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拍摄的“长沙采耳大妈用采耳工具抠脚”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当事采耳大妈随后澄清称,该工具为用来招徕顾客的打响用具“响夹”,而非采耳工具。大妈还表示,被网暴后自己的家庭关系与生意均受影响,希望拍摄者赔偿。



▲此前,一段“长沙采耳大妈用采耳工具抠脚”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图据网络

然而有网友指出,虽然该工具并非直接接触耳部,但实际在采耳过程中,仍会在头部附近作为一个步骤的工具使用,因此“卫生情况堪忧”。

9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采耳服务后发现,前述采耳大妈用于抠脚的响夹虽不直接接触耳朵,但用于震耳,而不少采耳服务确实存在工具不消毒,甚至反复多人使用的情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耳朵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的清理,如需采耳,应注意对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否则可能因工具不洁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

与此同时,长沙市城管执法局回应红星新闻记者称,各区有人员巡逻,不允许随意摆摊设点。

当事大妈澄清:非采耳工具

网友质疑:仍会间接碰触皮肤

9月10日,湖南长沙一男子在网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采耳大妈疑似用采耳工具抠脚4至5分钟,引发网友关注。

随后,当事采耳大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这段视频,“(儿子)不接我的电话,他跟他奶奶说不要我这个妈妈了,觉得特别丢人,家里的人也笑他,同学也笑他。”大妈还表示,她的采耳生意也受了影响,没钱还房贷,想找拍摄视频者赔偿。

据当地媒体报道,采耳大妈澄清称,抠脚的工具叫“响夹”,不用于掏耳,而是招徕顾客的打响用具,因此事被网暴,自己感到很委屈。拍摄者随后向采耳大妈表示歉意。



▲响夹。图据极目新闻

然而,此后又有网友质疑称,打响的工具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耳朵,但它间接地还是会接触被采耳者的皮肤,“万一其中有人被细菌感染怎么办?”

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则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路边采耳、擦鞋、卖水果等商业活动缺乏相应的办证主体,没有固定门面,无法办理相关证件,不属于市监局的管辖范围,该类商家多由城管负责监管。

长沙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告知红星新闻记者,“他们不能摆摊的,每个区都有区城管人员巡逻,不准他们摆摊设点。”

响夹不“实际接触”耳部

部分工具使用过程未进行消毒

在一处公园采耳师傅聚集的地方,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采耳师傅均头戴照明灯、左手握着一把细长的工具。他们不时在来往的行人中晃动左手,工具发出“叮叮”的声响。

此处的采耳价格基本在30元/人,约能体验3分钟左右;采耳+松肩颈则需要60元/人,能够得到6分钟的服务;若是顾客的耳道里有耵聍等情况,则需选择采耳+洗耳项目,100元/人,约15分钟左右。

据一名采耳师傅介绍,采耳的工具有挖耳勺、镊子、银刀、毛刷、软刨、锋勾、音叉/响夹等,其中,在师傅手中晃动发出声响的道具叫响夹,也即大妈引发争议的抠脚工具。“这个不会直接与顾客进行皮肤接触,但我们一般会将其放在顾客耳边近距离的位置敲响,以其震动感带给顾客耳朵舒适感。”



▲一采耳师傅正在使用响夹。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摄

通过观察该名采耳师傅的实际作业情况,红星新闻记者发现,采耳师傅在为顾客采耳时并未佩戴手套,也未进行消毒示意,而是直接用手按住顾客耳部进行观察,随后又接连使用了银刀(剔除阻碍视线的耳毛)、软刨(使贴于皮肤表面的耳垢剥离)、挖耳勺、镊子、软毛等工具。但每一个工具的穿插使用间都没有任何的清洁、消毒步骤。如遇工具将耳垢带出,采耳师傅也是直接用手处理。此外,为顾客做清理舒缓服务的毛刷,也都已经有些发黄。



▲该采耳师傅做以为顾客做清理舒缓的毛刷已经发黄。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摄

当上一位顾客采耳完毕后,采耳师傅便立即招呼下一名顾客,且使用的工具仍是之前的那套,期间并未做任何的更换、消毒。直到两名顾客均完成采耳后,该采耳师傅才从口袋里拿出一瓶酒精,简单地喷洒于工具和自己的手部。

路边采耳活动难监管

医生建议采耳前工具消毒

该公园管理采耳服务的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里的采耳师在上岗前都需要经过统一的培训,技术达标后方可持“证”上岗。

卫生方面,上述管理方要求采耳师佩戴口罩,在完成一位顾客的采耳后,用酒精对包括敲打工具在内的器具进行消毒,并更换采耳工具顶端的棉花和绒毛,不能重复使用。若顾客发现采耳师有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可以拨打监管部门电话进行投诉,公园会对采耳师采取罚款、待岗等处罚。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洪拥军表示,大部分黄种人的耵聍都是干性的,在讲话、吞咽时会自行脱落,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清理,而患有外耳道炎,或是出现外耳道霉菌感染的人群,尽量不要去采耳。

洪拥军还表示,采耳前,应特别关注采耳工具是否经过清洁消毒,避免工具不洁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采耳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听力下降等表现,要立即停止采耳,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