新的印太协议,他还是希望看到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他主张一种务实的做法:“从长远利益来看,欧盟与澳大利亚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仍将受益匪浅,我不认为这会有什么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