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入口两侧内壁,有穿着典型蒙古风格装束的男性人像 沁阳市文物工作队供图



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墓室内部的积土



工作人员在墓室内部进行支撑固定



墓体被固定好后起吊



墓室被转运至沁阳市博物馆



墓室内壁,有孔雀花鸟图,惟妙惟肖。



墓室内壁的假山与花草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李岩通讯员吴明文图

本报讯9月14日上午,经过文物部门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以及第三方机构整体打包运输,在沁阳市西向镇被发现的焦作首个元代壁画墓经过大型吊车起吊、平板车运输,被搬迁至沁阳市博物馆内安放。

当天上午,在西向镇一处工业园区墓穴发掘现场,众多工作人员已经早早将墓室内外进行了固定。其中,墓室内部用薄膜等软质材料进行了包覆,并用木结构进行了支撑固定。墓室外部则被用钢筋钩进行了固定,钢结构与墓体之间,则用红砖等进行了加固。墓体底部则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铺垫,以保证墓体的稳固性。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型吊车启动,用四根钢丝绳通过一个正方形钢架连接,将墓体整体从墓穴中起吊,平放在旁边的大型平板车上。

随后,在警方及考古部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包裹严密的墓体最终被运至位于沁阳市区的沁阳市博物馆一处空地存放。当该壁画墓再次被大型吊车起吊并平稳落地后,现场文物考古人员方才长舒了一口气。

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告诉大河报记者,该墓葬早在今年8月初就已经被发现。当时,西向镇一处工业园区在施工时,意外发现了该处墓葬,虽然墓室顶部受到一定破坏,但墓体保存还算完好,尤其是墓室内部的精美壁画。

接到报告后,沁阳市文物部门、焦作市文物部门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但为了保护墓葬,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要求,一直未对外公开考古发掘情况。

韩长松说,经过抢救性发掘,他们发现,该壁画墓为穹窿顶砖室墓,坐北向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为方形、穹窿顶,砌筑材料为青条砖,黏结材料为白灰浆,整个墓室布满人物、花鸟等图案,壁画色彩艳丽、图案精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大约2.4米见方的砖室墓墓室内,四壁布满了人物、花鸟等壁画,这些壁画栩栩如生,颜色也非常靓丽,整个墓穴保存得比较完好。”韩长松说,从壁画人物服饰和一些陈列来看,他们可以判定该墓葬为元代墓穴,尤其是墓室门口戴着具有典型蒙古风格帽子的人物造型,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元代墓葬在焦作并非首次发现,但像这样精美的元代壁画墓,在焦作还是第一次发现,在河南也非常罕见。”韩长松说,该元代壁画墓的发现将为我省研究元代时期的地方经济文化、葬俗、葬制等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考古科研价值。

负责此次考古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刘欣介绍,此次搬迁到位后,下一步他们将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通过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该元代墓葬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壁画进行保存,并最终对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