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关于“语文课本封面紧跟三胎”的调侃引发大量转发和讨论。





网友们转发的就是下面这两张语文封面图。在网友的调侃中 ,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封面图有一张爸爸,等到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封面中,有一位妈妈和三个孩子,但已经没有了爸爸的身影。





网友图

这个调侃流传甚广。

今天(9月14日),教材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了。

据人教社回应,网络流传的解读只是网友们的自行联想。“小编真的为‘五年级上’封面上的小哥哥、小姐姐感到委屈:我们就那么显老吗?”

人教社的文章中表示,这张图上的男性只是小哥哥。“人家还是个宝宝呢,怎么就成了你们口中的爸爸?”



这张图上的女性也只是小姐姐。“我也是个小姐姐呢,怎么就成了他们的妈?”



人教社还在文章中介绍了统编教材封面的设计构思。学生们每个新学期开学拿到新课本的那一刻,教科书的封面往往是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现在多数教材大多是上文下图的形式,不同版本间比较相似,区别不大,特点不鲜明。所以在设计统编教材时,设计人员希望能从封面的形式上可以突出其特点和整体性,方便学生的识别和使用。

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分别是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宫灯12种题材,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



人教社指出,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力邀著名绘本画家景绍宗先生执笔,画家采用了传统的手绘水彩的表现手法来绘制。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内容,编写人员和画家颇费了心思。画面不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展示介绍,而是把孩子安排进这些画面。在画面中,孩子都是主角;同时,画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兼顾与教科书使用时节相对应。




“妈妈没空打扮、爸爸去挣钱了”?网传小学语文课本封面二胎变三胎,人教社回应


开学没几天,网络上就开始流传着热心家长们对语文课本的“新发现”:

一年的时间,课本封面由二胎变成了三胎,妈妈也不打扮了,头发随便一扎,衣服还是去年那件,只是旧了。

多了个娃,爸爸也不在家下棋了,估计为了养家加班挣钱去了。







家长们口中的两个封面分别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封面。



这段“看图说话”因为贴近“三胎”的社会热点,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转发。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公众号上发文澄清:

五年级上册封面上被网友们误认为“爸爸”“妈妈”的其实是“小哥哥”“小姐姐”;

二胎、三胎的解读不过是网友们的自行联想。





小哥哥、小姐姐委屈:我们就那么显老吗?人教社介绍,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分别是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宫灯12种题材,来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

并且,教材编写人员在和画家讨论如何表现这些内容时,也是颇费了些心思。画面不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展示介绍,而是把孩子安排进这些画面,画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适当兼顾与教科书使用时节相对应。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泥塑,画家在创作时,是将泥塑过程中揉泥、塑形、描色几个泥塑步骤同时巧妙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近景还放置了孩子们制作的泥塑作品,画面安静而有意境。



四年级上册的京剧脸谱,并没有表现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的画面,而是安排了表演前勾脸的片段来呈现,角度独特,为孩子勾脸的是一位长者,暗示着国粹京剧在新一代中的传承。



三年级下册的包粽子,这是两个孩子在奶奶的指导下包粽子的画面,传达了孩子劳动、秉持传统、家庭这几个概念,这些概念其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的方面。

关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留言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