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有台媒援引分析人士指出,台海军因为预算紧张,原准备第一期只采购32套,但是美国方面强势要求台湾“一次买齐”,于是台被迫一次采购100套。受此影响,台防务部门不得不新增2400亿新台币特别预算来填补。
报道还指出台海军对于此次采购态度犹豫不决,原因是“鱼叉”导弹与本土导弹功能重叠,而且可能会排挤其他军事投资预算。之所以最后选择“一次买齐”,除了美国施压,还有就是台需要向美国证明自己。报道称,这是一个“忍痛而为的战略之举”。
美“鱼叉反舰导弹”系统,图自美国国防部媒体活动网站。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旅美分析人士、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复兴于11日发表《鱼叉岸防飞弹系统军购“预算暴跌”的真相:忍痛而为的战略?》一文,其中表示自己已经就“鱼叉”导弹项目向美国官员初步查证,美国近期提供给台湾的发价书总金额仍23.6亿美元(约652.6亿新台币),与去年公告的金额相近。
因此,他表示多出来的192亿新台币预算不是支付给美方的费用,而是用于基地设施等相关投资。据公开资料显示,梅复兴是台东海大学前校长梅可望之子,在联合新闻网、ETtoday新闻云等网站担任专栏作家。联合新闻网介绍他旅居美国,长期钻研防务与美台关系。
梅复兴还表示,台湾防务部门对于这次“鱼叉”导弹采购项目自始至终半推半就、兴意阑珊,一方面是“鱼叉”导弹与台本土的“雄二”导弹有性能和功能上的重叠,另一方面采购金额庞大可能会排挤其他军事投资预算。
台海军起初希望能够先采购一部分,其余部分视情况而定。然而,美方对此不断施压。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5、6月间联系台高层时直接点名此采购案必须予以优先排序,尽快全案执行。这也是为什么该项采购第一阶段发价书6月中旬才签订,8月底又提交了第二阶段发价书。
联合新闻网援引台知情立委称,台海军此前确实向“立法院”表示第一期“鱼叉”项目只采购32套,其余68套待定。但是等到预算案公布,却是台海军采购整100套,预算总额866亿新台币,比美方公布多出近200亿新台币,经了解是用于阵地兴建等费用。该立委称这种行为是在代替美国强迫台“立法院”买单。
该立委还表示,这个项目超支排挤了其他造导弹、造军舰的预算,这也是为什么台防务部门需要另加2400亿新台币特别预算的原因。
因而,梅复兴认为这次一口气把“鱼叉”导弹买齐,可以看做是台当局“忍痛而为的战略之举”。
所谓“非对称战力”,按照美国陆军2001年版《作战纲要》说法,是指寻求避开敌方的强点,集中相对的优势打击相对的弱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27日报道,随着解放军军事能力日益增长,美军事专家认为台湾现有的F-16战斗机和“爱国者”防空导弹在解放军进攻时将“毫无用处”,反而是一些低科技的军事装备更有效。
因此,美军事专家建议台湾应该把军购重点放在水雷、无人机、机动反舰导弹、单兵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上,也就是所谓的增强台军的“非对称战力”。